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國立中正大學是民國時期創建於江西抗戰後方泰和縣(1939年,日軍進占南昌,江西省政府陸續遷至泰和,成立臨時省會)杏嶺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校名取義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大中至正”。
1940年,在江西泰和杏嶺成立國立中正大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立中正大學隨即遷往南昌望城崗。
1949年9月,國立中正大學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學校仍為國立綜合性大學,直屬中南教育部領導。
1981年,國立中正大學旅台校友會加入“嘉義地區設立國立中正大學促進會”。
1986年,為紀念"中華民國前總統"蔣介石併兼顧台灣省內高等教育平衡,由台灣地區“行政院”院會通過,在雲林嘉義地區復校國立中正大學。
1987年2月,成立籌備委員會,由時任台灣地區副領導人李登輝擔任召集人,擇定嘉義縣民雄鄉為校地,周圍並保留特定區規畫為大學城用地,聘請林清江任籌備處主任,進行各項籌建工作。12月,成立籌備處。
1989年7月1日,台灣中正大學正式成立,為台灣省內四所中字輩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國立中興大學)之一。正式招收中國文學研究所等5所碩士班研究生,首任校長由林清江擔任。創校初始,校地仍在趕工建設,於是借用嘉義師範學院的民雄新校區作為臨時校區,第一屆的全校運動大會也是在借來的校地上舉行。
1989年8月1日,借用嘉義師範學院民雄校區作為初期校區。
1989年10月18日,召開第一次校務會議,通過校徽、校歌及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章程。
1989年10月31日,第一屆校慶。
1991年10月30日,舉行校區正式啟用典禮暨第三屆校慶。在第一屆畢業典禮上,林清江以“積極創新,修德澤人”勉勵第一屆15位畢業生。由於創校經費充裕,校地廣大,整體規畫及各種軟硬體設備齊全。目前設有文、理、社會科學、工、管理、法律及教育等學院及一通識中心。
1992年1月18日,首屆研究生畢業典禮。
1992年10月9日,首屆大學部新生開學典禮。
1992年10月30日,第四屆校慶及運動會等校慶系列活動。
1998年10月29日,體育館啟用典禮。
1998年10月,學校增設法學院。
1999年2月5日,學校增設教育學院。
學術研究
研究平台
體育中心 | 通識中心 | 語言中心 | 貴重儀器管理中心 |
台灣中正大學研究中心 |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 | 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 產業發展及預測研究中心 |
電信研究中心 | 制商整合研究中心 | 生物技術暨工程中心 | 管理再造及人力資源研究中心 |
先進工具機研究中心 | 心理健康推廣中心 | 公共政策及管理研究中心 | 台灣自旋科技研究中心 |
犯罪防治研究中心 | 奈米科技設計與原型發展中心 | 精密模具研究中心 | 精緻電能套用研究中心 |
晶片研究中心 | 台灣人文研究中心 |
(參考資料 )
學術資源
類別 | 中日文 | 西文 | 合計 | |
實體館藏 | 圖書(冊) | 556112 | 310969 | 867081 |
研究計畫用書 | 6900 | 5311 | 12211 | |
期刊合訂本(冊) | 40527 | 86640 | 127167 | |
小計(冊) | 603539 | 402920 | 1006459 | |
現期期刊總數(含訂購及贈送) | 1009 | 320 | 1329 | |
現期報紙總數(含訂購及贈送) | 14 | 3 | 17 | |
期刊小計 | 1023 | 323 | 1346 | |
微縮卷片(卷) | 3771 | 2423 | 6194 | |
微縮單片(片) | 57997 | 487668 | 545665 | |
視聽資料小計(件) | 17448 | 10109 | 27557 | |
地圖資料(件) | 1795 | 131 | 1926 | |
非書資料小計(件) | 81011 | 500331 | 581342 | |
電子資源 | 資料庫(種) | 120 | 109 | 229 |
電子書(筆) | 12419 | 358501 | 370920 | |
電子期刊(筆) | 10752 | 86210 | 96962 | |
電子資源小計 | 23291 | 444820 | 468111 | |
總館藏量(件) | 708864 | 1348394 | 2057258 |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參考資料 )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3月據學校官網顯示,台灣中正大學共有7個二級學院,28個學系、42個碩士班、14個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及28個博士班,28個研究中心。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暨研究所 外國語文學系暨研究所 歷史學系暨研究所 哲學系暨研究所 語言學研究所 台灣文學與創意套用研究所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工學院 |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機械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化學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通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光機電整合工程研究所 前瞻製造系統碩士學位學程 |
社會科學院 | 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 心理學系暨研究所 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 政治學系暨研究所 傳播學系含電訊傳播碩士班 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 認知科學博士學位學程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暨研究所 財經法律學系暨研究所 |
管理學院 | 經濟學系含國際經濟學碩士班、在職專班、博士班 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 企業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含行銷管理碩士班 會計與資訊科技學系暨研究所 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含醫療資訊管理碩士班 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國際財務金融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
教育學院 | 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暨研究所含高齡者教育碩士班 教育學研究所 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 運動競技學系 師資培育中心 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專班 教育領導與管理髮展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
理學院 | 數學系含套用數學碩士班、博士班及統計科學碩士班 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含套用地球物理與環境科學碩士班及地震學碩士班、博士班 物理學系暨研究所 化學暨生物化學系 生命科學系含分子生物碩士班、博士班及生物醫學碩士班 |
通識中心 | 語言中心 師資培育中心 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 高齡研究基地 |
(參考資料)
大學排名
2014年發布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在兩岸四地高校中列第48位。
2013年發布的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中,在兩岸四地高校中列第45位,台灣地區第11位。
文化傳統
校訓
積極創新 修德澤人
積極是一種理念,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實際作為。凡事從正面想,從光明面立志向,再遵循適當途徑鍥而不捨的完成理想,便是積極的表現。創新是大學研究應該發揮的功能。追求真理,發現或發明新事物,都是創新的表現。修德包括接受傳統美德,遵守現代文化規範,並具備前瞻價值觀念。積極導致奮發有成,創新導致動態進步,修德導致品德高尚─而這一切不全為個人,而是為了人類社會的和諧、幸福與進步。該校校訓最後的澤人即寓有此意。
校徽
台灣中正大學校徽系經1989年10月18日,該校第一次校務會議決議採用台灣師範大學蘇茂生教授的作品。其圖案設計包括兩個部份,中心為“中正”二字之圖形,周圍五個鋼筆尖則分別代表了該校建校時的文理社工管五學院,並冀圖表現出五學院通力合作,以完成該校兼顧人文社會與科學技術、綜合大學的理想。
校徽顯示的整體意義則是自強不息,直到永遠。
校歌
巍巍的高山,浩浩的海洋,
放眼四望,一片綠疇擁平崗。
言先行,行中正,我們意氣多昂揚!
言先行,行中正,我們意氣多昂揚!
研究、教學、服務、實踐理想;
倫理、民主、科學,把握方向。
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
以聖賢為榜樣,以聖賢為榜樣。
台灣省高校一覽
國立台灣大學 | 國立中正大學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 國立清華大學 | 國立中山大學 | 國立政治大學 | 國立成功大學 | 國立中央大學 | 國立陽明大學 | 國立東華大學 | 國立中興大學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 國立高雄大學 | 國立嘉義大學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 國立空中大學 | 國立台北大學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國立聯合大學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 國立台東大學 | 國立宜藍大學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國立台南大學 |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 建國科技大學 |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 | 國立高雄套用科技大學 |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 東吳大學 | 國立交通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