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倪匡,著名科幻小說大師,作品有《衛斯理科幻小說系列》數十冊,曾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等,另有雜文、武俠著作數十部,著作等身。
內容提要
《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一脈相承。通過條分縷析地回溯故事,倪匡為楊康翻案,指郭靖為“偽人”,揭露黃蓉的“奸詐”,貶黃藥師的“刻意”,贊歐陽鋒的“自恃”、洪七公的“痛快”。金庸小說的精彩與成敗盡在其中。
相關導語
楊康是一個悲劇人物,格於環境的犧牲者。但是讀者一直受了黃蓉的影響,把他簡單地當成了一個壞人……一句“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九指神丐洪七公出場。不論是第一遍看《射鵰英雄傳》,還是第八次看。一看到這裡,就禁不住大聲酣呼…… 看著名科幻小說大師倪匡為楊康翻案,指郭靖為“偽人”,揭露黃蓉的“奸詐”,貶黃藥師的“刻意”,贊歐陽鋒的“自恃”、洪七公的“痛快”。
內容目錄
前言 享用無窮,得益無窮
第一章 《射鵰英雄傳》
新、舊版問題
郭靖的祖籍
六歲前的郭靖
六歲以後到少年的郭靖
動人的一段情
深沉的一段情
楊康
消失了的秦南琴
難以解釋的一段情節
《射鵰英雄傳》之黃蓉
東邪黃藥師
九指神丐洪七公
快樂逍遙老頑童
歐陽叔侄
南帝和瑛姑
其他人物
結語
第二章 《神鵰俠侶》
分成正續集的《神鵰俠侶》
郭襄
金輪法王
《神鵰俠侶》之黃蓉
楊過
小龍女
公孫止
瘦黃馬
結語
後語 小說的寶庫
書籍前言
享用無窮,得益無窮
《三看金庸小說》到《四看金庸小說》——足足過了一年之久,頗失預算,但總算有了。在這一年之中,有舒國治先生的金學著作,也有計畫把許多寫作人零碎地論及金庸小說的文字,匯集成一冊“金學研究”。那天,沈登恩、董千里、林燕妮等幾個人在一起,董千里先生捷才無比,立即道:“這本書,可以叫《諸子百家看金庸》!”所有人一致叫好,大約不多久,這本書也可出版了,“金學研究”可以有一陣熱鬧。
每次,在前言中,總不免要談談武俠小說。武俠小說有一個時期,曾被一些人當做是洪水猛獸般可怕的東西,也曾被當做“不登大雅之堂”、不值一提的東西。但是用這種態度對待武俠小說的人,越來越少,他們聲嘶力竭,可是發出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微弱,幾乎聽不到了。因為武俠小說越來越被廣大讀者接受,這一些人的叫聲,已經沒有了聽眾,甚至連他們自己有的也迷上了金庸的武俠小說,還有什麼可以喊的呢?
這真是好現象,大好現象。
有的人,還以為武俠小說只是“成年人童話”,是完全沒有現實意義的。
這種說法,自然大謬。
武俠小說中,各式人等皆有其不同外形,有身懷絕技之絕色小尼姑,有滿身膿瘡的丐幫異人,有風流瀟灑英俊出眾的書生(多有一個或多個暗戀他的師妹),有乾嬌百媚膚光如雪的妖姬(多有一個或多個跟隨她的面首),有白髮老嫗,有黃口豎子,有虬髯大漢,有窈窕淑女,等等等等,凡是可以想得到的形象都有,凡是想不到的也有。
而在性格上,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也多姿多彩至於極點,由各種性格正常或不正常、稀奇古怪的人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所組成的無奇不有的種種經過,也就是武俠小說豐富無比的情節,是武俠小說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在武俠小說中,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在人類歷史上所有發生過的事,所有出現過的人,都可以在武俠小說之中找到,而未曾發生過的事,未曾出現過的人,也可以在武俠小說之中找到。
過去,現在,未來,世上發生的事,出現過的人,都可以在武俠小說之中找到他們的影子,怎能說武俠小說沒有現實意義呢?
