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山遺址[湖南常德市澧縣城頭山遺址]

城頭山遺址[湖南常德市澧縣城頭山遺址]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位於湖南省澧縣車溪鄉南嶽村,是目前所知長江流域年代最早的城址,也是迄今中國唯一發現時代最早、文物最豐富、保護最完整的古城遺址,被譽為“中國最早的城市”。1979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時,澧縣考古工作者首次發現城頭山遺址。1991年至2011年,由湖南省考古所主持,澧縣進行了13次考古發掘,發掘面積近9000平方米,先後出土有古城遺址、氏族墓葬、大型祭壇、灌溉設施完備的水稻田等大批珍貴文物。城頭山古文化遺址代表了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古文明的發展高度,對研究人類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建立以及階級、國家的產生具有重要意義。1996年,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鐫刻到“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

基本信息

歷史文化

..

據城頭山古城址的發現者、澧縣博物館曹傳松先生講,此地還發現有斟酒器陶鬹和貯酒器陶瓮。城頭山古城內遍地可見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陶片和文化堆積。城頭山城始建於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時期,距今5000年左右屈家嶺文化時期又經過兩次築造。陶鬹、陶觚和陶溫鍋的發現,說明城頭山及周邊地區,5000年前飲酒已相當普遍和講究,酒文化的發展已達到相當水平。城中必有市。陶鬹、陶觚和溫鍋的使用大多與市場相關。因此,城頭山城具有商貿市場屬性。或許,這裡就是屈家嶺文化時期常德地區最發達的商貿市場之所在。特別是陶溫鍋的發現,證明在城頭山已出現了酒肆。所謂酒肆,指酒店或釀酒手工作坊。

論語·子張》:“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漢書·食貨志上》:“開市肆以通之。”據文獻記載,我國賣酒行業始於周代。《詩經·小雅·伐木》記載:“有酒湑我,無酒酤我。”現在看來,常德賣酒行業的出現可大大提前。“酒溫香濃”,古人飲酒一般以溫為宜。唐代詩人白居易問劉十九》詩云:“緣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是描寫冬天溫酒而飲的情景。城頭山酒肆的具體運作情況現無法考察,但我們發掘城頭山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它的存在。城頭山的城牆守住了8萬平方米範圍內的聚落,帶來了安全和繁榮。這裡人口密集,居室密布,堆積深厚,遺物既多且好。它充分反映了城頭山城中商賈雲集,貨物充盈的情況。

文物遺存

古城

..

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在高出四周平原2—4米的矮崗上,發掘表明,距今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個崗地上居住和從事生產等活動。大約5000年前,人們即築恆為城,作為防禦,現存牆體寬25—37米,城高2—4米。城址保存較好,平面呈圓形,由護城河、夯土城牆和東、西、南、北四門組成,占地76000多平方米(不包括護城河)。

城頭山西南城牆,發現有四次大規模築城的過程,形成相應的四期城牆,從下到上累次加高,每期城牆都有內外坡的堆積層。其中第一期城牆年代最久,距今6000年左右,直接築造在原生土面上,未見明顯的夯築痕跡。

南門為古城早期的陸地通道,發掘有大溪文化早期的壕溝,壕溝外坡發現有用豎立木樁,蘆席,橫木條和子篾紮緊成籬笆狀的相當堅實的護坡設施,保存十分完整。壕溝中還發現了一件製作非常精緻且保存完整的木漿、艄及壕溝上架設的木橋(已垮塌)。

民宅

保存較好,規格較高,規模較大的有三座屈家嶺文化時期的房址,集中分布在城址中心附近。它們均築有四面坡下的黃土台基,而後再在台基面上挖基槽,修整居住面,然後起建,平面形狀為方形或長方形。

