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天下險
四川有“四絕”——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前三者已成旅遊勝地,惟獨劍門雄關,卻像被人遺忘的角落。但是,它一直是日本以及東南亞遊客的心儀之地,是什麼吸引了人們虔誠的腳步,是什麼使它成為歷史畫卷中凝重的一頁?
佇立在劍門關前,仿佛是踩在一部恢宏的歷史巨著上。腳下,就是詩仙李白慨嘆“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劍門蜀道。這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的滄桑古道,曾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而處於劍門蜀道中心,位於四川廣元的這劍門關,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兵家必爭之地,凡有志於蜀中稱王者,必先攻下這個天險。“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從三國孔明建關設尉起,劍門關就是一個異常雄險的古戰場。
橫亘在蜀道上的劍門關,是一座座綿延百里的礫岩山峰,所謂“劍門無寸土”就是指劍門那寸草不長的特大礫岩,從正面看,這石壁恰似銅牆鐵壁的天然城郭,把自秦嶺而來的千里群山橫阻於此,也阻斷了自中原而來的步履;從側面看,則如排天巨浪,洶湧澎湃;從背面看,像一群飛馳的駿馬,讓一切來犯者望而生畏。
這雄險的關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古代的四川盆地是一個內海,在白堊紀地殼運動中海水下跌,海底石隆起,形成了堅硬的礫岩山體,這山體有七十二峰,峰峰像劍,大小劍山兩山對峙,狀似一道門,故稱劍門。劍門蜀道就從門縫中蜿蜒穿過。
青城天下幽
概述
四川青城山,素有“洞天福地”、“人間仙境”、“青城天下幽”之譽,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方圓100餘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為邛來山脈的分支,北接岷山,連峰北絕,山林青翠,景色青幽。城外諸峰環繞,山上樹木茂盛,山路兩旁古木參天,濃蔭覆地,群峰環抱,四季常青,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後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蹟眾多;後山自然景物神秘綺麗、原始華美如世外桃源。
自然景觀
青城山是邛崍山脈南段的東支,地質構造複雜,奇峰疊嶂、幽谷深潭、古洞蒼岩縱橫其間。這裡屬中亞熱帶四川盆地濕潤氣候區,夏無酷暑,冬少嚴寒,雨量多,濕度大,常為雲霧籠罩,滿山林木蔥蘢,四季青翠。山上花卉資源豐富,觀果、觀葉植物繁多,盛產野生藥材,在追求質樸、崇尚自然的道家眼中,這樣的自然環境無疑是一處洞天福地。這裡的道觀亭閣多藏於綠蔭叢林之中,或隱或現,意境幽深。青城山以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幽古清雅博得“青城天下幽”的美稱。
人文景觀
青城山是我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山路旁小亭遍布,主要風景名勝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上清宮等。建福宮是游山的起點,始建於唐代,規模頗大,氣度非凡,現尚存二殿三院。宮前有一條清溪,四周古木蔥蘢,環境幽美。左側是明慶府王妃遺址。天然圖畫西距建福宮一千米,是清光緒年間建造的一座閣,這裡蒼岩壁立,雲霧繚繞,綠樹交映,遊人至此,如置身畫中,故名“天然圖畫”。
距天然圖畫西兩公里處有青城主廟——天師洞。洞中有“天師”張道陵及其三十代孫虛靖天師像,天師洞現存殿宇建於清末,規模宏偉,雕刻精緻,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內現存歷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書碑、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等。附近有三島石、洗心池、上天梯、一線天等名勝。
