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紹璗學術研究

內容介紹

為了慶賀嚴紹璗先生七十華誕,2010年8月28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了“中國三十年日本文學研究的成就與方法國際研討會”,配合會議的召開,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本書。全書共分上下兩編,主要探討嚴紹璗先生的學術成就與相關領域的成果。

作品目錄

序言——嚴紹璗老師和他的《目藏漢籍善本書錄》
嚴紹璗先生職歷簡介
上編
嚴紹璗學術的評述與研究
輝煌學術的發生與發展
嚴紹璗先生的東亞文學關係與日本中國學研究——為紀念嚴先生七十壽辰而作
熔“義理”、“考據”、“辭章”於一爐——讀嚴紹璗師著作心得二、三
打通與超越:嚴紹璗的學術歷程
嚴紹璗先生
平安時代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
根深實遂——寫在嚴紹璗教授《日藏漢籍善本書錄》出版之際
《日藏漢籍善本書錄》之我見
《中日古代文學關係史稿》序
嚴紹璗:象牙塔里純學人
下編
一、東亞比較文學研究
短詩型的可能性
日本文學翻譯中的“漢字之癢”
藤原定家的歌論與白居易
大眾媒介視域中的文學傳播與表現——以《源氏物語》在我國的翻譯和傳播為例
日本詩僧絕海中津漢詩中之學杜跡象
《菊花之約》的母題與中國古典作品
中日近現代小說“家”的文學觀念比較
中島敦的文字觀與莊子哲學
1942—1945年田村俊子的上海時代 “李香蘭”電影研究
古代東亞文學中女性的解冤和變異——以《洪宰樞和尼姑》、《竇氏》、《吉備津之釜》為中心
麗末鮮初“朝天錄”的文化心理成因簡析
《三國演義》派生作品《五關斬將記》小考
二、比較文學的方法與觀念
比較文學與精英化教育——為嚴紹璗老師七十壽辰而作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試論國際文學關係研究的地位與作用
論比較文學的翻譯轉向
中國比較詩學六十年(1949—2009)
廚川白村的“Essay”觀
三、海外“中國學”與“日本學”的研究
原典實證的方法是展開域外漢學(中國學)研究的基本路徑——《耶穌會在亞洲》檔案文獻研究為中心
內藤湖南的“支那論”的變遷——以對華“監護人”意識的形成為中心
服部宇之吉的“孔教”觀念與其國體觀念的考察
關於儒學的“原典批評”——以武內義雄的論語研究為中心
拉夫卡迪奧·赫恩(小泉八雲)《中國鬼故事》考
張伯倫的《古事記》英譯與研究
多元共生、海納共存——李明濱教授、嚴紹璗教授與李福清院士
談中外文學交流
四、思想文化的研究
“孝”的觀念與古代日本
人文之中:文中子的中國觀
唐密教遺珍丹稜縣陀羅尼石經幢考異
荻生徂徠對《四書》的解釋——以《大學》、《中庸》為中心
淺論福澤諭吉的早期經歷對其思想的影響
德富蘇峰的亞洲觀——以帝國主義的展開為視點
黃遵憲《日本國志》清季流行新考
楊守敬與羅振玉的交友——讀楊守敬致羅振玉書札
拒禪與逃禪——試說王夫之、方以智的不同人生選擇
中日母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師資培養比較研究
欲望都市の誕生——上海の一九二○、三○年代
北京擋茶事情
附錄
一、嚴紹璗先生70年大事編(1940一2010)
二、嚴紹璗先生論著目錄編
三、嚴紹璗先生與“博士後”協作及指導“碩博研究生”課題目錄編
四、嚴紹璗先生(1971—1978年)“與世界人事接觸”事件紀事編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