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織錦

土家織錦

產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錦,歷史源遠流長。為我國少數民族織錦之一。土家織錦民間稱為“打花”,傳統織錦多作鋪蓋用,土家語稱為“西蘭卡普”,意思為土花鋪蓋。《大明一統志》稱之為“斑布”。宋代稱“溪布”、“溪洞面”。

簡介

土家織錦土家織錦
土家織錦--在享有著“中國三大名錦之一”美譽的同時,還列屬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它就是西蘭卡普。這樣一塊珍貴的民族瑰寶,卻一直鎖在深山人未識。

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我們土家兒女責無旁貸。為了讓
更多的人了解西蘭卡普、欣賞到西蘭卡普特深厚的文化藝術
魅力,於是就有了土家山寨織錦坊的誕生。歷經兩千多年
的發展,土家婦女創造出無數的織錦紋飾圖型,除原有“西
蘭卡普”(即被面花)外,又創造出了各種圖案的壁掛、香
袋、服飾、拖鞋、旅遊袋、沙發套、座墊、地毯、室內裝
飾等多種工藝美術品。無論是取材於動物或植物,抑或是最古老的美麗傳說;無論是素色或是彩色;無論是普通平紋或是精細斜織,相信在土家山寨織錦坊總能找到您的期望!因為這裡是一個了解西蘭卡普的視窗,更是一個了解土家文化的視窗!

歷史演變

土家織錦是土家婦女用一種古老的木腰機,以棉紗為經,對五彩絲線或棉線(當今也有用毛線的) 為緯,完全用手工織成的手工藝術品。

土家織錦的藝術品種,經過兩千多年的演變 ,原有的“西蘭卡普”(即被面花)以外,又根據時代的變化織出了各種圖案的壁掛、香袋、服飾、旅遊袋 、沙發套、坐墊、地毯、室內裝飾等多種工藝美術品。聰明的土家婦女,她們心靈手巧,表現山水,表現人物,表現樹木花卉與飛禽走獸,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土家織錦土家織錦

土家織錦的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它就被露頭角。《後漢書·西南蠻夷傳》記載,“武陵蠻織績木皮,染 以草實,衣裳斑斕……清同治年間編制的《永定縣誌》也說:“土錦績五顏經線為之,文彩斑斕可愛,使用以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稱‘筒巾’。” “西蘭卡普”又稱“打花鋪蓋”,所謂“西蘭”就是被面;所謂“卡普”就是花,兩句連線起來,就是一種“ 帶花被面”。

傳統的西蘭卡普,過去都是自產自用,鮮為外人知,更不用說揚名世界。從50年代起到80年代初,它才慢慢走出湘西,走向中國和世界。1985年,土家族老藝人、“中國工藝大師”葉玉翠與漢族工藝美術家李昌鄂合作的五幅《開發山區》織錦壁掛,在倫敦國際博覽會上展出,獲得好評。打花老藝人朱么妹、熊經文織的兩幅壁掛,一幅參加過加拿大的中國工藝美展,一幅參加過坦尚尼亞、尚比亞的中國工藝美展。

葉玉翠老人後來 又陸續創作了一批土家織錦作品,有許多被國家輕工業部、中國美術館、南京織帛中心收藏,有的還被當作 藝術珍品,送往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法國和菲律賓等國展出,為祖國爭得了許多榮譽。1989年2月 ,美國前總統布希訪華,國務院總理李鵬除送布希夫婦兩輛“飛鴿”牌腳踏車外,還特地贈送了兩個湘西土家織錦香袋。布希夫婦看了後同聲讚揚,說這是世界上少見的“稀世之珍”。

現狀

現在,湘西出產的土家織錦,成了外地遊人的搶手貨,並有一部分為港、澳、台同胞和外賓買去珍藏。 土家織錦的藝術特色,主要是重表現,重創造,妙在神似,它色彩鮮明,跳躍,對比強烈,線條對稱,民族特色濃郁,產品經久耐用,是遊人使用與欣賞兩便的手工藝珍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