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發生學

土壤發生學

土壤發生學也稱土壤形成因素學,是蘇聯科學家道庫恰耶夫提出的。他認為,土壤是一個獨立的歷史自然體,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自然地理條件及其歷史的發展緊密聯繫著的。成土因素的發展和變化制約著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是隨著成土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

土壤發生學土壤發生學
壤發生學也稱土壤形成因素學,是蘇聯科學家道庫恰耶夫提出的。道庫恰耶夫認為,土壤是一個獨立的歷史自然體,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自然地理條件及其歷史的發展緊密聯繫著的。成土因素的發展和變化制約著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土壤是隨著成土因素的變化而變化的。由於成土因素,特別是氣候和植被,具有地理分布的規律性,因而土壤的分布也表現出地理分布的規律性。土壤形成因子為生物,母質,氣候,地形和時間五種自然因素.

分類單元及其劃分原則

伊萬諾娃的分類系統中共分土類、亞類、土屬、土種、亞種、變種、土系、土相等8級,各分類單元的劃分原則如下:

1.土類大的土壤組合。同一土類是發育在相同類型生物、氣候和水文地質條件下,具有明顯一致的土壤形成過程。同一土類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徵:①進入土壤的有機質及其轉化與分解過程同屬一種類型;②礦物質的分解和合成以及有機-無機複合體有相同的特徵;③具有同一類型的物質移動和聚積的特徵;④具有同一類型的土壤剖面構型;⑤在土壤肥力培育方向和農業利用上是相同的。

2.亞類土類範圍內的土壤組合,是土類間的過渡級別。不同亞類在土壤形成的主要和附加過程上有質的區別,在每亞類中提高與保持土壤肥力的措施更為一致。亞類劃分主要是考慮成土過程以及與亞地帶或自然條件過渡相關的情況。

3.土屬亞類範圍內的土壤組合。其形成特點取決於地方因素的綜合影響,如基岩和成土母質的化學特性、地下水的化學特性等,同時也包括土壤形成的繼承性,這些特性是在過去自然歷史時期的風化和土壤形成過程中造成的,故與現代的土壤形成不一致,如某些殘留的層次(腐殖質層、灰化層、片狀層等)。

4.土種土屬範圍內的土壤組合。它是按主要成土過程發展的程度(如灰化過程、腐殖化的深度和過程等)劃分的。

5.亞種土種範圍內的土壤組合。根據土種發育的數量程度劃分,如弱鹼化、中鹼化、強鹼化;弱鹽化、中鹽化、強鹽化等。

6.變種按土壤機械組成劃分。

7.土系根據母質特性、鹽分積累特性或泥炭積累特性等劃分。

8.土相根據水蝕風蝕殘積沖積等劃分的土壤組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