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番國故城遺址

固始番國故城遺址

位於河南省固始縣城及城北一帶。故城分內、外兩城,內城位於外城圈內的東北部。土城牆大部尚存。外城周長13.5公里,有北門,東牆沿古史河彎曲,河為自然護城河。外城南牆已不存,其護城河依稀可辨。內城東、北牆利用外城的東北牆,西、南牆另築。內、外城牆基最寬處50米,頂部最寬處30米,最高7米。城內外出土有大批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陶器和四枚楚國“郢愛”等文物。

番國故城遺址位於固始縣城及城北一帶,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東周時期土城牆遺址。明嘉靖《固始縣誌》卷二載:“固始縣古番國”,“固始江淮名邑,往軌實繁,愛稽固址,志士興嗟”、“潘鄉·叔敖碑云:封叔敖之子於潘鄉,即固始也”。《史記·吳太伯世家》載:“吳王闔閭十一年,吳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潘,楚恐而去郢徙都”。經過考古調查發現該城址分內外兩城,內城位於外城的東北部。兩城的土城牆大部分尚存,有些地段還相當完整。有些地段雖被夷平,但城基及四周輪廓清晰可辨。據出土器物分析,該城與文獻記載相符。外城周長13.5公里。內城周長6.5公里。
番國故城遺址出土了大批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陶器以及四枚楚國“郢爰”等文物,對研究東周時期淮河流域諸國的禮制、葬俗、青銅鑄造及文化藝術很意義。尤其1978年春,在遺址東南1.5公里處的侯古堆春秋大墓陪葬坑中出土一套編鐘(九枚),編鐘上鑄有“番子臣周”銘文,為番國器物。番是楚國滅蓼後扶持的小國,番國的都城稱為楚邑,楚邑指的就是該城城址。
番國故城遺址對研究東周時期城池建設,淮河流域小國的歷史,中原文化與楚文化的關係,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