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禪林

圓覺禪林

圓覺禪林位於沭陽縣城區大連東路北側,為該地區唯一集寺院、遊覽禮佛為一體的大型佛教寺院。 圓覺禪林主要建築有山門鐘鼓摟、素齋館、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摟、寶塔。其中,天王殿面闊28米、高15米,外形為單檐廡殿式仿古建築;大雄寶殿面闊39米、高21米,為重檐廡殿式仿古建築;寶塔總高38米,是一組仿中國唐代佛教大乘佛法早期的一組高層密檐寶塔建築。

基本信息

發展歷史

沭陽縣是佛教歷史很悠久的地方,最早在元代開始傳播,漸漸止於清末,在明朝時期最為繁榮,全縣有寺廟18所,但是後來由於戰亂,寺廟全部被毀了,沭陽縣從此無廟。直到80年代又才漸漸開始活動。 圓覺禪林取名圓覺,是佛教中“覺”的三種境界之一,又稱“無上覺”,指自覺、覺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達到最高的、最圓滿的境地,同時,祈願民安國泰,十方圓滿,世間大吉祥,也希望來禪林遊覽禮佛,修身靜養的信眾、遊客們能感悟佛法之妙,結無量功德之緣。

圓覺標識釋義

圓覺禪林 標識 圓覺禪林 標識

LOGO設計採用“覺”字為主體,合“圓覺禪林”的“覺”,亦代表佛家經常繪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無上正等正覺,變換形態之後,用塔尖替換了原本的上部結構,增加LOGO本身的佛教文化氣息,也表示覺有所住,是名有所住。

外部以圓形環繞《心經》最後一句的梵文版,突顯“圓覺禪林”中的“圓”,此處引用《心經》正是借用了《心經》的含義深刻,影響頗大,傳奇甚多。從《心經》中得以證悟無上正等正覺的例子不是很多嗎?!

禪林互動

圓覺禪林於2013年初進入改建狀態,其網路信息互動平台已逐步開展,官網主頁已開發,官方微博已經創建。

主要景點

◆廣場牌坊

整個牌坊重60噸,由純漢白玉打造,高9米,寬14米,上面雕刻有鏤空盤龍紋,柱子直徑80厘米,圓覺禪林四個大字就雕刻在上面,牌坊正面刻有國泰民安,反面刻有風調雨順。牌坊每個柱子上立有朝天吼。

三門殿

走過牌坊,映入眼帘的就是山門殿。一般寺廟都在山中,所以稱之山門殿。絕無僅有的兩層山門殿。此外,寺廟的大門通常由空門、無作門、無相門三門解脫門並立,又稱三門殿,三門殿是寺院的大門,將佛門清靜地與世俗隔開。

◆鐘樓與鼓樓

圓覺禪林 圓覺禪林

山門殿兩旁的對稱建築,東邊的是鐘樓,西邊的是鼓樓。在寺院裡,鍾、鼓是僧侶們每天作息報時、集合課頌所敲擊的法器,有晨鐘暮鼓之說:聞鍾而起,聞鼓而息。佛教對鐘鼓聲是極其敬重的,寺院鳴鐘以108下為準,象徵破除108煩惱。尤其到了新年的時候,大家都喜愛到寺廟來敲鐘迎接新年祈福,大家互相祝福,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如意。

◆放生橋

穿過山門殿,走上的是放生橋,佛教講究因果關係,上輩子做的事情會成為因,到了這一世就會成為果,這一輩子做的事情同理會成為因,到了下輩子就要吃自己種下的果。來這裡放生,戒殺,尊重生命,得到善果。

園區內的水面景觀占地面積很大,在布局和設計上獨具特色,配以水榭亭台,將北方寺院的宏偉壯觀與江南水景的溫和柔美相結合,整體呈玄武造型,和諧,生動……

◆黑松島

放生橋的右方是一個特色風景黑松島,上面栽植有100棵黑松,又稱百松島。黑松它壽命長,耐瘠薄,四季常青,樹姿優美,是製作盆景的上好材料,多年培養的黑松樹會枝幹蒼勁,盤根錯解,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連同底座整個黑松島儼然呈一個大型盆景造型。不多久我們還會在上面安放一個滴水觀音,將島與寺廟融於一體。

