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清議

園林清議

《園林清議》,作者陳從周,同濟大學著名教授,由江蘇文藝出版社於2005年4月1日出版。本書對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造園技藝,從各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全面地展示了中國園林的美貌。這是一本注定不會洛陽紙貴的書,但所到之處,足以振聾發聵,特別是那些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景管理者,被陳老來了一次又一次撥亂反正。品園、遊園、察園、論園、築園、構園……擺在手頭的這本《園林清議》,是陳從周錦繡文章之精選。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作為同濟大學著名教授,陳從周的名字早就蹦出了校園圍牆,這個出生於杭州的園林學家,似乎一生都在與美擁抱。20世紀80年代前後,他的《說園》悄然出世,這是一本注定不會洛陽紙貴的書,但所到之處,足以振聾發聵,特別是那些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景管理者,被陳老來了一次又一次撥亂反正。品園、遊園、察園、論園、築園、構園……擺在手頭的這本《園林清議》,是陳從周錦繡文章之精選。“造園如綴文,千變萬化,不講究全文氣勢,而僅務辭彙疊徹者,能有佳構乎”?對園林的修復,當“因循守舊”,“做舊如舊”。花上晾衣,是人人都明白的煞風景之事,但高亭廣榭、奇峰怪廊之類的異軍突起,和拆了圍牆、動不動就開個漏窗之類的內衣外穿,都是新的防不勝防的大煞風景之舉。

人定勝天,作為一種志氣未嘗不可,然而,你若是真的與天對著幹,它也真的會給你好看。

從《園林清議》里,還可以看到,國畫與崑曲,是陳從周生活中另外兩個極其重要部分。陳老的國學功底極好,文字珠圓玉潤,節奏感極強,若環佩之叮噹。

通過《園林清議》,你看到的哪是一位園林學家,分明是一位有學識、有膽識的學者,說陳從周是散文大家,並不為過。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任何一位大師的成長,都是不偏食的結果。

編輯推薦

我國造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林中樹立著獨特風格,自來學者從各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見。如今就我在接觸園林中所見聞掇拾到的,提出來談談,姑名《說園》。

園有靜觀、動觀之分,這一點我們在造園之先,首要考慮。何謂靜觀,就是園中予游者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遊覽線。二者說來,小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觀。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前者如蘇州“網師園”,後者則蘇州“擁政園”差可似之。人們進人網師園宜坐宜留之建築多,繞池一周,有檻前細數游魚,有亭中待月迎風,而軒外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然如畫,靜中生趣。

目錄

輯一 園林清議

3 說園

11 續說園

18 說園(三)

26 說園(四)

33 說園(五)

38 說竹

40 說“影”

42 說“簾”

44 說蘭

46 說“屏”

48 西湖園林風格漫談

53 園林清議

57 國日涉以成趣

60 貧女巧梳頭——談中國園林

64 中國的園林藝術與美學

76 中國詩文與中國園林藝術

80 園林與山水畫

82 建築中的“借景”問題

輯二 名園拾趣

91 蘇州網師園

94 蘇州滄浪亭

96 留園小記

98泰州喬園

102 常熟園林

106 上海的豫園與內園

109同里退思園

111濰坊十笏園

113 頤和園

115 為園林取名

116 園林分南北景物各千秋

118 園林美與崑曲美

121 說景

123 談談色彩

125 樣室談美

128 谷音洞

130 以園解曲以曲悟

132 柳迎春

134 蕉葉鍾情

輯三 湖山覽景

139 岱島秋痕

141 山陰水上

144 杭紹行腳

147 玉峰映翠水環城

149 桐江行

……

輯四 田園逸興

輯五 師友談往

輯六 約園浮夢

書摘

我國造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林中樹立著獨特風格,自來學者從各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見。如今就我在接觸園林中所見聞掇拾到的,提出來談談,姑名《說園》。園有靜觀、動觀之分,這一點我們在造園之先,首要考慮。何謂靜觀,就是園中予游者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遊覽線。二者說來,小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觀。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前者如蘇州"網師園",後者則蘇州"拙政園"差可似之。人們進入網師園宜坐宜留之建築多,繞池一周,有檻前細數游魚,有亭中待月迎風,而軒外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然如畫,靜中生趣。至於拙政園徑緣池轉,廊引人隨,與"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換影,這是動觀。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動靜之分,有關園林性質與園林面積大小。像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園,則宜以靜觀為主,即為一例。中國園林是由建築、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山與水的關係究竟如何呢?簡言之,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縮小(網師園水池仿虎丘白蓮池,極妙),處理原則悉符畫本。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我曾經用"水隨山轉,山因水活"與"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隨地作低平"來說明山水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從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啟示。明末清初疊山家張南垣主張用平岡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園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們能初步理解這個道理,就不至於離自然太遠,多少能呈現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不僅為了綠化,且要具有畫意。窗外花樹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間古樹三五,幽篁一叢,乃模擬枯木竹石圖。重姿態,不講品種,和盆栽一樣,能"入畫"。拙政園的楓楊、網師園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左右大局,如果這些饒有畫意的古木去了,一園景色頓減。樹木品種又多有特色,如蘇州留園原多白皮松,怡園多松、梅,滄浪亭滿種箬竹,各具風貌。可是近年來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品種搞亂了,各園個性漸少,似要引以為戒。宋人郭熙說得好:"山以水為血脈,以草為毛髮,以煙云為神采。""草尚如此,何況樹木呢!我總覺得一個地方的園林應該有那個地方的植物特色,並且土生土長的樹木存活率大,成長得快,幾年可茂然成林。它與植物園有別,是以觀賞為主,而非以種多鬥奇。要能做到"園以景勝,景因園異",那真是不容易。這當然也包括花卉在內。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國園林是各具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