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錦

土家錦

土家錦是湖南、湖北、四川、貴州毗鄰地區土家族生產的傳統手工織錦,當地稱“打花”。因主要用作鋪蓋(被面)亦常稱為“土花(打花)鋪蓋”,土家語稱“西蘭卡普”。傳統土家錦以棉線為經,各色棉、毛、絲等纖維為緯,斜型腰機,通經斷緯手工挑織,彩緯滿鋪顯花。紋飾大多採用各種花鳥蟲草走獸和生活用具,經抽象概括為象徵性和幾何形圖案,配色濃烈鮮艷,有粗獷、樸質、敦厚、絢麗的民族風格。

土家錦 少數民族織錦之一。《大明一統志》稱之為“斑布”。宋代稱“溪布”、“溪洞面”。土家錦以腰機織成,材料是棉紗為經、絲線為緯,採用“斷經通緯”織法。圖案有“四十八勾、岩牆花,“單八勾”、“雙八勾”,人物,花草等。
產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錦,歷史源遠流長。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叫西蘭的土家姑娘,心靈手巧,能用各種彩色絲、棉線織出絢麗多彩的花布,連山上的蜜蜂,都會被西蘭姑娘織造的花布所吸引。後來,她因尋求一朵含苞待放的白果花而諄難死去。土家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姑娘,就把她織的“土家錦”,取名為“西蘭卡普”。
土家錦的主要原料是絲線、棉線和毛絨線。它的織造方法是,沿用古代斜織機的腰機式織法,把經線全拴在腰上,以觀背面,織出正面。這必須對樣式花紋及色彩勾勒有純熟的記憶才能織好。這種織法織出來的產品美觀整齊,結實耐用,光澤永存。它的畫面多姿多彩,用色常借鑑艷麗的鮮花、鴛鴦的羽毛、天空的晚霞和雨後彩虹,色彩秀麗,自然生動;也有的受宗教繪畫的影響,具有素雅、古樸、沉著的特點。在紋樣組織結構上,多以菱形結構、斜線條為主體,講究幾
何對稱,反覆連續,共有上百種傳統紋樣。
土家錦的品種有被面、披甲、背袋、坐墊、椅套等,美不勝收。在長沙、吉首等城市都有土家錦銷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