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
nativewool
定義
從土種羊身上取得的毛。
羊毛的分類
(一)按線密度和長度分類法,這也是主要的一種分類方法。
a.細羊毛:細羊毛的最好品種是美麗奴羊身上的毛,我國的新疆改良細羊毛既屬此類。澳大利亞美利奴細羊毛直徑在25μm以下,毛叢長度5-12cm。主要用於製作高級衣料。
b.半細毛:平均直徑15~37μm,長5~15厘米的同質毛,如英國的南丘羊,杜塞特羊。是我國的薄弱毛種。
c.長羊毛:長度特長(15~30厘米)和光澤明亮為主要特徵的綿羊毛,平均直徑大於36μm,典型的有林肯羊毛,萊斯特羊毛。
d.雜交種羊毛:是美利奴細毛羊與長毛種羊的雜交羊的毛,長度、細度為其親本的折衷。著名的有考力代、哥化比亞、羅姆尼羊毛。
以上三種羊毛除了可以製作衣料外,也用於製造地毯、床毯、帷幕,較粗長些的可制地毯,漿粕毛毯、長毛絨等。
e.粗羊毛:指毛被中兼有發毛和絨毛的異質毛,世界上大多數土種羊都屬此類。主要用途是製造地毯,也稱地毯羊毛。我國未改良的蒙古、西藏、哈薩克羊毛(三大類)均屬此類。粗羊毛不宜作衣料,主要用作地毯、粗毯、襯料等。
(二)按纖維類型分:
a.同質毛,指綿羊毛被毛中僅含有的同一粗細類型的毛。
b.異質毛,指綿羊毛被毛中含有的不同類型的毛(發毛和絨毛),如我國的土中毛即是此類。
(三)按剪毛季節分:
a.春毛,春天剪取的羊毛,毛長,質細,底絨多,油汗多,品質較好。
b.伏毛,夏天剪取的羊毛(某些地方),毛短,光澤好,無底絨。
c.秋毛,秋天剪取的羊毛,毛短,光澤好,無底絨。
(四)按取毛後原毛的形狀分:
a.被毛,從綿羊身上剪下的連成一個完整毛被的羊毛。
b.散毛,剪下的毛不成整個片狀的羊毛。
c.抓毛,在脫毛季節,用梳子梳下來的羊毛。
國內的土種羊
品種:蒙古羊
產地:原產於我國內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國

品種概況:
原產於我國內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現在東北、華北及西北各省均有分布,可分牧區型和農區型,是我國三大粗毛羊品種之一。蒙古羊耐粗飼,適應性強,具有突出的抓膘能力,冬季可扒雪吃草,抗病力強和其它羊品種相比,飼養成本低。其體型和體重因所處的自然生態條件不同而有較大差別。
蒙古羊由於分布地區廣,各地的自然條件差異大,體型外貌有很大差別,其基本特點是體質結實,骨骼健壯,頭形略顯狹長,鼻深隆起,背腰平直。被毛白色居多,頭、頸、四肢有黑、黃褐色斑塊,公羊多數有角,母羊多無角或有小角,耳大下垂。頸長短適中,胸深,肋骨不夠開張。短脂尾,尾的形狀不一,尾部脂肪秋冬肥大而春季瘦小。
各地差異較大,如分布在內蒙中部地區的成年蒙古羊,體重平均成年公羊為69.7kg,成年母羊為54.2kg;而分布在甘肅省河西地區的,成年公羊平均為47.40kg,成年母羊為35.50kg。剪毛量,成年公羊為1.5~2.2kg,成年母羊為1.0~1.8kg,淨毛率77.3%。屠宰率為50%左右。繁殖力不高,每年一般產羔一次,雙羔率3~5%。蒙古羊毛被屬異質毛。一年可剪毛兩次,成年公羊年剪毛1.5~2.2公斤,母羊1.0~1.8公斤。春毛毛叢長度6.5~7.5厘米,淨毛率平均77.3%。
西藏羊
【產地及環境】

西藏羊是我國地方綿羊品種中數量多、分布廣的綿羊品種。原產於西藏高原。三江型西藏羊產區為高山深谷地貌,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年平均氣溫為7.6~8.11℃,年降水量為450~800毫米,相對濕度在50%以上,無霜期為127~205天,氣候溫暖潮濕,是農林牧綜合發展的地區。草場主要是高山草甸草場和山地疏林草場,牧草覆蓋度為70~90%,草質優良。
【地理分布】
三江型西藏羊主要分布在昌都地區橫斷山脈的三江
【品種特徵】
三江型西藏羊體軀呈長方型。公羊角形有兩種,一是向後向前呈大彎曲,另一種向外呈扭曲狀。母羊大部分有角。尾呈錐形,公羊尾長平均為12厘米。大多敷頭、頸、尾部有黑色或褐色斑塊。被毛屬異質毛。毛色全白色和體軀白色者僅占42.0%。
【品種性能】
三江型西藏羊成年公羊體重平均為39.7公斤,成年母羊平均為33.9公斤。繁殖率較低,每胎產單羔。剪毛量,成年公羊平均為1.1公斤,成年母羊平均為1.0公斤,毛較長,細毛長度,公羊平均為11.9厘米,母羊平均為8.8厘米;粗毛長度,公羊平均為16.5厘米,母羊平均為13.7厘米。淨毛率平均為79.03%,羊毛含脂率平均為4.17%。
哈薩克羊
產地環境
哈薩克羊原產於天山北麓、阿爾泰山南麓。產區四季氣候變化劇烈,

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哈薩克羊分布於新疆,以哈密地區及準噶爾盆地邊緣數量較多,在新疆、甘肅和青海交界處亦有分布。
品種特徵哈薩克羊頭中等大,耳大下垂,公羊大多具有粗大的螺鏇形角,鼻樑隆起,母羊有小角或無角,鼻樑稍隆起,背平寬,軀幹較深,後軀較前軀高。四肢高而結實,骨胳粗壯,肌肉發育良好。脂肪沉積於尾根周圍而形成呈枕狀的脂臀,表面覆蓋有短而密的毛,下緣正中有一淺溝,將其分成對稱的兩半。毛被屬異質毛,乾死毛含量多,毛色大多為棕紅色,有部分頭及四肢為黃色者。純黑或純白的個體極少。
品種性能
哈薩克羊成年公羊平均體高、體長、胸圍和體重分別為:71.6厘米,71.6厘米,91.4厘米,60.34公斤,成年母羊分別為:68.5厘米,70.2厘米,87.9厘米,45.80公斤。剪毛量,成年公羊為2.63公斤,成年母羊為1.88公斤,當年生羔羊為1.0公斤。哈薩克羊的肉質細嫩,膻味較輕。哈薩克羊是育成新疆細毛羊的母系品種之一,對產區的環境條件具有良好的適應性,產肉、脂能力高,但羊毛品質差、產量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