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諾族文學

基諾族文學

基諾族文學,基諾族約有1萬餘人(1982),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景洪縣。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無文字。其文學至今仍然限於口頭文學。

基諾族文學

形式有神話、傳說、故事和民歌。較為古老的神話作品表現了基諾族先民的“萬物有靈觀”和原始的祖先崇拜。其代表作品為《阿嬤堯白》和《瑪黑瑪妞》。《阿嬤堯白》是說基諾族女始祖堯白造好天地之後,召集各民族分天分地。基諾族沒有參加,於是堯白撒了一把茶籽在基諾人居住的土地上,從此,基諾的土地便成了盛產茶葉的地方。堯白還為基諾人創造了文字,讓基諾人去領,但文字寫在牛皮上,基諾人把牛皮吃了,所以沒有文字。神話中還講到堯白創造了百鳥、百獸、鼠類、魚類等自然萬物,使它們各得其所。《瑪黑瑪妞》是兄妹結婚型神話故事。故事說洪水之後,世上只剩下瑪黑瑪妞兄妹倆,兄妹結婚後,遇到一個葫蘆瓜,用火鉗烙開,從裡面走出基諾族、漢族、傣族、布朗族的人。為了讓葫蘆里的人出來,有一位名叫耳的老媽媽甘願被烙死。此類神話曲折地反映了基諾族先民母權制時代的生活印記。基諾族民間故事大都是生活故事,較少神奇色彩。民間詩歌大都是即興創作,也有較長的敘事詩,內容涉及歷史傳說、生產過程和宗教祭祀、婚姻愛情等。代表作品《生活的歌》,生動細膩地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生活史。全詩分為青梅竹馬、成年相愛、結婚成家、共同勞動、建成富裕家庭等部分。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描繪了基諾族民間婚禮習俗、刀耕火種生產方式和祭祀活動。基諾族青年喜歡在竹樓上歡聚、唱情歌、講故事。女青年來到竹樓上,把花梨木燃燒,放在竹筒里悶出黑汁,蘸黑汁擦牙齒(一種美的裝飾),然後與情人對唱情歌。《巴格勒》(情歌)是基諾族民間文學中最優秀的部分。基諾族民間文學與漢族和傣族文學關係密切,一些民間故事在情節上也多有相似之處,如《大姐和四妹》,就與傣族的《三棵白菜》,漢族的《七妹與蛇郎》、《馬蘭花開》相似。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