出天師洞,過訪寧橋,是祖師殿,北面有朝陽洞、上清宮。上清宮始建於晉代,現存廟宇為清同治年間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被賦予“秀”之美譽,首見於晚唐大詩人元稹《寄贈薛濤》詩。詩中有句道:“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百餘年後,後蜀名僧貫休也在《蜀王登福感寺》詩中道:“南照微明連莽蒼,峨眉擁秀接崆峒。”秀是秀了,但此時尚無人把它放在全國範圍內比較,沒人說“天下秀”。
那么,峨眉之“秀”是何時走向全國的呢?或有說早至四世紀末的魏晉時期,舉出從中印度來的洋和尚寶掌法師的“高出五嶽,秀甲九州”之說為證,並說後來的“峨眉天下秀”之句就從中衍化而來。可惜,這位千歲寶掌和尚是否到過峨眉山尚屬疑問,而即便這么一句話,據後人考證也只是宋代文人的附會。
此外,在清代所編《峨眉縣誌》中還錄了一首題為《三峨》的詩,其中有句道:“大峨兩山相對開,小峨中峨迤邐來。三峨秀色甲天下,何須涉海尋蓬萊。”說是南宋范成大所作。如此,峨眉山“秀甲天下”之說確可以說是起於宋代了。但一經核實,原來此詩的作者是比范成大晚了約400年的明代正統年間進士、禮部尚書、太子少保周洪謨(1419-1491年),並且此公的詩也只說道“三峨秀色甲天下”,只能說有“峨眉天下秀”的意味。今人或有把此《三峨》詩題寫作《峨眉天下秀》者,那只是以訛傳訛罷了。因此,人們如果要一字不差地用起那“峨眉天下秀”的俗語,便只有老打老實地引用清末樂山一位秀才謝文明1908年題在萬年寺“第一山”碑上的跋文“峨眉天下秀”了。
於是,關於“峨眉天下秀”產生的結論就只能是這樣的:在唐代,峨眉山開始以“秀”為其最大特色並被文人認可。到宋代,較之中國其它名山,算得上並也被譽為“秀甲九州”,也即有了“峨眉天下秀”的意味。但正兒八經叫出“峨眉天下秀”則晚到清代去了。
近閱民國《樂山縣誌》有了新的發現,其書卷五載:“三峨山,分張兩翼,矗立如大旗,黛色青蔥,異常高秀。魏鶴山曰:‘峨眉天下秀’當指此山而言。”
三峨山為峨眉山之一的小峨山,又名鏵刃山,在郭沫若舊居沙灣境內,今人艷稱“美女峰”,以石林為其名勝。魏鶴山何其人也?原來即南宋思想家、四川蒲江名士魏了翁(1178-1237年)。魏了翁一生在川內外或為官或辦學,在巴蜀文化建設上頗有建樹。所辦鶴山書院就在其家鄉白鶴山上,為四川著名書院。南宋開禧初年(1205-1207年),魏了翁曾知嘉定府,為嘉州古城名樓璧津樓作《璧津樓記》而使璧津樓名聲遠揚。又為峨眉聖積寺題額“峨峰真境”,張揚峨眉勝境。
由此可知,魏了翁時峨眉山已經有了“峨眉天下秀”之說,這比謝文明“第一山”碑跋文早了足足700年,距今已約800個年頭。
九寨天下奇
九寨溝的山水形成於第四紀古冰川時期,現保存著大量第四紀古冰川遺蹟。九寨溝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鈣質,湖底、湖堤、湖畔水邊均可見乳白色碳酸鈣形成的結晶體;而來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泉又異常潔淨,加之梯形狀的湖泊層層過濾,其水色愈加透明,能見度高達20米。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譽為九寨溝“五絕”。水乳交融,美不勝收。
20世紀70年代,一群偶爾闖入的伐木工人發現了這片仙境,伐木工人刀下留情,留下了這片森林,成為國家森林公園,1982年成為國家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且又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97年又被納入“人與生物圈”保護網路,2001年摘取“綠色環球21”桂冠,成為世界唯一獲得三項國際桂冠的旅遊風景區。 2009年,瀑寬320米的諾日朗瀑布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寬的瀑布,成為中國旅遊景點又一項中國之最。 1982年國務院批准九寨溝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4年成立管理局,九寨溝正式做為風景區對外開放。1992年12月14日,經聯合國教科組織世界自然遺產委員會在美國新墨西哥聖菲召開的全委會第十六屆大會表決一至通過將九寨溝與黃龍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並由馬約爾頒發了證書。1997年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2000年評為中國首批AAAA級景區,2001年2月取得“綠色環球21”證書,時至今天九寨溝和黃龍已成為擁有三項桂冠的世界級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