◆天王殿

天王殿面闊28米,高15米,是仿唐朝的單檐建築,裡面供奉了彌勒佛,四大天王還有韋陀菩薩。

進了天王殿,首先看到的是彌勒佛,彌勒佛是人們最喜聞樂見的菩薩之一,他大肚盤坐、喜笑顏開,形象化的代表了佛教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深受大眾喜愛,彌勒佛教導世人要懂得忍讓,樂觀。他寓教於樂,啟迪人們的心靈。為佛法莊嚴的寺廟帶來愉悅的氣息。有一副對聯最能說明彌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圓覺禪林 圓覺禪林

圍繞在天王殿四周的是佛教的四大天王。東方持國天王手上拿著琵琶。代表著做事情不可操之過急,要知道[中道],不能過也不能不及;像彈琴一樣,琴弦鬆了,彈不出聲來,緊了它就斷了。儒家講中庸,佛法講中道,就是要做得恰到好處,不要過了頭,也不能有欠缺,事情才能圓滿。南方增長天王,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劍——慧劍(智慧之劍),是[快刀斬亂麻;慧劍斷煩惱]的意思。

西方廣目天王,身上纏著一條龍,有的時候是一條蛇,蛇跟龍是一樣的意思,代表著變化!我們常說:[神龍見首不見尾],表示這個物質世界的現實社會,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變化無常、變化多端,一定要把他看清楚,那樣才能夠從容應付。

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一把傘;傘是遮蓋。在千變萬化的世界裡,有種種染污,所以要預防,不要被污染。在廣學多聞的同時,要保護自己的清淨心,不要受染污。對現實社會要能夠完全、理智的理解,才有智慧、有能力,知道應該用什麼態度、方法去應付、處理(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才能做到盡善盡美。

四大天王取諧音也叫做風調雨順,暗示著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彌勒菩薩背後的是黑口黑臉神態威嚴、雙手合十、神杵橫放的韋陀菩薩,韋陀是佛的護法神,韋陀天在護法天神中以善走如飛著稱。相傳釋迦摩尼涅盤時,諸天和眾王把佛陀火化後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養。韋陀也分得一顆佛牙,正準備回天堂。一個捷疾鬼混水摸魚,偷走一對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韋陀奮起直追,剎那間將捷疾鬼抓獲,奪回了佛舍利。諸天和眾王紛紛誇獎韋陀能驅除邪魔外道、保護佛法。於是,韋陀被人們稱為護法菩薩,在寺廟中,正對大雄寶殿和釋迦摩尼佛祖,保護佛教三寶。另外,在寺廟中,看韋陀菩薩的杵的方向就能分辨廟的大小:如果韋陀杵扛在肩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大的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三天;如果韋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這個寺廟是中等規模寺廟,可以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一天;如果韋陀杵杵在地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小寺廟,不能招待雲遊到此的和尚免費吃住。

圓覺禪林建成後是蘇北地區最大的寺廟,因此天王殿里韋陀菩薩正如以上呈黑口黑臉神態威嚴、雙手合十、神杵橫放形象。

◆居士樓

在圓覺禪林的後期建設中,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右邊空地處將建設集餐飲,住宿於一體的賓館級居士樓,可同時容納500人就餐,100人居住,同時還設有客堂,內有僧人為人答疑解惑。

