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在世界傳統醫學範圍里,中醫不但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豐富的治療手段,還兼具長期積累的經驗和高度的實用性。中醫不僅能醫治疾病,更重要的是還有豐富的養生思想,在預防疾病和增進健康方面效果更加突出。中醫最大的特點就是細緻地觀察、分析每個人的體質,然後以此為依據,提出與每個人相適應的養生方案和健康生活方式。
身體不適者還可參考本書第4~7章的症狀分類治療部分,即可獲知治療方式,並具體了解適合自己的中藥處方、食療方案和穴位療法。
編輯推薦
·怎么休息都緩不過勁兒來;
·無理由的煩躁,莫名的發火;
·精神緊張,難以放鬆,時常抑鬱;
·晚上睡不著,早晨醒得早;
·記憶力衰退,精力不濟。
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病來,想吃藥和補品又不敢亂吃。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不懂得掌控自己的身體狀況。
中醫最大的特點就是細緻地觀察分析每個人的體質,然後以此為依據,提出與每個人相適應的養生方案和健康生活方式。
本書根據世界公認的中醫理論,介紹了中醫對人體的認識、對疾病的診斷以及如何調理身體狀態等,還為身體不適者提供了參考中藥處方、食療和穴位療法。為了讓每位讀者都輕鬆獲益,本書採用了直觀生動的圖解方式,讓您一看就懂,一冊通曉。
目錄
第1章中醫“健康觀”
什麼是中醫
依體質決定治療方法
中醫的人體觀
抵抗力與疾病成因
什麼是“虛證”
什麼是“實證”
虛實不同,療法各異
第2章中醫“疾病觀”
人為什麼會生病
“外因”——六種邪氣
內因——精神緊張、心理失衡等情況,中醫稱為“七情”
飲食作息“違規”,身體狀態下降
體質造成的影響
Q&A疾病與病因
認識你的身體
“氣”的作用
“氣”的失調:氣虛、氣滯、氣逆
“血”的製造和作用
“血”的失調:血虛、血熱、血淤
“津液”的作用
“津液”失調:津液不足、痰濕
“氣、血、津液”的相互關係
“精”的生成與作用
“陽氣”的作用
了解個人體質
“怕熱”與“怕冷”
易疲勞
臉色“泛紅”與“發黑”
肌膚“浮腫”與“乾燥”
Q&A關於陰陽
Q&A關於五行
五臟六腑的功能與分工
肝和膽的功能與失調
心和小腸的功能與失調
脾與胃的功能與失調
肺和大腸的功能與失調
腎和膀胱的功能與失調
中醫的診察方法:四診
望——用眼睛觀察
聞——用耳和鼻觀察
問——用詢問方式收集情報
切——摸脈、按腹了解病情
判斷身體是否平衡的四種尺度
從“表”、“里”劃分病邪位置
從“寒”、“熱”衡量病邪性質
從“虛”、“實”定位病邪趨勢
第3章中醫“養生法”
成為“中藥通”
了解致病原因,選擇適合的中藥
中藥的配伍
中藥的種類
中藥的作用與特點
中藥的服用方法
中藥的副作用
中藥的治療方式
何時、如何服用中藥
Q&A關於中藥
成為“點穴高手”
成為“食療專家”
第4章全身性病症
第5章各部位病症
第6章內臟病症
第7章女性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