一座是小型排房,中間為走廊,兩邊對稱分布小房間,單個居室面積僅3~5平方米,表明已有分室而居的現象;一座是套房,前為餐廳,後為有四個連體灶的廚房;另一座是大型殿堂式建築,室內面積達到63平方米,專家推定或為祖廟。房屋因使用功能不同而出現結構上的分化,是這一時期房屋建築的一大特點。

稻田

在城南壕溝淤泥中,出土了稻、瓜等170多種人工種植和野生植物籽及豬、羊、狗、鹿等20多種家養和野生動物骨骸,其時間超過了1974年在浙江發現的河姆渡遺址。距離城頭山遺址1公里處,還發現距今約8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距離城頭山遺址10多公里處,則發現了距今約8000年的大量稻田實物標本,其中40%有人工栽培痕跡,有水坑和水溝等原始灌溉系統,是現存灌溉設施完備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

陶窯

在城頭山遺址,已發掘10座陶窯,其中7座位於城址中部,有紅燒土塊、灰坑和灰溝,專家推測為磚的前身。另外,鄰近還有多座簡易工棚一類的建築,僅見柱洞,不見基槽,它們與鄰近陶窯一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制陶區,規模宏大,設施齊全,保存完整。這些陶窯、灰坑、灰溝和簡易工棚一類的建築都屬於同一時期,即大溪文化第三期。

此外,還發現有斟酒器陶鬹和貯酒器陶瓮,陶鬹、陶觚和陶溫鍋的發現,說明城頭山及周邊地區,5000年前飲酒已相當普遍和講究,酒文化的發展已達到相當水平。陶溫鍋的發現,證明在城頭山已出現了酒肆(酒店或釀酒手工作坊),從而將賣酒行業的出現大大提前。

祭壇

在城頭山遺址東門豁口角城內,現存一個用黃色純淨土築造的建築基址,黃土台略呈橢圓形,面積約250平方米,在平地堆築夯打而成,中間高,向邊沿傾斜,在較高部位有五個圓坑,坑中置放大塊卵石。在土台至高點有一個徑近1米,深0.2米,底部平整、圓邊極規則的坑,在坑中,平放著一塊橢園形的大卵石。東緣發現數量甚多的大溪文化早期墓葬,墓坑四角之外各有一座沒有隨葬品的屈肢葬墓。其中一座墓的骨架葬於一大圓坑中,坑內隨葬有牛的下顎骨和鹿牙,但沒有陶、石器,專家考證所葬為巫師。

城頭山發現和揭露的是一座時代最早的完整祭壇和眾多的祭祀坑,是大溪文化早期從事祭祀和宗教活動的大型祭壇。在同時期的各地發現中,它是最大、最完整也是揭露得最清楚的一處。

發掘歷史

1979年7月,在全省文物普查中,發現城頭山遺址。

1991年10月,對城址進行第一次實測,解剖了西南城牆,將築城時間定為屈家嶺文化中期。

1992年11月,在東城牆內揭露了從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的一批房基址,清理了數十座大溪文化的屈肢葬墓和瓮棺葬墓。

1993年11月,發現了壓在較晚城牆外坡下的大溪文化時期的環壕。

1994年11月,在城的西北部發現了從大溪文化晚期至屈家嶺文化晚期的墓葬區。在城的中心偏西揭露了一處包括多座陶窯、多餘取土坑道和眾多貯水坑、和泥坑以及工棚的大溪文化制陶作坊區。在南城牆下壓的大溪文化環壕開挖段落中,發現了炭化稻穀、數十種植物籽實,竹和蘆葦編織物以及木質船漿、船艄等。

1996年,初現了四次築城的地層關係,並小面積露出了壓在早期城牆之下的古稻田。

1997年,大面積揭露古稻田,同時將西南城牆探溝展寬並向東西伸展,取得了四次築城完整、準確的剖面。

1998年11月,揭露祭壇,在東城門內發現建城之前湯家崗文化時期的聚落遺存。

1999年11月,發現了大溪文化一期早段(建城前)的稻田遺蹟。

2000年11月,對城的西北部位發現大溪文化時期所築一、二期城牆的環壕。

2001年,發現大型廳堂或宗廟式建築,近百個祭祀坑。

學術價值

..

