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jiā jìng qī zǐ
釋義
指明嘉靖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棒﹑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等七位有名的文人。因其前尚有李夢陽等七人稱前七子,故亦稱後七子。參閱《明史.文苑傳三》。
嘉靖七子,指明嘉靖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等七位有名的文人。因其前尚有李夢陽等七人稱前七子,故亦稱後七子。
jiā jìng qī zǐ
指明嘉靖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棒﹑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等七位有名的文人。因其前尚有李夢陽等七人稱前七子,故亦稱後七子。參閱《明史.文苑傳三》。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因張皇太后(明武宗...
生平經歷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軼事典故 親屬成員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6年12月14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憲宗庶孫,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興獻王朱佑杬次子。因張皇太后(明武宗...
生平經歷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軼事典故 親屬成員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市)、廣州灣(今廣東湛江市)和旅大(旅順大連)的簡稱;七子又指七個人的合稱。...
介紹 西漢嬪妃等級 七塊失地 人物合稱後七子,明嘉靖、隆慶年間(1522-1572)中國明代的文學流派。成員包括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余日德、張佳胤 。以李攀龍...
流派介紹 流派風格 流派地位 共同主張 主張影響明中葉以後,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學,發生了鮮明的擬古主義與反擬古主義的鬥爭,出現了許多文學小集團或文學流派,著名的有前七子、後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前七子 後七子 歷史背景明後七子:明朝後期七大人才,在嘉靖、隆慶年間的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和徐中行等人,受李夢陽、何景明等人的影響,繼續提倡復古,相互呼應...
七子之首李攀龍簡介 王世貞簡介 謝榛簡介 宗臣簡介 梁有譽簡介大明王朝即大明王朝1566嘉靖與海瑞。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奸臣嚴嵩(倪大宏飾)黨羽密布、權傾朝野,清官海瑞(...
基本資料 主要演員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主題歌"前後七子"出現於明代,由李夢陽、何景明、李攀龍、王世貞等為領袖,稱為前後七子的十四人,標榜所謂的"復古",並且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號。這種復...
基本介紹 前七子主張 後七子 文學評價 文學影響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間(1488—1521)的文學流派。成員包括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夢陽、何景明為代表 。首見...
風格 復古理論 “詩變”觀 主要代表 其他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