武俠小說的故事可能是虛構的(哪有一部文學作品的情節全是真人真事?),但參與這些情節活動的人,全是世上各種各樣人的典型。
所以看武俠小說,有時頗有看預言的功效,一部寫在二十年之前的武俠小說之中,可以找到近年來才冒出來的人和事的影子。豈武俠小說作者真有預言能力乎?非也非也,那是武俠小說作者寫盡了世間的人和事的緣故。世間一切事,都和人性的優或劣有關,此所謂“太陽之下無新鮮事”,乾變萬化,變來變去,變不出人性優劣明愚的範圍。
若不信,且舉一例,例中人物,是朱長齡先生。
朱先生出現在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之中,這位仁兄,在深山之中,基業很厚,生活逍遙,但是他覬覦屠龍刀。他擅長用陰謀詭計,在陰謀陽謀一起失敗之後,他就硬來,想活捉張無忌,逼他去找屠龍刀(屠龍刀真是好東西,人人都想撈上一把),卻反令得張無忌爬過了一個山洞,找到了九陽真經,武功大成。而那位朱先生呢?在張無忌練九陽真經的五年之中,天可憐見,在一塊突出懸崖的石頭上,淒清孤零地過日子。五年之久,總該頭腦清醒點了吧?然而並不。
五年之後,張無忌功成出洞,被他再一次用陰謀詭計弄得跌下山去。朱先生大喜之餘,被勝利沖昏頭腦,屠龍刀的邊還沒摸著,又想起九陽真經來,正是窮星未退,色心又起,於是他仔細盤算一番:
“我上次沒能擠過那個洞穴,定是心急之下用力太蠻,以致擠斷了肋骨。這小子身材比我高大得多,他既能過來,我自然也能過去。我取得九陽真經之後,從那邊覓路回家,日後練成神功,無敵於天下,豈不妙哉?哈哈,哈哈!’’(六三○頁)
朱長齡先生心思縝密,想得一點不錯,而且還檢討了上次失敗的因素,輕輕巧巧推在“太心急”身上。當然,失敗是偶然的,可以改正的,而且十分容易改正,想起來,一定可以成功——可不是嘛——太心急,一天等於二十年失敗了,本世紀翻兩番,自然絕無問題,想起來,竟然容易得很。而且,“他既能過來,我自然也能過去!”人家能,我們自然也能!意氣風發,信心十足。
於是,朱先生開始行動:
“他平心靜氣(按:這四個字真妙,急躁冒進不行,反其道而行之,平心靜氣應該行了吧?聰明笨伯,自有其自說自話的邏輯),在那狹窄的洞穴之中,一寸一寸地向前挨去,果然比五年前又多挨了丈許,可是到得後來,不論他如何出力,要再向前半寸,也已絕不可能。”(六三○頁)
在這時候,朱長齡如果知難而退,明白世界上有些事,人家做得到,絕不等於自己也可以做到的淺明道理,他還可以退回來。那怎么會?一定可以,於是他繼續努力,而且重新檢討:
“他知若使蠻勁,又要重蹈五年前的覆轍,勢必再擠斷幾根肋骨。”(六三○頁)
看,上次的錯誤不再犯,這次自然可以成功。他要是明白一次失敗絕不等於第二次一定成功的淺明道理,這時還可以退出來。但是這位聰明和信心十足的仁兄,卻不明白這道理。
所以他:“定了定神,竭力呼出肺中存氣,果然身子又縮小了兩寸,再向前挨了三尺。可是肺中無氣,越來越是窒悶,且覺一顆心跳得如同打鼓一般,幾欲暈去,知道不妙,只得先退出來再說。”(六三○頁)
朱長齡先生想到要退了,知道自己不行了,不妙了,但到那時再來縮手,已經太遲了!
朱先生境況,真是可憐:
“哪知進去時雙足撐在高低不平的山壁之上,一路推進,出來時卻已無可借力。他進去時雙手過頂,以便縮小肩頭的尺寸,這時雙手被四周岩石束在頭頂,伸展不開,半點力氣也使不出來。心中卻兀自在想:‘這小子比我高大,他既能過去,我也必能夠過去。為什麼我竟會擠在這裡,當真豈有此理!”’(六三○頁)
好一個“兀自在想”,想破了頭,他也想不通其中道理,雖然這道理旁人早已知道,但他想不通。因為:
“可是世上確有不少豈有此理之事,這個文才武功俱臻上乘、聰明機智算得是第一流人物的高手,從此便嵌在這窄窄的山洞之中,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出。”(六三○頁)
文才武功,聰明機智,一流高手,就是相信了“他既能,我也必能”的這個蠢理,就落得這樣下場。
武俠小說中這短短的情節,當然不會是故意在諷刺什麼人和什麼事,這寫在近二十年之前,卻具有預言式的描述。世上真有那么笨、連那么淺明的道理都不明白的人?只怕沒有吧,如果有,那真是豈有此理之極!
可是,世上確有不少豈有此理之事!
武俠小說寫得好了,寫到像金庸這種程度,或接近金庸這種程度時,可以說應有盡有,一切人生百態,善的惡的,醜的美的,古怪的正常的,全在其中,如明鏡,如犀照,魑魅魍魎,無所遁其形;義士君子,皆可見其志。
其他形式的文學作品,絕無法做到武俠小說所能做到的地步。
武俠小說在文學上的地位,由此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肯定,豈止是消遣時間之用那么簡單!
武俠小說有一個大隱憂。
這個大隱憂,現在已越來越明顯。
並不是武俠小說沒有了讀者,情形恰好相反,武俠小說的讀者越來越多,武俠小說的地位,也逐步得到了肯定,可隱憂是,武俠小說越來越少了!
“武俠小說越來越少”這句話可能有語病,已經在的武俠小說一定在,不會少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武俠小說的創作量,越來越少了。
金庸不寫了!