城頭山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不僅為國內專家學者所認同,而且舉世公認。它是中國迄今發現年代最早(距今6500多年)、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址;遺址區內發現的世界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遺址和中國最早的大型祭壇。

1997年7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學術意義專家論證會的8位我國考古權威認為,這個古遺址不僅對史前聚落的發展、築城歷史和技術、長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稻作農業的興起和發展等重大學術課題的研究具有極大的價值,而且由於多年發掘所揭示的少見的重要遺蹟和珍貴遺物,因而具有別的遺址所無法比擬的向廣大民眾展示和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越條件。

管理保護

1992年,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1995年,國家主席江澤民考察澧縣,題寫了“城頭山古文化遺址”。

1996年,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再次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成為唯一一個兩次獲此殊榮的古遺址。

2002年,澧縣政府批准成立城頭山古文化遺址管理處,開始在原址修建“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博物館”。

2003年,澧縣政府正式確立了博物館管理處機構;7月,組建了基本工作隊伍。

2004年,澧縣政府組織修建了西南城牆剖面保護展示館。

2005年,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確定為“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大遺址保護專項單位,獲得專款資助。

2006年,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團中央命名第四批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

2010年,城頭山被授予“省級地質公園”稱號。

2010年,湖南省政府批准成立“湖南省澧縣城頭山遺址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指導城頭山遺址的保護利用工作。同年5月,城頭山做為“中國最早的城市”被製作成大型模型,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展出。

2011年,城頭山古文化遺址被正式列入國家“十二五”大遺址保護開發項目,成為湖南省古文化遺址重點保護開發工程。湖南省政府開始興建集“遺址保護、文化展示、旅遊休閒”於一體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投資達6.5億元。

2011年8月1日,湖南省省水利廳批覆《城頭山遺址保護與利用項目水土保持方案》。

外界評價

1997年7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城頭山古文化遺址學術意義專家論證會”上,中國八位考古專家認為:“城頭山遺址是中國已發現的歷史最早、保存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址。”

2001年3月29日,城頭山遺址被評為“中國二十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其考古發掘成果被記載到北京中華世紀壇的青銅甬道上,寫進了大學和中學的歷史教科書。

張忠培:該城的發掘就有了很重要的價值,它帶動也長江流域考古學研究,十分重要,使我們開闊了眼界。

安志敏:城頭山遺址非常重要,它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當中是一個重要環節,新石器時代城起源比較早,國內還沒有發現一萬年的古城,城頭山是最早的。

任式楠:6000多年的水稻遺蹟,稻作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很重要的文化,城頭山那么清楚的稻作遺蹟,其發現價值是很高的,就中國來講,這是一個前沿性的課題。

嚴文明:城頭山的重要性很少有遺址比得上。一是從城的角度上講是中國最早的城址。它有四次建成,一次一次加高,工藝非常強。第二個是水稻田,中國是世界水稻最多的地區,而中國的水稻田一直沒找到,現終於在城頭山找到了,它還有一系列設備連成的一個系統,裡面還有稻穀的植物矽酸體。再說裡面的房子,保存得更好的中國也有不少,那是在北方,但是在江南這是唯一的。
張學海:到目前為止,沒有第二個地方象城頭山這樣能解決中國城的起源問題,城頭山這裡有古文化、古城、古國的發展史。

何介鈞:城頭山古遺址不僅對史前聚落的發展、築城歷史和技術、長江流域文明因素的形成、稻作農業的興起和發展等學術課題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而且具有向廣大民眾展示和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越條件。

參觀信息

參觀時間

春冬季:8:30—17:00

夏秋季:8:30—17:30

交通路線

城頭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澧縣縣城西北12公里的車溪鄉城頭山村。

公交線路:澧縣汽車北站內乘坐大坪方向客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