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馬拖車

四馬拖車

駟馬拖車是潮汕地區有名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格局就像一駕由四匹馬拉著的車子,故名。 “駟馬拖車”也稱“三落二火巷一後包”,是“四點金”的複雜化。

基本信息

詳細資訊

蔡澤民的《潮州風情錄》對“三落二火巷一後包”的格局和功能作了詳細描寫:“'落'是潮汕方言,即進的意思。第一進有凹形門洞,俗稱‘門樓肚'。進大門,中間是過渡廳,有道‘反照'擋在正中。左右各一間房子,稱為‘前房'。一進與二進間,有天井及左右兩道通廊。通廊前端各有一門通火巷,左廊的門便叫‘青龍門',右廊的門稱‘白虎門'俗稱為‘龍虎門'。過了天井便是二進,二進有面闊二間的大廳,兩邊各有一間房子稱為‘大房'。廳的前後各由八扇禪門隔起來。二進和三進中間也有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一爿南北廳,南北廳前後兩端都有‘厝手間’,相接前後進的大房。三進的結構與二進相同,只是三進的大廳後面隔開一塊狹長的暗間,稱作‘後庫'。後庫左右有門通後包。主體建築兩邊各有一列與它平行的房子稱作火巷,由龍虎門及厝手間的內外子孫門連線主體建築。後包指三進後面的一列房子。整個建築格局就像一駕由四匹馬拉著的車子,故名‘四馬拖車'”。

在建築中的功

特殊的功能

“駟馬拖車”整個建築的各個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頭進的‘反照'是為了遮擋路人和客人的視線,不致使屋裡一覽無遺。通廊是主人和來訪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廳是平時接待客人用的,而長輩們重要的會見和議事則在二進和三進的大廳進行。三進的大廳還設定祖龕供奉祖宗靈位。逢年過節、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國,就要開龕門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別”;家人做了傷風敗俗的事要繩之以家法,也要開龕焚香,讓他在祖宗面前請罪。後庫則是供辦喪事時停放棺柩的地方。主體建築的大房由長輩居住,最高長輩一般住在三進的房子,其它房間由小輩居住。磨房、廚房、浴室、廁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邊的火巷。家中遇上辦喜事,則各進大廳的禪門洞開。辦喪事時更為隆重,不單要卸下“反照”,還要卸下各進的禪門。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撐起帳篷。這樣一來,一、二、三進形成了一個寬敞的大空間,便於進行各種活動。總的來說,主體建築前低後高,每進遞增三級石階,這樣便於突出主要廳堂,更重要的是為了不讓前進遮住後進,保證後進的採光。後包是為了保護主體建築和防盜而設。當然,像這樣大規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無緣問津的。現存較完整的“四馬拖車”,可在澄海縣隆都鎮的“慈黌故居”看到。

裝飾作用

無論是“四點金”還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極其注重裝飾,故有“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說。檁木要漆成紅色,椽子則漆成藍色,故稱“紅桁藍桷”。單是山牆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種不同的造型。造型優美的五星脊飾,連同山牆、屋檐都用瓷來鑲嵌。嵌瓷是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用各種顏色的瓷片在屋頂一些主要部位貼出各種立體形象,有花草、鳥獸、蟲魚、還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傳神。除了嵌瓷,還有雕刻,在建築物的一些木質結構上鏤刻各種形象,使整座建築物富有藝術氣息,古色古香如皇宮建築。

值得一提的,還有饒平的“竹竿厝”。這種房屋,是直通通一列既長而高的房屋,宛若平放著的竹竿。根據家居需要,可將房子隔成若干格使用。饒平很多地臨海,海風較大,所以不少房屋都是壘石而成,十分牢固。

潮汕民居的建築方位一般都是取朝南偏東,以南為主。這樣冬可擋住嚴寒的北風,夏又可接受涼爽的南風。

民居還有植樹的習俗,稱作種“鎮宅樹”。以龍眼、番石榴為多。龍眼又叫做桂圓,取其吉祥之意;番石榴多子,取多生貴子之意。忌種苦楝,苦字當頭種了唯恐不吉;還忌種桃樹,據說桃樹容易成精,蠱惑男人,徒生災禍。

”駟馬拖車“大厝

在惠安縣城中山北路,有一列被譽為“四馬拖車”的明代古大厝,此大厝系惠安明代有名的御史劉望海所建。

這座房子是劉望海告老還鄉皇上恩準,賜他回鄉建“四馬拖車”府第,其意高車駟馬、權貴顯達之意。

“四馬拖車”,即四列建築群並排,坐西北進東南面對十里外文筆山。各列由三落五開間大厝組成。建築地面,後一落比前一落提高1米,即前後總落差兩米。四列建築之間相距1.2米,作為通巷。各座大厝左右有耳門,便於彼此互訪。四列建築,每座南北寬20米,東西長34.5米,建築面積690平方米,門前大石埕長94.9米,塗灰為壁,有吸濕氣、調冷熱、防震塌等作用。檐前一條廊沿石長5.9米,寬0.6,厚0.18米重量達1720公斤。寬6.3米,面積597.8米,總占地達3000多平方米。

各座大厝,一式以門廳(帶下房四)、開井(並櫸頭房二)、大廳(帶大房和五間四)和後清(帶後房四)為格局。大廳面積41.5平方米。以大福杉植柱(圓徑40厘米),正脊高達六米多,抬梁式結構。室內以葦稈屋頂均硬山頂,燕尾翹脊;山牆由一方方小瓦礫圈嵌小塊石砌成,俗稱“觀音抱孩兒”,別致堅實,為明清堵體砌築特色,大門兩邊牆壁、牆裙砌以橫條大石板,上以紅磚砌面,古雅美觀。據傳,“四馬拖車”建築工程浩大,歷十餘年工夫方落成。為保證紅料的規格質量,還自建陶窯燒制磚瓦等構件。

物換星移,400年過去,至今4座古厝多數損毀。一座因失火坍塌,兩座因失修塌落,尚存殘存壁;唯北邊第一列兩座,雖老態龍鍾,但舊貌較完整,原構用材也都還結實可觀;而南邊的第二列兩座,由其第二房裔孫重修一新。並重修后座的大廳作為劉望海祀廳。龕中祀劉望海彩色官服坐姿石雕像,神情肅穆深睿;龕聯:“河南衍派家聲遠,惠北植基世澤長”。楹聯:“築堤蠲賦重安聲著閩浙,除弊崇文明輔國政粵滇“。廳門楣上懸明代名臣、書法家張瑞圖書贈”古夜“兩字,彌足珍貴。

故居南側後(臨街處)面前的出入通道建有瓦頂垂檐門樓;門楣上懸有”萬曆壬寅年劉會立“的”待御總憲“四個字鎦金橫額;門邊置門抱石獅一對,氣象古典。現尚存古井三口,湧泉不絕。

如今”駟馬拖車“大厝已成為惠安縣城古民居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澄海區隆都鎮前美村的陳慈簧故居以潮汕典型的駟馬拖車為主體,其建築風格獨特,揉合中國與西方的建築特色。

揭陽地區有松竹公祠,為駟馬拖車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