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國議 拼音guóyì 注音ㄍㄨㄛˊㄧˋ 引證解釋對國事的議論。《後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若夫數公者,則參與國議,分均休咎。”《宋書·劉勔傳》:“元嘉以來,傖荒遠人,多乾國議,負儋歸闕,皆勸討虜。”
相關詞條
-
《唐律疏議》
《唐律疏議》《唐律疏議》是中國古代法律的典型代表,一般所說的唐律就是指《唐律疏議》。在唐高宗在位的永徽年間,高宗讓長孫無忌等人修訂完成了...議》將漢朝以來的立法經驗進行了總結,套用到了該律的編纂中,所以成效很高...
主要內容 制定修改 立法特點 研究目的 研究成果 -
駁《復仇議》
據史傳所栽周成王曾以桐葉與弟,戲言封彼,周公入賀。柳宗元正是針對此說提出異議,認為周公不當作亦不會作這樣的事,批判了把君主言行絕對化的所謂“天子無戲言”的謬論。
原文 注釋 譯文 解析 作品背景介紹 -
陸議
陸遜字伯言,吳郡縣人。本名議,世代為江東大族。孫權做將軍時,陸遜二十一歲,開始在將軍府中做官,曾任東西曹令史,後出任海昌屯田都尉,併兼任縣令。
個人檔案 簡明歷史傳記 簡明演義傳記 陸遜的歷史評價 -
《文心雕龍·議對》
《議對》是《文心雕龍》的第二十四篇,論述“議”、“對”兩種相近的文體。“議”有議論的意思,它和一般議論文的不同,就在於是向帝王的陳說。“對”指“對策”和...
內容提要 原文+譯註 今人解讀 -
張議潮
張議潮(799一872年),字號不詳,沙州敦煌(今甘肅敦煌)人。唐朝民族英雄,工部尚書張謙逸之子。 世為沙州豪右,出生州將。少有大志,論兵講劍,蘊習武經...
人物生平 起義背景 起義經過 起義成果 張氏後裔 -
大禮議
大禮議是指發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間的一場皇統問題上的政治爭論,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為其改換父母的問題所引起,...
背景 經過 結果 後續 評價 -
議國是
"議
-
唐律疏議
《唐律疏議》 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永徽律疏》,是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律疏議》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編,亦為中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
頒行 編撰歷程 主要內容 新版版本 影響意義 -
議兵
議兵(議兵)是討論治軍用兵。《荀子·議兵》:“ 臨武君 與 孫卿子 議兵於 趙孝成王 前。” 唐 韓愈 《祭河南張員外文》:“丞相南討,余辱司馬,議兵 ...
原文 題解 原文 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