塞北佛石廟

塞北佛石廟坐落在北曼甸林場四旗撥營林區,石廟由十三塊削磨見方的石頭砌成,廟北朝南,高一點九六米,面寬一點二一米,進身一米,廟頂由一塊石頭鑿成瓦狀模樣。

塞北佛石廟坐落在北曼甸林場四旗撥營林區,周圍是一碧萬頃的林海。一條清澈透底的山泉噴珠吐玉,緩緩流向遠方。一入此地使人頓有神清氣爽、超凡脫俗之感。石廟由十三塊削磨見方的石頭砌成,廟北朝南,高一點九六米,面寬一點二一米,進身一米,廟頂由一塊石頭鑿成瓦狀模樣。廟內一尊坐佛像,身披紅色袈裟,兩小童侍立左右,均是滿族官服裝束。廟門兩旁,鏤刻著一副對聯,字跡清楚,筆力遵健,上聯是“清得道千秋不朽,”下聯是“塞北佛萬古流芳”。圓拱門上橫批是“英靈千古”。在廟前有一座石碑,因年久風蝕雨剝,字跡已無法辯認了。這組建築雖然簡樸,但卻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一年康熙來木蘭圍場舉行秋獫。突然烏雲滾滾,電閃雷鳴,暴雨傾盆南昌下。這時,侍從請康熙回蹕。康熙說:“不能走,別說下暴雨,就是下紅雨也不能回蹕!”話音剛落,風停雨止。不一會,墨似的烏雲變成了赭紅,果真下起了紅雨。康熙感到有些驚訝,便自言自語地說:“莫非是神靈顯聖。”這時,從路邊跳出一隻三條腿的金蟾,向康熙點頭示意。康熙連忙下馬,對著金蟾一拜說:“蟾師放心,既然來討封,聯就封你的“塞北佛”吧”。說完雲散雨霽,天空如洗。有了這般傳說,塞北佛石廟在壩上一 帶也就有了名氣,從前的過往行人和運鹽的勒勒車、駝隊,都要到這裡焚香拜奠,以求神佛保佑。
其實,這只不過是人們的傳說而已,塞北佛石廟的建立還要從康熙設立木蘭圍場的良苦用心說起。康熙是清王朝入關後的第三代皇帝,他胸懷大志,深謀遠慮,文治武功卓有建樹木。一生中智除鰲拜,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簽定《尼布楚條約》,親征噶爾丹……。為了“肄武綏藩”,設立木蘭圍場,舉行木蘭秋獫。平定噶爾丹叛亂後,在木蘭圍場舉行多倫會盟,對蒙古各部流離失所的民眾給予優撫,使得蒙古王公感激涕零,稱之“仁德高峻,養育群生,宏施得益者謂之佛。臣等蒙聖立大佛洪恩,特加拯救,是即臣等得遇活佛也。”由此蒙古人尊康熙為活佛。
同時,康熙恩威並用,會盟後舉行秋獫,康熙戌裝騎射,十箭射中其九,蒙古王公共賀天威。隨後命火炮營、鳥槍營、古北口綠營軍號炮齊發,康熙笑道:“此不過示爾等以軍容耳。”
由此木蘭圍場出現了清朝服飾的寒北佛,既是康熙“肄武綏藩”戰略的成果,也是清代民族團結的標誌。滄海桑田,世事巨變,“塞北佛”作為康熙皇帝的一段歷史鑄刻在塞罕壩上,由世人評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