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君疾(?-前300)即嬴疾,秦孝公之子,惠文王弟。乃戰國時代,秦國著名軍事家及政治家。因居住於褚里,故被稱為褚里疾(《史記》作"樗里"、"?里")。其後他任庶長,被稱為庶長疾。後來他被封於蜀郡嚴道縣,號嚴君,被稱為嚴君疾。後人以封邑為姓,故此也被視為嚴姓其中一個根源。
秦武王驅逐張儀,魏章後,任命戰功卓著的叔叔嚴君疾為右丞相,精通韜略的甘茂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並且進行一連串戰爭,擴張秦國版圖,為日後秦始皇統一中國打下穩固根基!司馬遷《太史公自序》說:“秦所以東攘雄諸侯,樗里、甘茂之策。"《樗里甘茂列傳第十一》。
公元前317年,韓、趙、魏三國聯合伐秦,嚴君疾率師大破聯軍於修魚,斬敵首八萬餘人,俘韓將申差。嚴君疾追擊聯軍至觀澤,擒韓將鯪申差。震動關東六國,嚴君疾因而受封為右更。
公元前314年,嚴君疾攻打魏國曲沃(今山西省臨汾盆地南端)和焦邑兩地,並攻陷焦。嚴君疾將曲沃的百姓驅逐回魏國,把曲沃併入秦國版圖。接著嚴君疾把矛頭指向韓軍,並敗之於岸門,斬敵首八萬。
公元前313年,嚴君疾親任主帥攻打趙國,俘趙將趙莊,奪取趙地藺邑。次年又支援魏章攻打楚國,並以計謀離間楚國諸將使其不能配合,遂大破楚軍于丹陽,俘虜屈丐及裨將逢候醜等七十餘將領,斬敵首八萬人。其後,秦又派兵攻取楚地漢中600餘地,置漢中郡。楚懷王熊槐不甘失敗,傾全國之師反攻秦。嚴君疾率秦軍大破楚軍於藍田。韓、魏兩國乘楚國兵敗落井下石,攻占楚地鄧。楚懷王熊槐被迫撤軍求和,並割讓兩城於秦,是役嚴君疾以戰功卓著,受封於嚴道,號為嚴君。
公元前311年秦惠王嬴駟卒,太子武王嬴盪立。武王逐張儀、魏章,起用嚴君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嚴君疾,甘茂,司馬錯等通過一系列擴張戰爭使秦國國勢日盛,版圖日廣,打下日後統一全國的基礎。
嚴君疾曾率兵車萬乘入周,周王非常恭敬地親率士兵迎接。楚王看到周對嚴君疾禮待有嘉,十分憤怒並具責問周王,游騰替周向楚王解釋,並指出周實際上是把秦和嚴君疾看作欺詐難憑的人物在防範才會這樣。楚王這才高興不加追究。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死,秦昭襄王嬴稷即位,嚴君疾更受倚重。
公元前306年,嚴君疾率兵攻打衛國蒲城。蒲城守軍心中恐懼,懇請胡衍出面向嚴君講和。胡衍以攻蒲弊多利少來說嚴君疾。指出衛國之所以為衛國,全在有蒲城這一屏障。若秦攻取蒲城,衛國定必歸附魏國,這無疑為國勢日衰的魏國注入了一支強心針,魏國的轉強定必為秦國帶來隱患。益魏而損秦,定會召來秦王的不滿。嚴君疾衡量利害,採納了胡衍的意見,撤走包圍蒲城的大軍而去。
在戰國時代,“智囊”曾專用以來形容秦國名將嚴君疾的機智。智囊一詞最早出自《史記》:“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號曰智囊。”,樗里子即嚴君疾,後人便用智囊來比喻機智的人。
《史記》記載,嚴君疾是秦惠王同父異母的弟弟。由於嚴君疾機智過人,所以秦人稱他為“智囊”。不過,秦人之所以用“智囊”這個詞語來形容嚴君疾,原來靈感源於“長”在他上的一個肉囊,嚴君疾智慧超群,詭計多端,人們便說他的肉囊裝滿了各式各樣的鬼主意,所以乾脆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智囊”。嚴君疾歷惠王、武王、昭王三代,功高顯赫。
歷史記載,嚴君疾除了智慧過人,還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晚年的時候,嚴君疾自擇墓地,說“後百歲,是當有天子之宮來夾我墓 ”。果然在他卒後百歲,劉邦建立漢朝,於渭南建宮殿,其中長樂宮在其墓之東,未央宮在其西,印證了嚴君疾的預言不假!於是後世的堪輿家皆奉嚴君疾為相地術正宗。
