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拉真凱鏇柱

圖拉真凱鏇柱

圖拉真凱鏇柱,義大利語:Colonna Traiana,英語:Trajan's Column位於義大利羅馬奎利那爾山邊的圖拉真廣場,為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所立,以紀念圖拉真勝利征服達西亞。該柱由大馬士革建築師大馬士革的阿波羅多洛斯建造,於113年落成,以柱身精美浮雕而聞名。

基本信息

圖拉真凱鏇柱 圖拉真凱鏇柱

中文詞條名:圖拉真凱鏇柱

英文詞條名:Column of Trajan

地點:ROME,義大利

建造(或竣工)年代:公元113年

設計者:阿波羅多羅斯(Apollodorus)

結構及主要材料:石結構

風格:古羅馬凱鏇柱

主要特徵

凱鏇柱的功能類似於古羅馬凱鏇門,主要用於紀念皇帝以及著名將軍豐功偉績。圖拉真凱鏇柱的底座部分為邊5.5M、高5.4M的方形房間,用作圖拉真的室。柱身高38M、直徑3.7M,表面由高約1M的螺鏇向上的浮雕帶構成。浮雕帶主要描述圖拉真遠征羅馬尼亞的事跡,上有浮雕人物2500餘個。凱鏇柱的內部是螺鏇樓梯,可通柱頂。圖拉真凱鏇柱建在圖拉真廣場上,是同類建築中的傑作。

簡介

圖拉真凱鏇柱記述的是公元101年,羅馬皇帝圖拉真對達契亞(古代喀爾巴阡山脈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現為羅馬尼亞北中部和西部)人發動侵略戰爭。第一次羅馬大軍分幾路入侵達契亞,第二次於公元105年用12個軍團攻打達契亞,達契亞被征服。這個記功浮雕就是記述了圖拉真親自率軍征服達契亞人的經歷,環繞柱身有23圈浮雕,長達244米,頂寬1.22米,底部寬0.9米。最底一層有個象徵多瑙河的半身人像,從波濤中躍起,目送羅馬大軍出征,身邊漂浮著運送的船隻; 第2層是表現軍事長官給士兵布置任務,用石塊壘築工事;第3層是士兵們加固工事,運送給養、騎馬巡邏;第4層就是描繪圖拉真站在高台上指揮軍隊前進,也是浮雕的中心。圖拉真親率軍隊,鼓舞士氣,手握長矛,目光炯炯,士兵們駐足靜聽,鬥志旺盛。浮雕細緻描繪了人物的服飾、武器及心理狀態。全部浮雕共有2500個人物,具有寫實的風格特點,所有人物都採用同樣尺寸,看起來十分壯觀宏偉,有著極大的歷史真實性。

圖拉真凱鏇柱 圖拉真凱鏇柱

凱鏇柱以淺浮雕形式鋪陳了一幅表現征戰全過程的宏大畫面。浮雕 以前進式散點透視方法 , 逐步描繪了行軍、駐營、攻戰、捕俘、祭獻等一系列過程 , 整場戰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尾聲一應俱全。在這裡 , 不僅描繪了不同的時間 , 也描繪了不同的空間。

內容記述的是公元101年,羅馬皇帝圖拉真對達契亞(古代喀爾巴阡山脈和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現為羅馬尼亞北中部和西部)人發動侵略戰爭。第一次羅馬大軍分幾路入侵達契亞,第二次於公元105年用12個軍團攻打達契亞,達契亞被征服。這個記功浮雕就是記述了圖拉真親自率軍征服達契亞人的經歷,環繞柱身有23圈浮雕,長達244米,頂寬1.22米,底部寬0.9米。最底一層有個象徵多瑙河的半身人像,從波濤中躍起,目送羅馬大軍出征,身邊漂浮著運送的船隻;第2層是表現軍事長官給士兵布置任務,用石塊壘築工事;第3層是士兵們加固工事,運送給養、騎馬巡邏;第4層就是描繪圖拉真站在高台上指揮軍隊前進,也是浮雕的中心。圖拉真親率軍隊,鼓舞士氣,手握長矛,目光炯炯,士兵們駐足靜聽,鬥志旺盛。浮雕細緻描繪了人物的服飾、武器及心理狀態。全部浮雕共有2500個人物,具有寫實的風格特點,所有人物都採用同樣尺寸,看起來十分壯觀宏偉,有著極大的歷史真實性。 

凱鏇柱以淺浮雕形式鋪陳了一幅表現征戰全過程的宏大畫面。浮雕以前進式散點透視方法 ,逐步描繪了行軍、駐營、攻戰、捕俘、祭獻等一系列過程 ,整場戰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尾聲一應俱全。在這裡 ,不僅描繪了不同的時間 ,也描繪了不同的空間。

圖拉真(公元53—117年),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第二任元首(98—117年在位) 

圖拉真即位三年之後,就發動了著名的達西亞戰爭。達西亞的地理範圍大概相當於今羅馬尼亞,以盛產金銀而聞名,一直是羅馬帝國的一大心腹之患,曾多次使羅馬人損兵折將,還必須每年向達西亞交納“歲幣”。圖拉真親率大軍兩次進攻達西亞,第一次是公元101—102年,圖拉真投入的總兵力(包括輔助部隊)達15萬之多,而且以不可動搖的士氣和後勤補給使達西亞首領德凱巴魯斯的山林游擊戰術難以奏效,迫使德凱巴魯斯以割地、稱臣和讓羅馬駐軍為條件換得暫時的和平。當圖拉真發現德凱巴魯斯在陰謀備戰以反擊羅馬之後,毅然再次親率大軍,發動了第二次達西亞戰爭(104—105年),三路大軍分進合擊達西亞首都薩米澤傑圖薩,經過一場漂亮的圍城戰後攻陷該城,德凱巴魯斯出逃後被羅馬軍隊趕上,自殺身亡,達西亞戰爭取得完全勝利。圖拉真在此次戰爭種充分顯示出了“愛兵模範”的本色,不但一直身先士卒,還因親自撕戰袍為士兵包紮傷口而傳為佳話。 

通過達西亞戰爭所得到的金銀,又改善了羅馬帝國的財政狀況。此後羅馬人大量殖民於達西亞,根本改變了當地的民族成分和語言,今天的羅馬尼亞語就帶有很重的拉丁語系的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