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釋義
單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單dān
1.種類少,不複雜:簡~;~純;~式簿記。引:只、僅:做事~靠熱情不夠;不提別的,~說這件事。單位:①計算物體輕重、長短及數量的標準;
②指機關、團體或屬於一個機關、團體的各個部門:那裡有五個直屬單位。
2.獨,一:~身;~打一;~槍匹馬;~數(跟“複數”相對)
3.奇(jī)數的:~日;~號;~數(一、三、五、七等,跟“雙數”相對)
單薄(bó):①薄,少:穿得很單薄;②弱:他身子骨很單薄;人 力單薄
4.(~子、~兒)記載事物用的紙片:~據;傳~;賬~兒;清~;藥~
5.衣服、被褥等只有一層的:~衣;~褲
6.覆蓋用的布:被~;床~;褥~。
7.和尚稱禪堂的坐床曰“單”。方岳《古岩詩》:“廿年前此借僧單,留得松聲入夢寒。”
8.只,單。魯迅《故鄉》:“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
9.盡。《荀子·富國》:“事之以貨寶,則貨寶單而交不結”,楊倞註:單,盡也。
單shàn
1.姓
單(Shàn)姓源出有二:
①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邑(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南)為甸內侯,因氏焉。於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餘代為周卿氏。據《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於單邑,故為單氏。又據《路史》記載,上古周朝時,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邑(在今河南省孟津縣境),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世代相傳姓單。
②出自北方少數民族複姓改單姓而來。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複姓可單氏、阿單氏、渴單氏,入中原後一併改為單姓單氏。
單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朝時周成王封小兒子臻到單地(今河南省濟源縣西南,一說現河南省孟津縣一帶)做伯,稱為單伯。臻的家族昌盛,在周朝的二十幾代君主中,都有單姓人在朝廷作大官。他們的後代就是今天單姓的來源。在古代,單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南。浙江省永康單氏,據《永康姓氏志·單氏》和方山腳《單氏宗譜》載,唐乾符年間(874-879年)有工部尚書單琰發族於雲南。至五世祖文林郎單宗化,登崇寧二年(1103年)進士,任金華正堂(縣令),任滿,約於宋政和年間卜居永康叢桂坊。至十七世祖單輔靖任建康學錄,不久轉任判官,生昂、昱、昴。單昴由明經任寧安通判,居何州。單昂任婺州醫官,單昱則於元末卜居永康城北三十里的方山南麓,為方山單氏之祖。單昂之後,廿八世祖單育又因大水為患,卜居城南長水,為水碓頭單氏之祖。永康單氏祖居地叢桂坊,屬古麗鎮。在“縣西北四十步”。始祖為單宗化,約在宋政和年間(1111-1117年)與子單昴卜居永康縣城叢桂坊。永康單氏聚居地方山腳,屬清溪鎮。始祖為單昱,約於元至正末年(1365-1368年)從縣城叢桂坊遷居方山之陽(方山腳)。上水碓,屬古麗鎮。始祖為單昴後裔單育,約在清雍正末年(1731-1735年)從縣城叢桂坊遷此(余略)。
詳細請參閱“單姓”條。
2、地名
單縣,在山東省西南部。
3、村落名
單莊村,坐落在江蘇省泰州市。這個村被一條曾經的大河一分為二,分別稱之為前單莊、後單莊。其中,前單莊屬於泰州市泰興市,而後單莊屬於泰州市姜堰市。
單chán
單于(chányú)
[chiefoftheXiongnuinancientChina]漢時匈奴人對其君主的稱呼。泛指外族首領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唐·盧綸《塞下曲》
單于使衛律治其事。——《漢書·李廣蘇建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並音丹。《說文》大也。
又《書·洛誥》乃單文祖德。《傳》單,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箋》單,盡也。《禮·郊特牲》惟為社事單出里。《鄭語》夏禹能單平水土。《晉語》單善而內辱之。
又《揚雄·甘泉賦》單埢垣兮。《注》單,周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母單縣。
又《廣韻》單復也。《正字通》單者,復之對也。《杜甫詩》歲暮衣裳單。
又《玉篇》一也,只也。《詩·大雅》其軍三單。《箋》大國之制,三軍以其餘卒為羨,單者無羨卒也。《禮·禮器》鬼神之祭單席。《史記·信陵君傳》今腳踏車來代之。《後漢·耿恭傳》以單兵固守孤城。