究竟嚴君疾是否精通風水堪輿之學?蓋中國堪輿之學雖然源遠流長,但直至漢代其理論體系才逐步形成,相關學者與著作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但大多止於民間傳說,不列入正史。有關著作以《漢書.藝文志》所記載的風水書籍,像《地典》、《堪輿金匱》、《宮宅地形》、《神農教田相土耕種》等為代表。
《史記》及其他古籍倒沒有記載嚴君疾在堪輿學上的才能,不過在《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名流列傳》卻將他列入風水學者。這是由於他曾經根據某地的“地理特色”,而準確的預測出,當事者未來的時空變化,因而名臊一時,並且為堪輿學界所推崇。
唐代詩人鄭谷曾賦詩紀念嚴君疾。其【中台五題·樗里子墓】詩曰 : “賢人骨已銷,墓樹幾榮凋。正直魂如在,齋心愿一招。”,既表達了對偉人的思念,也記托自己身處晚唐政局腐敗時代,未能像嚴君疾般一展抱負的概嘆!
南宋劉克莊《雜詠一百首·樗里子》一詩則表達了對嚴君疾智慧的欽佩,詩曰 :“石馬殘陵下,金鳧出藏中。誰雲樗里智,卜墓近秦宮。”
參考
司馬遷: 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張茗陽 編著:漢朝風水學者與著作
相關詞條
-
嚴君平
嚴君平又稱莊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西漢晚期道家學者,思想家。名遵,字君平(東漢班固著《漢書》,因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寫為嚴君平),蜀郡成都市人...
人物生平 個人著作 成就 貢獻 創始人 -
嚴[姓氏]
嚴姓,源於莊姓,是中國南方典型的姓氏之一。史載,東漢時,因避諱明帝劉莊,改姓為嚴。奉嚴忌為始祖。魏晉時期,部分嚴姓恢復莊姓,故有“莊嚴一家”之說。嚴姓人...
歷史發展 人口分布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嚴姓
嚴姓,源於莊姓,是中國南方典型的姓氏之一。史載,東漢時,因避諱明帝劉莊,改姓為嚴。奉嚴忌為始祖。魏晉時期,部分嚴姓恢復莊姓,故有“莊嚴一家”之說。嚴姓人...
歷史發展 人口分布 姓氏文化 姓氏名望 -
少年天子疾情君:順治帝
二、十四親政 第一節 一、擴大議政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 -
李嚴[三國時期蜀漢重臣]
李嚴(?-234),後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託孤之臣。少為郡職吏,以才幹稱。荊州牧劉表使歷諸郡縣。曹公入荊...
人物生平 史籍記載 相關傳記 子嗣後代 藝術形象 -
嚴君平帖
《嚴君平帖》是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尺牘,2行,14字。信中問及漢代名士嚴君平、以及同為“漢賦四傑”的二傑司馬相如與揚雄在益州是否都有後代之事。
法帖簡介 法帖內容 註解 書法賞析 字型處理 -
嚴氏宗譜
湖北省陽新縣黃顙口鎮嚴氏家族,祖籍江西奉新縣石巷(今屬奉新縣會埠鎮)。自元順帝(即元惠宗)四年(即至元二年,1336年。一說元至正年間〔1341-137...
前言 序文 郡望和堂號 派行 墓誌 -
桐君
桐君,中國古代最早的藥學家。有關他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約在春秋時期寫成的古史《世本》一書中。據記載,桐君是黃帝的大臣,擅長本草。 相傳黃帝時,在美麗的富春...
時代背景 主要著作 人物影響 後世紀念 -
碧霞元君
碧霞元君是以中國大陸華北地區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其道場是在中國五嶽之尊的東嶽泰山,位於...
來歷簡介 信仰體系 史料記載 出身 碧霞寶誥及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