古龍也想不寫了,而且,確曾擱筆了好幾年。
我曾竭力慫恿金庸再寫,不果。
於是我又盡一切努力勸古龍再寫,古龍從意動到執筆,考慮了半年之久,終於我們又有了他的新作可看。
新的武俠小說作者,似乎一直到現在,還未曾拿出可以使大家都叫好的作品來。香港的一位出版家,有一次在閒談之中感嘆:“讀者餓武俠小說餓得太久了!”
自然,也有人慫恿本人“東山復出”,但是我自知,武俠小說是所有小說中最難寫的一種,過去既然寫得不好,現在再來寫,也未必會好,雖然有時候清夜撫心,也曾壯志凌霄一番,但一到天光大白,就知難而退。
早我十幾年的名家,現在還在執筆的,大都已是業餘玩票性質,像臥龍生,現在是繁忙成功的電視劇製作人了。
舊作家越寫越少,新作家接不上去,這就是武俠小說的大隱憂。
武俠小說的地位已肯定,市場廣闊,有志寫作的青年才俊,實在可以把握大好機會,替武俠小說再放異彩——但要明白的一點是:武俠小說是所有小說中最難寫的一種,切勿等閒視之。如果不認清這一點,以為那還不容易寫!有了這樣的想法,除非真是天縱英明,若莫扎特於音樂然,不然,必定難以寫出好武俠小說來。
在《四看金庸小說》中,將集中討論金庸兩部最流行的作品:《射鵰英雄傳》(《大漠英雄傳》)和《神鵰俠侶》。說這兩部作品是金庸作品中“最流行”的,是因為《射鵰英雄傳》令得金庸聲名大噪,而接下來的是《神鵰俠侶》,這兩部書中的人物,深入人心,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若是一提起來,有人竟然不知道,真使人懷疑其人可能是文盲。
如果篇幅有多,那就會再討論一些金庸作品中比較冷門的短篇。如果寫下來,沒有篇幅了,那就只好留待《五看》了。
前兩年,曾說過要“再看”、“三看”、“四看”……一直看下去,有以為是“開玩笑”者,現在,大概可以知道不是開玩笑了吧?真可以一直看下去,看到“九看”、“十看”,沒有問題。
多看金庸小說,享用無窮,得益無窮。
書籍後記
小說的寶庫
既有“前言”,就應有“後語”,這是慣例了,不必細表。
在“前言”之中,提到:已經在的小說,不會沒有。忽然想到,也未必一定如此。有一部十分著名的武俠小說:平江不肖生向愷然所著的《江湖奇俠傳》,講起來,人人知道。四十左右的人,看過這部武俠小說的人,也不知有多少。這樣流傳多年、流傳這樣廣的一部武俠小說,五六年前要找一部,已經找不到了。
這真是沒有可能的事,但事實又的確如此,找遍了港、台兩地,登報徵求,沒有就是沒有了。到如今為止,還在繼續努力找。若是真找不到,那么出名的一部武俠小說,就此只有名字了。而它最流行的年代到如今,不過三四十年而已!
所以,保有金庸舊版小說的讀者,千萬要珍惜,不可等閒視之。
《神鵰俠侶》人物眾多,故事複雜,其波瀾壯闊之處,雖然不及《天龍八部》,但是寫情細膩之處,實有過之。比起《射鵰英雄傳》來,好了不知多少,而《神鵰俠侶》是接著《射鵰英雄傳》寫下來的,可知金庸在創作過程之中的突破和進步之快速。
在“前言”中,本來還想在看《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之餘,再有篇幅來看看金庸的一些短篇,但是顯然沒有篇幅可以談那些作品了,只好再等下次專門來談論。金庸的短篇,看多了幾次之後,也很看出了一些值得寫之處來。
一日,曾遇一鐵板燒的廚師,在煮食之際,忽然對金庸道:“我航海十年,海上日子寂寞如斯,你猜我是怎么度過的?”
金庸瞠目間,廚師道:“查先生,全靠你的小說啊!”
又一日,在機場免稅處,金庸去買酒(他自己不喝酒,買了來是筆者喝的),一切手續辦清楚之後,職員忽然從一隻十分精緻的皮包之中,取出一本《天龍八部》來,請金庸簽名,歡悅之情洋溢。
小女在外國留學,每次放假歸來,必然身負重任,原來同學知道她可以見到查伯伯,乾叮萬囑,務必要金庸簽名,帶回去。小女不敢怠慢,下機第一件必辦此事,不然,要是忘記了,回學校會“被同學打死”云云。
金庸小說有舊讀者,也有大量新讀者,那天聽一位朋友說,他九歲的兒子,在看《天龍八部》。那實在是不應該看得懂的,但是朋友言之鑿鑿,倒也不便不信,那只怕是年紀最小的讀者了吧!
但願舊讀者不斷在金庸小說中找到新的樂趣,而新讀者,對他們來說,金庸小說,是小說的寶庫!
基本信息
出版社:重慶大學
作 者:倪匡
類 別:文 學 -> 文學理論 -> 中國文學研究
開 本:32開
ISBN:9787562447276
頁 數:180
出版日期:200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