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釋義
基光明是諸法的本質,其自身是完全的清淨,從本始以來,它就是全然地清淨與圓滿。事實上,它是不能被摧毀的,不受任何事物的影響,而且也是完全不會變易的。過去不會變易,現在不會變化,未來也不會改變。唯一的改變是它是否被經驗到?以及經驗到它時,它是否被認知了?淨光體驗
基光明的特質是像無垠、清澈、無雲晴空的經驗覺受。此經驗覺受並不是因為生前禪修的緣故,不僅是人類,包括動物,甚至是小小的含生,在死亡過程中的這一刻都會經驗到此。基光明在一生中恆常存在,通常感受基光明的剎那間,就是眾生在那一生中基光明維持的最後片刻,每一位眾生在死亡時刻都會經驗到基光明。為什麼眾生在這種情況下能經驗到基光明而平時卻不曾經驗到的原因是:通常它被分別妄念遮蔽了。
淨光辨識
每一位眾生在死亡時刻都會經驗到基光明,當人的神識沉浸於基光明狀態的時候,如果沒有識知基光明的精勤修習,是沒有辦法認出來的。而基光明也只能維持片刻而已,剎那間,就會從基光明那種經驗跳轉出來,進入到其他階段,基光明就結束了。因此在生前能夠熟悉淨光,是最重要的,遠超一切。這是由聞、思,更重要的是經由修行而達成的。了解死亡時會發生的事情,以及會經歷的過程,就能做好準備去認知淨光。籍著禪修的練習,來培養憶念與警覺的能力。尤其是依止上師的甚深口訣來禪修,將能開展正念與警覺的能力,而當基光明升起時,就能認知。
可以用來依據教導修淨光的傳承有中觀、大手印或大圓滿。依止以上任何一傳承,經過一系列的練習,最終達到在此生就有能力能認知淨光的某種程度。透過禪修,行者所經驗到的是道光明(path clear light),或叫子光明(child clear light),那是經由精勤且有覺知的練習而經驗到的。唯有如此培養練習,才有機會在死亡時認出自然的母光明。
當然,子光明如同母光明的照片或複印件,與母光明會有些差異,因此,修習得到了真正道光明的經驗,還需要精勤練習,來提高在死亡時認出基光明的能力。
淨光禪修
中觀、大手印或大圓滿等教導修淨光的禪修和以這些修持為至高點的整個體系,其目的是要令心安住在無任何戲論的狀態,如此去熟悉道光明,最終獲得能基於熟悉道光明而認知基光明的能力。禪修淨光禪定的狀態有三種特徵:樂、明、無念。我們通常經驗到的淨光是相當不完美的。因為在此生,它是瞬息即逝的。並且它的顯現僅能達到某一程度,不會超越那個程度。然而,死亡時候所經驗到的基光明具有最究竟的這三種特徵,它具有最究竟、最完美的樂,全然清淨的明和徹底、完全、無任何概念思維的無念。這些特質與普通的心識狀態截然不同,行者的禪修必須達到相當的程度,與這三種特質類似,才有機會認知它。
如果前一世曾精勤修習,熟悉子光明,那么當基光明現前時,就會像孩子認出他(她)的母親般,這就是母子光明會(meeting of the mother and child clear lights)。那一刻,你從前所體驗到的道光明(子光明)與那一刻經驗到的基光明(母光明)兩者結合在一起,就像水倒入水中一般。這是最好的解脫方式——在死亡時刻解脫(liberation at the moment of death),這是解脫的第一個機會,法身解脫,是最上根器,已嫻熟淨光的人證得解脫的機會。
當一個人在死亡時刻認知基光明,他的解脫是完全而且究竟的,可以在死亡時,真正證得圓滿的覺醒或佛果。當一個人證得這種解脫,他們也證得佛果與其所具的一切功德——不僅是個人得到解脫,而且從此具有永恆遍在的能力,能以各種可能的方式,成就他人的無上利益,知道每一位眾生同樣達到圓滿覺醒。
當認識到淨光禪修的價值後,行者應該放棄此生的散亂,安住靜處。散亂是指所有通常令行者憂心掛慮的事——那些毫無用處的事,不論是眼前,或是長久以後,或者那些事實上是毀滅和負面之事。甚至應該放棄那些定奪僅是暫時,而且大半都是物質利益的事。那類事務令人散亂,因為牽扯在內會使行者無法專注精進修行。
淨光禪修應在靜處修行並持守三門寂靜:
身寂靜:維持金剛跏趺坐,沒有任何不必要的動作,尤其是不造作任何無意義、不需要的身體行為;
語寂靜:止語,不為喋喋不休、毫無意義的世俗談話打擾。
意寂靜:心無戲論造作。這裡指的不僅是止的境界,更是觀的境界,心不追隨各種妄念或戲論概念。
總之,為了要體驗並能認出淨光,就必須要培養無執著,明空雙運的禪定境界。
內容援引堪布塔卡仁波切《中陰死亡時刻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