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早期的地理考察主要是考察者憑藉感官、經驗和知識,利用簡單的儀器,作直接觀察。對於難以直接觀察的現象,如地理現象的時間序列,則採用間接推測的方式等。對於有特殊地理意義或需詳細鑑定、分析和化驗的岩石、土壤、植物,採取其標本或樣品,以備室內研究。此外,常用素描、攝影彌補文字描述的不足。早期的地理考察往往帶探險的性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地理考察已由少數人參加的考察探險,發展成由眾多學者參加的多學科的綜合考察,除採用上述手段外,還利用航空航天遙感、儀器遙測、電視顯示、紅外攝影以及電子計算機技術等,不僅擴大了考察範圍,而且提高了考察的精度,加快了考察進程,同時實現了對地理現象動態的觀測。
程式
地理考察程式通常分為預察和正式考察兩個步驟。
預察是在正式考察以前,對考察地區的資料、交通、物資供應等多方面情況作初步了解,為制定考察路線和考察計畫提供依據。
正式考察包括室內準備、野外作業和室內總結等階段。
室內準備階段主要工作有:①蒐集、分析已有的文字材料和圖件,包括航空、航天圖像和地圖資料;②對航空、航天圖像進行判讀,初步確定考察區的一般地理規律,提出需要深入解決的問題;③編制工作底圖和考察大綱;④確定考察路線和典型考察地段,確定採樣點;⑤列出考察報告提綱初稿。
野外作業階段主要工作有:①核對、充實室內圖像和地圖判讀結果;②採集標本、樣品;③記載沿線考察情況,初步編繪考察區基本圖件;④蒐集考察報告所需的各種文字資料,進行必要的訪問、調查。
室內總結階段主要工作有:①樣品、標本的鑑定、分析和化驗;②編制所需要的圖件;③進行綜合分析,編寫書面報告。
形式
按地理考察的目的和深度,可以分為踏勘考察、中間考察和詳細考察。踏勘考察是一種廣泛的自然條件特徵和資源分布考察,目的在於了解考察區的一般特徵,探索開發的可能性。根據考察區的大小及複雜程度,成果表示在中小比例尺地圖上,為規劃選擇優先開發地區及發展項目等提供參考。踏勘考察是目前進行得最多的,也是中間考察和詳細考察的基礎。它耗資少,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料及適當的考察技術和方法。中間考察主要用於開發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這時自然條件的分析、評價進入定量階段,經濟分析顯得更加重要,成果通常表示在中比例尺地圖上。詳細考察包括自然條件定量評價和為方案實施提供經濟評價,一般採用綁比例尺製圖,考察深度、規模、目的明確,考察活動集中於有關資料的蒐集,考察人員的專業和人數也有相應的限制和要求。
按地理考察的性質,可分為綜合考察、要素考察和專題考察。綜合考察是多學科的地理考察,或是為大規模區域經濟開發而進行的前期工作,或是為解決某個科學問題而進行的綜合研究。綜合考察根據考察目的和考察地區的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特點,以及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由相應的學科參加。這些學科既可包括地理學的各個分支學科,也可包括其他學科,既可有自然科學學科,也可有社會科學學科。這些學科從不同角度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論證,並協調和互相補充,最後得出綜合性的結論。綜合考察一般包括兩方面內容:①社會-經濟考察,旨在了光社會、經濟諸因素的特點和空間分布情況;②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考察,旨在了解自然地理諸因素的特點和空間分布情況以及自然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提出利用和改造的措施和途徑。綜合考察的最終結論,一般著眼於長遠目標和基礎資料的積累,但也與現實的生產問題有一定聯繫。要素考察是針對某一地理要素的考察。由於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對某一地理要素的考察不可能孤立地進行,對其他地理要素也須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專題考察是為解決某個專門問題而進行的地理考察。由於地理環境的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都不是某一學科單獨所能完成的,因此,專題考察也可看作是綜合考察的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