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原理
核酶是具有酶活性的RNA分子,能結合特異RNA分子(靶RNA)。靶RNA分子一旦被切割就不能翻譯,也就阻止了特定蛋白的合成,因此也將核酶稱為基因剪刀。治療性的核酶是通過核酶關鍵靶蛋白mRNA而達到目的。核酶可以化學合成,也可由載體持久或瞬時轉染後表達而成。
根據天然核酶的結構特點,可以人為的設計出一種結構用來滅活一種基因,因為一旦知道某一基因的一級結構,在任何一種mRNA分子中找到保守的GUX序列結構,即可設計出相應的基因來破壞它們的功能。
分類特徵
RNA分子的自我剪接
以原生動物四膜蟲26SrRNA前體成熟過程為例,說明自我剪接機制。在沒有蛋白質的存在情況下,RNA分子可通過自身的剪接反應可將核苷酸的內含子(intron)自我剪接,該過程除需要、鳥苷酸外,不需要其他任何酶的參與,並且將相鄰片段的端和端連線成成熟的rRNA。大腸桿菌噬菌體、酵母細胞色素細胞CmRNA均存在這種反應。
RNA分子的自我切割
所謂自我切割,就是RNA分子通過自我催化自身斷裂成功能分子的過程。這種現象主要見於某些植物的RNA型病原體,例如類病毒、衛星病毒等。現在認為這些病毒一般認為是由滾環方式複製的,即複製時以病毒RNA為模板,首先合成一多拷貝的長RNA,然後通過自身催化的切割反應,產生單拷貝的病毒RNA分子,這些分子在複製完成時,會自發斷裂成高侵染性單體。
研究發現,在自製過程中產生能夠自我切割的RNA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區段具有保守性特定一、二級結構,位置與順序不能隨意變更,切割反應不論在體內還是體外均能自然發生,中性偏鹼性環境和二價陽離子(、)可促進反應進行;切割位點特異且固定,都在底物的GUX(如GUC、GUA)部位;這種切割反應的催化劑在反應中專一性強,且不消耗,這些特點與酶蛋白一樣。現在共發現了四種核酶:榔頭狀、發卡狀、丁種肝炎病毒RNA和RNasc。
研究現狀
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日前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一種“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載體,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據介紹,研究人員新開發的方法採用了一種名叫“上轉換納米粒子”的非病毒載體。這些被“鎖”在“基因剪刀”CRISPR-Cas9體系上的納米粒子可被細胞大量內吞。由於這些納米粒子具有光催化性,在無創的近紅外光照射下,納米粒子可發射出紫外光,打開納米粒子和Cas9蛋白之間的“鎖”,使Cas9蛋白進入細胞核,從而實現精準的基因剪下。研究顯示,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已在體外細胞和小鼠活體腫瘤實驗中得到驗證。
1988年,澳大利亞JimHaseloff等根據天然榔頭狀核酶的結構特點設計了一種CAT基因mRNA的核酶基因,其轉錄所得的基因剪刀能在體外剪下CATmRA。
1990年,美國N.Sarver等人針對愛滋病HIV-1的核酸基因導入Hela細胞,提高HIV-1病毒感染能力達20~40倍。
2017年5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利用CRISPR/Cas9技術定點敲除了大豆開花調控關鍵基因。
2017年10月18日訊息,日本北海道大學等機構日前成功利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完成對大豆基因組的編輯,這是日本首次開展這類研究。
2017年12月28日,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用“基因剪刀”成功“剪掉”了小鼠運動神經元中的肌萎縮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症”)致病基因,使攜帶致病基因小鼠的發病時間推遲、壽命延長,為治療這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帶來新希望。
2019年4月,來自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日前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一種“基因剪刀”工具的新型載體,可實現基因編輯可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療方面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研究人員新開發的方法採用了一種名叫“上轉換納米粒子”的非病毒載體。這些被“鎖”在“基因剪刀”CRISPR-Cas9體系上的納米粒子可被細胞大量內吞。由於這些納米粒子具有光催化性,在無創的近紅外光照射下,納米粒子可發射出紫外光,打開納米粒子和Cas9蛋白之間的“鎖”,使Cas9蛋白進入細胞核,從而實現精準的基因剪下。研究顯示,這種方法的有效性已在體外細胞和小鼠活體腫瘤實驗中得到驗證。
發展前景
核酸是特異性抑制病毒複製及基因表達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可用其製造特定抗病性的轉基因動物或植物,通過體細胞基因轉移治療癌症,用來品種改良,良種培育。此外,用該技術還可設計基因剪刀用來研究基因的功能。由於目前許多動植物病原體的核酸序列都已測出,一些高等動物的基因組文庫,尤其是目前人類基因組文庫的建立,採用基因剪刀來進行生命活動的揭曉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