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倉穴

地倉穴

地倉,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會維、胃維。屬足陽明胃經。陽蹻、手足陽明之會。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的分支,深層為頰神經的末支,並有面動、靜脈。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瞼瞤動,齒痛,頰腫,及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等。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頰車穴透刺。

基本信息

名稱釋義

地倉穴地倉穴
地,指地格。倉,藏谷處。古人面分三庭,鼻以上為上庭,鼻為中庭,鼻以下為下庭,合為天人地三格。穴在鼻下口吻旁(地格處),口以入谷,故謂倉。又脾主口(《難經·三十七難》),脾氣通於口,脾胃屬土,倉廩之官,故名地倉。《醫經理解》:地倉,夾口吻旁四分,外如近下,微有動脈,口以入谷,故謂之倉;唇在面之下部,故謂地也。《談談穴位的命名》:倉,《說文》:“谷,藏也。”《內經》謂地氣通於口,食五穀必經於口,故名地倉。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側,口角旁開0.4寸,上直對瞳孔

解剖

在口輪匝肌中,深層為頰肌。布有面神經及眶下神經的分支,深層為頰神經的末支,並有面動、靜脈。

主治

口眼歪斜,流涎,眼瞼瞤動。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

配伍

配足三里;耳後痛,配翳風;舌麻、味覺消失者,配廉泉;閉眼困難者,配絲竹空;人中溝歪斜者,配水溝。

功效

舒筋活絡,活血化瘀。

附註

陽蹻、手足陽明之會。

臉部苗條10大穴位

中國傳統中醫學中的“顏面針灸”,可以達到臉部“減肥”的目的。 在顏面針灸中,藉由刺激臉部及耳部的穴位,讓疲勞、浮腫的臉恢復活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