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原鄉

四合原鄉

四合原鄉位於甘肅環縣東北部,北與陝西定邊縣接壤,東與華池縣喬川鄉毗鄰。相傳清朝時,一韓姓人所生六子,分別住在六個原上,此地為老四所住而得名四合原。全鄉轄8個行政村,5230人。面積2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

基本信息

簡介

四合原鄉位於甘肅環縣東北部,北與陝西定邊縣接壤,東與華池縣喬川鄉毗鄰。相傳清朝時,一韓姓人所生六四合原鄉子,分別住在六個原上,此地為老四所住而得名四合原。全鄉轄8個行政村,5230人。面積2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5萬畝。
農作物以蕎麥、糜谷、豆類為主;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年種植面積達萬畝以上;林果業以杏產品為主,有成片杏林3.67萬畝;畜牧業也占有重要位置,養羊2.25萬隻,其中改良絨山羊占95%,飼養大家畜2300頭。“桃樹掌的旱菸,隴原的“久負盛大名。近年來,該鄉已成為當地和周邊地區農副產品集散地,年出售胡麻和小糧130萬公斤。
境內興隆山是聞名省內外的道教名山,終年香火不斷。逢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三廟會,山上車輛往來不息,香客摩肩接踵,盛況空前。

景點

東老爺山東老爺山
側面側面
側面側面
東老爺山俗稱興隆山,位於四合塬鄉政府東南6公里處,海拔1774米,北與寧夏鹽池相望,東與陝西定邊毗鄰,素有"雞鳴聽三省"之稱。山上霧蒙雲纏,松影輕搖,林木蒼鬱,鳥語花香,古建廟宇群亭亭玉立,人行其中,頓覺神清氣爽,不由流戀忘返。山間以磚、石砌成登山小道,直達頂峰。登高觀望,山南兩道山樑開若游龍,蜿蜒而上,山頭從東西兩方相向而遇,中間一峰如拱手托出般巍然聳起,這就是主峰興隆山,兩道山樑的頂部極為對稱地排列於主峰腳下,分別是東峰魁星峁和西峰玉皇山,因山形奇特,故有"二龍戲珠"之說法。舉目遠眺,北面山嶽重疊,荒原茫茫,一望無際;西南千谷萬壑,綠樹點點,盡收眼底;東面大嶺條條,秦長城、秦直道綿延萬里。雄壯的山巒、茫茫的林海和古蹟景點,在湛藍的天幕下勾畫出一幅顫人心室的山水圖。
東老爺山最為壯觀的是那一組組廟宇群,以推廣道教著稱。相傳此山東一公里有座雲盤山,曾是軒轅黃帝羽化升天的地方。人們為了祭奠黃帝,決定在雲盤山建造道觀,不料夜間有神狐將五色道旗銜至興隆山,於是便易地而建,東老爺山也因此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據說大約唐、宋時期,這裡建有廟宇樓閣百餘座,因年深日久,幾經滄桑,現存15座,多為明、清修建。明萬曆和清順治、道光、光緒年間,都曾重修和擴建。目前,是慶陽市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宮觀。有一廟宇碑文道:"興隆山者,蓋延、慶重鎮也,上結三峰,勢若捧笏,眾山繚繞,累累如貫;兩旁幽谷窈然,而深谷中有泉翁然而出,泉水向南北分流,如往而復陡;其巔蔚然深秀,峰迴路轉,往來行旅不絕。朔方地脈之靈,莫勝於此之中峰"。進入東老爺山,沿坡登上主峰,穿過王靈官洞,順石階梯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組廟宇群,中有黑虎靈官廟,左有關帝廟,右有三官蟲王廟、藥王廟,再向西一拐,沿三十三個石階梯登上頂峰,一切意象盡在眼中,祖師大殿立於正中,左有大佛殿、百子閣,右有觀音堂,門中左右有鐘鼓二樓。每座廟宇樓閣均為磚石砌成,飾有枋木斗拱,疊澀出檐,券形門洞,四角飛翹,上鋪瓦攏,房脊游龍走莽,形象逼真。廟中泥塑百餘尊,壁畫近千幅,造型優美,栩栩如生。站在頂峰觀光,南山馬王、牛王和城隍廟奪目競秀,北山玉皇廟亭亭玉立。各廟群四周綠樹成蔭、古木參天。尤其是城隍廟門面磚石上雕刻的一副勸人向善為本的對聯--"舉念肝(奸)邪任爾焚香無益,存志正直見吾不拜何肪(妨)",橫披為"民俱爾瞻",更使人百感交集,回味無窮。這裡農曆三月初一到初三過廟會,各地遊客、商民和善男信女雲集與此,絡繹不絕,每天遊客上萬人,此間,山上香菸繚繞,鼓樂晝夜不息。除了傳統廟會外,平時來觀光旅遊者也不少,年接待遊客在8萬人以上。
東老爺山不僅是陝甘寧三省的主要旅遊景點,而且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地。1935年10月15日,中央紅軍長征路過此地宿營,司令部和電台工作人員的辦公室就設在祖師殿內,葉劍英、鄧發、蔡樹藩、張經武等領導在神龕下過夜。為了保護古建築群和紅軍長征紀念地,近年來,環縣政府及四合原鄉政府和當地民眾籌資捐款對宮觀進行了維修,並組織民眾圍山造林,目前,東老爺山方圓10平方公里植被茂盛,一片蔥蘢。現為縣級文物保護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甘肅省林業廳批准該山為森林公園,環縣政府正在積極籌措資金準備維修擴建,縣文化局已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了測繪,完成了維修規劃。2003年,211國道至東老爺山三級油路建成通車。未來的東老爺山,將是一個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於一體,山青水秀,風光旖旎的度假、避暑、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