又《高彪傳》家傳單寒。
又姓。《廣韻》可單氏,後攺為單氏。
又《集韻》唐乾切,音壇。亦姓也。鄭有櫟邑大夫單伯。通作檀。
又《廣韻》市連切《集韻》《韻會》時連切,音蟬。《廣韻》單于。《前漢·匈奴傳》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單于然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卯曰單閼。《釋文》單音蟬,又音丹,或音善。
又《廣韻》《韻會》常演切《集韻》《正韻》上演切,音善。《玉篇》大也。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山陽郡單父縣。《注》師古曰:音善甫。
又姓。《廣韻》單襄公之後。《史記·儒林傳》桓生單次。《注》單音善,單姓,次名。
又人名。《書序》咎單作明居。《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注》單音善。
又《集韻》齒善切,音闡。與嘽同。詳後嘽字注。
又《集韻》黨旱切《正韻》多簡切,音狚。《集韻》本作亶,多谷也。一曰誠也,厚也。《書·洛誥》乃單文祖德。《釋文》單音丹,又丁但反,信也。《詩·小雅》俾爾單厚。《傳》單,信也,或曰厚也。《釋文》單,毛音都但反,鄭音丹。
又《周頌》單厥心。《傳》單,厚也。《釋文》都但反。
又通亶。《史記·曆書》端蒙單閼二年。《注》單閼,一作亶安。
又《集韻》徒案切,音憚。與同,狐,邑名。
又《集韻》《正韻》並之膳切,音戰。單至,輕發之貌。
又《集韻》《韻會》並時戰切,音繕。單父,邑名。 亦姓。
外文解釋
單shan
1.a Chinese family name
單dan
1.one;single;individual
2.ofanoddnumber
3.singly;alone
4.only;solely
5.simple
6.thin;weak
7.(ofclothes)unlined
8.aslipofpaper
9.abill;alist
單chan
1.the chiefof the Huns(acommontermduringtheHanDynasty)
佛學解釋
單
禪宗叢林用語。原意指記錄文書的紙片或書札。有名單、單位、鄰單、眠單、草單、差單、經單、單帳、日單、旬單、月單等種類。然其意義,頗多引申。茲略述如下:
(1)名單:又稱為單。即書寫各自名字的紙片,用來貼置於僧堂內各人之座位、床位,一般多用紅色。如《敕修百丈清規》卷三〈住持章〉請喪司職事條下雲(大正48·1128a):“見職知客接外客,喪司合千人仆,排單揭示。”《叢林兩序須知》〈西序〉知客須知條下雲(卍續112·155下):“在寺及新到僧眾,有懇求進堂者,預先引拜方丈,給出單票,然後送入,白維那安單。”
(2)單位:亦稱“單”。原指揭貼名單之處,後轉指其場所。即僧堂內各人之座位、床位。一般僧堂之床位,寬三尺,其上有三條木椽,長六尺,加上床前之單板(床前所置之板)一尺,合七尺,故稱床位為“三條椽下七尺單前”。又,禪僧至僧堂,請求止住該寺,稱為“掛單”;辭別寺院而他去,稱為“起單”。或稱“抽單”;若犯戒被擯出寺,稱為“遷單”;若擅自離寺(不告而別),則稱“溜單”。
(3)鄰單:即一單位之左右鄰。如《敕修百丈清規》卷六〈大眾章〉日用軌儀條下雲(大正48·1144b):“入眾之法,睡不在人前,起不落人後,五更鐘未鳴,輕輕抬身先起,將枕子安腳下,未要拗,恐驚鄰單。”又雲(大正48·1145a):“若自噴嚏,當以衣袖掩鼻,不得抓頭,恐風屑落鄰單缽中。”
(4)眠單:指臥具。棉被則稱被單。《永平清規》卷上〈辨道法〉雲(大正82·324b):“聞開大靜,以兩手執被兩角而把合,縱折而作兩重,次又縱折而作四重,次向內橫折而作四重,都計十六重也。以安眠單之奧頭,次疊斂眠單于被下。”
(5)草單︰指安居用的戒臘簿,即戒臘牌之稿本。《敕修百丈清規》卷七〈節臘章〉夏前出草單條下雲(大正48·1150b):
“叢林以三月初一日,出草單,見後,方丈止掛撘,堂司依戒臘牌寫僧數,令行者先呈首座,次呈住持,兩序掛僧堂前,備卓子列筆硯於下,凡三日,皆齋後出,或有差錯,請自改正。”
(6)差單︰又稱差帳。即揭示分配職務之名單。由輪差僧簿逐次差定。如《敕修百丈清規》卷一〈祝厘章〉聖節條雲(大正48·1113c):“依戒具寫差單,排定日分。”
(7)經單:法會時,為告知大眾讀誦之經名,將經名書寫於黃紙上,即稱經單。
(8)單帳:指單式之記帳。即記載所有道具調度之品目的名單。《敕修百丈清規》卷三〈住持章〉唱衣條下雲(大正48·1129b):“眾散,各自照價持標取衣,三日後,不取者,依價出賣,造單帳,唱衣古法。”
(9)日單:即記錄每日收支之卡片。
(10)旬單:即每十日記錄一次的出納單。
(11)月單:即每月之出納記錄卡。
《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兩序章〉副寺條雲(大正48·1132c):“令庫子每日具收支若干,僉定飛單呈方丈,謂之日單。或十日一次結算,謂之旬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