◆青龍譚與白虎山

圓覺禪林在整體設計上是獨具匠心的,位置設計參照了易經,陰陽五行學說,整個寺廟坐北朝南,水面景觀整體呈玄武造型,穿過天王殿,來到大雄寶殿廣場,廣場東邊是主官運的青龍潭,配以九曲橋,曲曲折折暗含人生哲理;西邊噴水造型的假山是主財運的白虎山,是圓覺禪林的一個特色景觀,出自江南名家設計之手,採用安徽深山上的龜紋石堆砌而成,有山的地方就有虎,所以此景命名為白虎山,山後還有松,竹,梅歲寒三友相伴,一起組成圓覺禪林的亮點風景。

◆大雄寶殿

供奉橫三世佛的大雄寶殿,面闊39米,高21米,為重檐仿古建築,建築上的彩繪都是請了在東北的寺廟繪畫名家手繪製成的,有別於前面兩個大殿的是大雄寶殿上的彩繪是只有皇宮和寺院才能使用的最高等級的和璽彩繪。是寺院最主要的建築。佛殿稱大雄有兩層含義,一是對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稱,佛的大力能降伏各種妖魔;二是對佛的尊稱,像大勇士一樣,一切無畏。圓覺禪林大雄寶殿於2009年12月18日上午9時28分舉行了佛祖開光大典。

圓覺禪林 圓覺禪林

進入大雄寶殿大家都應該懷著莊重嚴肅的心情來參觀,寺院裡的大雄寶殿一般供奉的是橫三世佛。 位於大殿中央的是佛教始祖釋迦摩尼,他是佛教寺院大雄寶殿中必須供奉的佛像,釋迦是種族名稱,摩尼是聖人的意思,因此釋迦摩尼就是釋迦族的聖人,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阿難尊者和迦葉尊者侍立釋迦摩尼兩旁,此三人合稱為“釋迦三尊”。

位於釋迦摩尼佛祖左手邊的是消災延壽藥師佛,主管東方淨琉璃世界。一般祈禱於藥師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現世安樂。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以求健康長壽。

位於釋迦摩尼佛祖右手邊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一般祈禱於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脫。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其願力,引渡眾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的輪迴。

圍繞在大雄寶殿兩側的是十八羅漢,他們原先是十六羅漢,但是在古代的中國人認為“九”是吉利數,因此總認為“十六”沒有“十八”(兩個“九”)好,因此唐朝以後,十六羅漢又被加了降龍伏虎兩位尊者,成“十八羅漢”。又後來知名文人畫家們以十八羅漢為題繪畫讚頌,所以十八羅漢很容易就在我國流傳開了。十八羅漢的特點就是釋迦摩尼佛祖囑咐她們要永住世間、護持正法,他們不入涅盤,在世間保護佛法,普渡眾生。

位於大殿的西北角上供奉的是大行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道場在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以教化眾生為己願,引導眾生學習佛法。

位於普賢菩薩對面,在大殿的東北角上供奉的是大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的道場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薩智慧、辯才第一,為眾菩薩之首,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 但在大多數寺院中,其地位比不上觀音菩薩,這可能與觀音菩薩更貼近眾生有關。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他和釋迦牟尼、普賢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

現在出現在大家眼前的一組大型雕塑是海島觀音,俗稱“望海觀音”。觀音是大乘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她以傳說海里的大龜或鱉為坐騎。"海島觀音"這組彩塑像有大小108尊,以山巒起伏,海濤洶湧為背景。群像中心人物是赤著雙腳,立在鰲頭上的觀音,好手持楊枝淨水瓶,內裝神廳的甘露水,用以救人百病,表現出"普渡眾生"的風範。其左邊侍立著雙手捧有寶珠的龍女,右邊有向觀音合十參拜的善財童子。

