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埃武拉](/img/f/c36/nBnauM3X4MDO1IDM5AjMwATOyITMzkDOxIzMwADMwAzMxAzLwI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城市布局
![埃武拉](/img/7/81b/nBnauM3X2IjMyITO1EjMwATOyITMzkDOxIzMwADMwAzMxAzLxI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街道為直線,從一個建築群體以不同的方向伸向另一個建築群體。三個連續的城防系統(羅馬時期、中世紀以及沃邦式)護衛著城市。在四周有花園圍繞的磚牆和磚牆殘跡之間,具傾斜屋頂的低矮白粉房屋形成了統一的建築整體,鑄鐵和花磚使這一特點更為突出。許多曼奴埃爾式宮殿和修道院(在一些地方用花崗岩修建)的建造時期可追溯到公元15世紀。然而,到了16世紀就已能見到諸如早在1537年修建的水渠以及大量噴泉等大規模建築及城市規劃了。埃武拉是里斯本遭受1755年地震毀壞後葡萄牙黃金時代城市的典範。單單埃武拉的城市景觀就能使我們理解葡萄牙建築風格在巴伊亞州薩爾多瓦(1985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等巴西一些地區的影響。
放射狀的城市
![埃武拉](/img/7/d86/nBnauM3XwUTMxADOwMjMwATOyITMzkDOxIzMwADMwAzMxAzLzI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十六世紀就已形成規則的城市規劃設計沿山丘頂部放射狀發展。
在古老的不規則布局的城市中心,一些城市廣場延伸至其中的規劃軸線的起始點,把建築組成整體。在這些軸線之間是由狹窄街道組成的道路網,大多數的街道為直線,從一個建築群體以不同的方向伸向另一個建築群體。三個連續的城防系統(羅馬時期、中世紀以及沃邦式)護衛著城市。在四周有花園圍繞的磚牆和磚牆殘跡之間,具傾斜屋頂的低矮白粉房屋形成了統一的建築整體,鑄鐵和花磚使這一特點更為突出。
許多曼奴埃爾式宮殿和修道院(在一些地方用花崗岩修建)的建造時期可追溯到公元十五世紀。然而,到了十六世紀就已能見到諸如早在1537年修建的水渠以及大量噴泉等大規模建築及城市規劃了。埃武拉是里斯本遭受1755年地震毀壞後葡萄牙黃金時代城市的典範。單單埃武拉的城市景觀就能使我們理解葡萄牙建築風格在巴伊亞州薩爾多瓦(1985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等巴西一些地區的影響。
美麗的死亡
![埃武拉](/img/0/870/nBnauM3X0gDN5AzM4QjMwATOyITMzkDOxIzMwADMwAzMxAzL0I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這座十六世紀的建築內收攬了一座骷髏小教堂(CapeladosOssos)作為死亡的紀念品,教堂內從牆壁到柱子都由人骨疊築而成。昏黃的燈光打在牆壁上,儘是整齊排列的人骨或頭顱。
小教堂匯集了五千具人骨,有效地“處理”了墳場有限空間的難題。由於當時的墳場不足,僧人便把不同教堂以及修道院的人骨作為點綴品。除了具有實用目的,僧人也兼顧美化的作用,結合了人骨的構造以及特色而“設計”教堂的室內效果。僧人還利用了頭顱點綴柱子與天花板之間的銜接處。埃武拉人處理人骨的務實態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走出小教堂,回到現實世界中。不管人體或歷史事件,放在宇宙的時間線上來看,都只是一瞬間之久而已。
走進埃武拉,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給埃武拉的繁華過去打了歷史的印記。羅馬人的智慧、哥特的壯觀、摩爾風格的華麗對照阿連特茹這個地區的貧乏。
興衰史
![埃武拉](/img/1/40e/nBnauM3X4UTO1EzNwYjMwATOyITMzkDOxIzMwADMwAzMxAzL2I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走進埃武拉,各時期的建築風格雕琢了埃武拉的繁華過去。羅馬人的智慧、哥特的壯觀、摩爾風格的華麗對照阿連特茹這個地區的貧乏。
盛夏時節,更是凸現這個地區乾燥的氣候。高溫加上水源短缺,使得大片的土地只能有限生產,結果這個地區的經濟能力變得力不從心。
這座城市早在羅馬人到來之前已經擁有了一定的文明程度。之後的發展與繁華更是讓埃武拉成為不同族群爭奪的目標。一直受到歷史眷顧的埃武拉在十九世紀之後,便走入了衰敗,從此被歷史遺忘在阿連特茹地區里。然而,正因為被遺忘,埃武拉的歷史遺蹟至今還得以保存完好。
時間的巨輪碾過了其他城市,埃武拉仍沉睡在舊世界中。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衰敗”反而“拯救”了埃武拉。1986年,埃武拉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