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線蟲

圓線蟲

貓圓線蟲病是由莫名貓圓線蟲引起的貓的一種寄生蟲病。臨床上以呼吸道感染為特徵。此蟲寄生於貓的細支氣管和肺泡內。貓是唯一的終末宿主。野生小鼠、蛙、蜥蜴和鳥類為轉送宿主。蝸牛和蛞喻是中間宿主。此病貓經口感染。潮濕的環境適宜蝸牛和蛞蝓活動;自由覓食貓是主要傳染源。陰雨連綿時本病易流行。

圓線蟲一種兼性寄生蟲生活史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在寄生世代中成蟲主要寄生在如人、狗、貓等宿主小腸,幼蟲可侵入肺、腦、肝、腎等組織器官引起糞類圓線蟲病
袋形動物門(Aschelminthes)線蟲綱(Nematoda)的蟲,學名為Strongyloidesstercoralis。寄生人腸中,但能營自由生活,在土中繁育。在濕熱地區尤其常見。幼蟲隨宿主糞便排出,通過宿主腳部皮膚再回到宿主體內,被血流帶到肺。穿過氣管入消化道,在大腸內定居,成熟並產卵。threadworm有時亦指其他線狀線蟲,例如蟯蟲(pinworm)。

形態

雌蟲大小為1-2mm×0.05mm,雄蟲短小。
蟲體半透明,體表具細橫紋,尾尖細,末端略呈錐形
桿狀蚴頭端鈍圓,尾部尖細,長約0.2~0.45mm
絲狀蚴即感染期幼蟲,蟲體細長,長約0.6~0.7mm,與鉤蟲的幼蟲極為相似
蟲卵形似鉤蟲卵,但較小,部分卵內含1條胚幼

生活史小結

外界環境(土壤)適宜時,自生世代可多次進行
外界環境不利於蟲體發育時,侵入人體,開始寄生世代發育
終宿主:人、狗、貓、狐狸
感染階段:絲狀蚴
感染途徑:皮膚或黏膜
當宿主免疫力下降或便秘時,可引起自體內感染絲狀蚴附著於肛周,可導致自體外感染致病在流行區,人感染糞類圓線蟲後可表現出三類
〔病型〕
第一類:由於有效的免疫應答,可無臨床症狀
第二類:為慢性自身感染持續存在,可間歇出現胃腸症狀
第三類:長期使用激素或患愛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可發生播散性超度感染,幼蟲進入腦、肝、肺等器官,患者可出現腹瀉、肺炎、腦膜炎等,往往因嚴重衰竭而死亡
故有人認為是一種機會致病寄生蟲

主要臨床表現

1.皮膚損傷
絲狀蚴侵入皮膚後,可引起小出血點、丘疹、並伴有刺痛和癢感,甚至可出現移行性線狀蕁麻疹,病變常可反覆出現在肛周、腹股溝、臀部等處皮膚。
2.肺部症狀
絲狀蚴在肺部移行時,可表現出咳嗽、多痰、過敏性肺炎或哮喘等
3.消化道症狀
成蟲寄生在小腸黏膜內所引起的機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患者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並伴有發熱、貧血和全身不適等症狀
4.瀰漫性糞類圓線蟲病
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患各種消耗性疾病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和愛滋病患者可出現,由於大量幼蟲在體內移行,可將腸道細菌帶入血流,引起敗血症等

診斷

1.病原診斷
主要依靠從糞便、痰、尿或腦積液中檢獲幼蟲或培養出絲狀蚴為確診依據。由於患者有間歇性排蟲現象,故應多次反覆進行檢查。滴加盧戈氏碘液,可使幼蟲顯現棕黃色。在腹瀉患者的糞便中也可檢出蟲卵。
2.免疫診斷
用ELISA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特異性抗體,對輕、中度感染者,具有較好的輔助診斷價值。
3.其他檢查
作胃和十二指腸液引流查病原體,對胃腸糞類圓線蟲病診斷的價值大於糞檢。
4。流行分布: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和寒帶地區,呈散發感染,我國主要流行於南部地區,海南省最高人感染主要與土壤中的絲狀蚴接觸所致幼蟲對外界抵抗力較弱,故流行不嚴重,流行因素與鉤蟲相似,但感染率較低防治加強糞便與水源管理以及做好個人防護,應注意避免發生自身感染,使用激素類藥物和免疫抑制劑前,應作常規檢查對犬、貓也應進行檢查和治療,治療糞類圓線蟲病的驅蟲藥物有阿苯達唑或噻苯達唑、噻嘧啶和左鏇咪唑也可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