◆萬佛塔

圓覺禪林在大雄寶殿後面建設高80米左右,占地75畝的露天四面大佛,俗話常說:“摸摸佛手有福氣,抱抱佛腳抱平安”,抱佛腳能給大家帶去平安吉祥、福壽康樂。建成後大佛和寶塔一起,更使圓覺禪林成為莊嚴而神聖的佛教道場,不僅為眾信居士祈福護法提供了場所,也為更多人士於佛結緣提供了機緣,也將為促進佛教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俗話說:無塔不成寺,位於大雄寶殿西側的地基部分是圓覺禪林正在籌建的萬佛塔,佛塔也稱為寶塔,是佛教的象徵,圓覺禪林萬佛塔設計總高度為59.95米,呈八角九層,其建築形式為樓閣與密檐相結合的組合結構,是仿中國唐代佛教大乘佛教法期的巒檐寶塔建築。萬佛塔底層為兩層平台配以漢白玉欄桿,下面有地宮,上面每層巒檐都配以彩繪,塔內不僅可以拾級登頂,還將供奉佛像萬尊,故稱萬佛塔。建成後的萬佛塔極富建築裝飾美感,融合當代建築美學與古典文化相結合的特點,是圓覺禪林的形象建築,也是沭陽的地標建築。

周邊景點

元代,僧人德貴在沭陽縣城東2.5公里處建招德寺。明代,寺廟迅速增多,計有18所廟宇,庵堂12處。清康熙七年(1668),沭陽發生大地震,古剎招德寺等一批寺廟被夷為平地。災後,虔誠的僧人和信徒,紛紛化緣捐資,先後修復和新建22處寺廟。至清末,全縣有寺廟77處,其中庵堂30處,約占總數的40%。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民國後,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皈依佛門的人增多。明國16年(1927),沭陽佛教建築共有107處。民國25年,全縣有佛寺118所。 一、寺廟

沭陽歷史上著名佛教建築物有招德寺、方廣院、洪福寺、觀音院、普濟院、嚴華寺、準提禪院、觀音庵、城隍廟等。

招德寺 位於今虞姬生態園處;元大德年間建造,後經數次修繕,已形成前大殿、後大殿、水月閣、東西廂房等,共有99間,為沭陽名剎。寺中原有7層磚塔,清康熙年間為地震所毀;另有一大鐘,鐘聲洪亮,10公里遠亦能聽到,“招德曉鍾”為沭陽八景之一。寺前一株千年白果樹,枝繁葉茂。民國後,招德寺逐漸荒廢,40年代,僅存前後大殿,解放前夕被拆除。

 天后宮位於城南,又宮天寺,建於清雍正初年。鼎盛時期,有前後大殿各5間,鐘鼓樓2間,前大樓5間,看樓14間,廟內供奉天后娘娘和三尊觀世音塑像。主持僧定蓮,僧侶遲蓮和古蓮(現健在)。每年農曆四月十二為廟會。抗日戰爭間,天后宮被拆毀。

城隍廟 位於今公園路實驗國小西側,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廟內供奉城隍塑像,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人們抬著城隍沿街出巡,屆時,鑼鼓喧天,所到之處,觀者人山人海。廟內遊戲樓,稱遏雲樓,每年都有戲劇團來此演出。民國25年,戲樓倒塌。40年代,僧人奔走他鄉,廟遂廢。

清涼社 位於今萬匹鄉蔡家村,清嘉慶年間。內供奉釋迦摩尼、關帝、龍王爺等數百尊塑像。該寺因有“扣百子’之舉而聞名。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無子者懷著虔誠的心情,風雨無阻來到寺內,頂禮膜拜,捐資許願,祈求賜子,僧人則送給每人一個小面人。“扣百子”活動吸引了淮陰、鎮江等地信徒遠途跋涉前來求子。1987年,清涼社恢復,門前豎有清康熙年間修復寺廟的殘碑,字跡依稀可辨。

龍王廟 位於今萬匹鄉蔡莊村,解放前一直為觀音廟,有茅房3間。解放後停止宗教活動。1986年,尼姑能友化緣集資,先後建起3間大殿、3間西屋、3間前殿,內供觀世音塑像,名觀音庵,後易名龍王廟。平時廟前旗桿上高挑繡龍杏黃三角旗。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廟會,屆時香火晝夜不絕,尼姑仁旺和聖傳應接不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