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清風景區

國清風景區

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位於浙江天台縣城北天台山南麓。隋開皇十八年(598)晉王楊廣承智顗大師遺意建成,初名天台山寺。隋大業元年(605)煬帝賜國清寺額。唐宋元明諸朝曾多次整修。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所建。1973年曾進行全面修繕。現有殿宇14座,房屋600餘間,面積達19800平方米,規模宏大,殿宇雄偉。主要建築有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鐘樓、鼓樓、方丈樓、迎塔樓、藏經樓、妙法堂、安養堂、齋堂、文物室等。大雄寶殿中有明代銅鑄釋迦牟尼坐像,連座高6.8米,重13噸。坐像壁後,有以觀音像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左右列元代楠木雕制的十八羅漢,雕工精細,造型優美。寺內有古梅一株,傳為隋代該寺第一任主持灌頂手載。寺外有一行墓、豐乾橋等古蹟。唐貞元二十年(804),日僧最澄偕弟子義真來寺從道邃、行滿學天台宗教義,並依道邃受菩薩戒。次年攜佛教經論疏記200餘部回國,開創了日本佛教的天台宗,其信徒尊國清寺為祖庭。 

介紹

國清風景區 天台山國清風景區
天台山是浙江省著名的遊覽勝地,早在東和南北朝時代就名聞內。歷代不少著名詩人寫下了很多讚美天台山景色的詩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遊記中即有詳細描敘天台山風物,讚美天台山景色的篇章“游天台山日記”。天台山之所以出名,還因為它是我國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坐落在天台山麓的規模宏大的國清寺,被認為是天台宗的祖寺。而天台山的勝跡,也主要集中於國清寺附近,稱為“國清風景區”。

相關信息

國清寺是一座擁有19600平方米麵積,600多間屋宇的大型建築群,它以四條縱軸為主體,其中包括四殿彌勒佛殿、雨花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五樓(鐘樓、鼓樓、方丈樓、近塔樓、藏經樓),四堂(妙法堂、安養堂、齋堂、客堂),二亭(梅亭、清心亭),一室(文物室),成為我國最完整的大型寺院之一。
大雄寶殿的釋迦牟尼佛像是用青銅鑄成的,重達13噸;其左右兩旁分坐著的十八羅漢,是用楠木雕成,外貼真金。佛像後面的“慈航普渡”壁畫,十分精美,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國清寺的文物室珍藏著兩千多件文物,其中有的很珍貴。如日本的最澄大師於唐時來國清寺取經,入境時的“渡牒”(近乎今日擴照)的複製品,宋代元通和沿仿照智者大師遺物梵文貝葉經,清雍正“欽賜藏經”,以及古代一些著名畫家、書法家的作品等。
智者大師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他準備在天台山建造一所規模宏大的寺院,計畫沒有實現,就與長辭了。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江南總管楊廣(即隋煬帝)特地派遣司馬王弘到天台,依智者大師生前所畫圖樣,建造了國清寺。唐代以後,國清寺屢有興廢,現在的建築為清代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
在大雄寶殿左側有一座梅亭,亭前花壇植有老梅一株,蒼老挺拔,傳為天台宗五祖手栽,俗稱“隋梅”。這大概是我國現存最老的一棵梅樹了。解放前,因照料不周,隋梅曾數度枯萎;解放後,經過精心照料,隋梅轉青,當花開時,疏枝橫空,暗香浮動。
1200多年前,唐代高僧鑒真和沿東渡日本時,曾朝拜國清寺,並拜國清寺住持為師,赴日時帶去國清寺的大量經典。唐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大師來國清寺取經,加回國後選擇了與天台山風光相似的比睿山興建一座仿擬國清寺的延曆寺,大興天台宗教義。從此稱該山為日本“天台山”,該寺為日本“國清寺”,日本天台宗稱天台國清寺為“祖庭”。最澄大師還把天台山的茶葉引種到日本。最澄以後,日本許多佛學大師也相繼來天台山求法。近二十多年來,日本佛教界人士曾多次來天台山國清寺進行友好訪問。
在國清寺外,有一行遺蹟和寒後亭、豐乾橋。一行禪師是唐代高僧,佛教密宗的傳法大師和佛經的翻譯家,並在天文學和歷學上做出過卓越的貢獻,他修的“大衍曆”頒定以後,歷代的歷家均遵循其格式,直至明末採用西洋法編歷時,才開始有所改變。國清寺外有一座古墓,墓上寫著“唐一行禪師之塔”。寒拾亭是後人為紀念唐代兩位詩僧寒山和拾得而建造的。豐乾橋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是為紀念詩僧豐乾而命名的。
天台山主峰華頂,海拔1138米,是看日出的好地方。石樑飛是天台山的一個重要的遊覽點,在國清寺東北方。這裡,兩山門立,山腰間一塊巨石橫空,銜接兩山,因這巨石頗似屋樑,故稱石樑,長約2丈,最狹處不過五六寸,最寬處約1.5尺,梁下有一飛瀑直瀉深谷。如從石樑上通過,十分驚險。徐霞客在其遊記中曾描敘:“余從樑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