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回族,出自元朝時期賽典赤?贍思丁的長子納速拉丁,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中的喇姓,多取自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的長子納速喇丁的“喇”字。
據文獻《陝西通志》記載:“元朝初,貴族納速喇丁,子孫甚多,分為納、速、拉(喇、喇)、丁四姓,居留各省。”
喇氏是由回祖先祖賽典赤?贍思丁·烏馬爾的長子納速喇丁的名字取諧音漢字演變而來,回族稱為喇氏正宗,同宗同源的還有剌氏、拉氏,讀音作lá(ㄌㄚˊ)。
第二個淵源:源於維吾爾族,出自蒙古汗國初期維吾爾族巨商奧都喇合蠻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改姓為氏。
據文獻《陝西通志》記載,“元朝初,奧都喇合蠻之後裔姓喇”。
奧都喇合蠻,亦稱諤多拉哈瑪爾,原為中亞畏兀兒籍(新疆維吾爾族)巨商,後為大蒙古汗國第二任可汗窩闊台執政時期的嬖臣(寵臣)。
大蒙古汗國初期,蒙古族官員的貪污腐敗與其武力一樣,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厲害的。
當時蒙古汗國的繁重賦稅,是促成貪污腐敗的要素之一。蒙古汗廷最初採取包商制來攫取賦稅,第二任大汗窩闊台執政時期,曾打算把蒙古汗國的賦稅以一百四十萬兩白銀包給漢族巨商劉廷玉,受到相國耶律·楚材的極力反對,才算作罷。可是不久,中亞畏兀兒籍巨商奧都喇合蠻提請出價二百二十萬兩白銀包攬全國稅收時,窩闊台又怦然心動,終於包稅於他。
自此以後,每一位蒙古大汗除了四處擴張征伐外,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財稅的攫取上,諸汗不知道鼓勵生產,只知道無節制地剝削。直到元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元成宗曾努力整頓吏治,結果一次就有一萬八千四百七十三個貪官被撤職。然而鐵木爾在滿朝皆貪的局勢下不能堅持下去,其後任大汗復行放任,以致於每個蒙古族官員都是百萬富翁。
木亦堅汗(元太宗)孛兒只斤·窩闊台十二年(宋理宗趙昀淳祐元年,公元1242年),窩闊台去世,繼承者庫裕克汗(元定宗)孛兒只斤·貴由年幼,由窩闊台的哈敦(皇后)乃馬真氏臨朝聽政,奧都剌合蠻用重金賄賂乃馬真,乃馬真貪財,遂擢升奧都剌合蠻為蒙古汗國相國,無論大小政務,悉聽裁決。
奧都喇合蠻得到極大的權柄後,整個蒙古汗國的滿朝文武官員都奉迎獻媚於他,只有三朝老臣耶律·楚材敢與他面折廷爭。
有一次,乃馬真將起草詔書使用的印璽和白紙都交給奧都剌合蠻,讓他辦事自己填寫用印就行了,不必啟奏她。耶律·楚材認為不妥當,立刻上奏乃馬真,說:“天下者,先帝之天下。朝廷有憲章規矩,現在您要破壞它,老臣不敢接受這個指示。”乃馬真自知理虧,只得將交給奧都剌合蠻的印璽和白紙收回去。
過了不久,乃馬真又降懿旨,說:“凡是奧都剌合蠻提出的建議,想要辦的事情,各部官吏都要按照他的意見起草命令,不照辦者,就把他的手剁下來。”耶律·楚材接到乃馬真的旨意後,再一次上殿抗爭。他對乃馬真說:“國家的典章制度,先帝都交給老臣我負責,與各部官吏沒關係。奧都剌合蠻的建議如果合理,我自當按照他的意見辦理,如果建議不合理,就不能辦。老臣死且不避,何況剁手呢!”
乃馬真聽後很不高興,拒絕接受耶律·楚材的意見。為此耶律·楚材當即滔滔不絕,爭辯不已,最後大聲說:“老臣侍奉太祖、太宗皇帝三十餘年,沒有辜負國家,皇后難道能以無罪殺害老臣嗎?”乃馬真雖然很生氣,但在忠誠剛直的三朝元老重臣耶律·楚材面前,不得不深深地表示敬畏,只得宣布所降懿旨作廢。
直到公元1246年庫裕克汗(元定宗)孛兒只斤·貴由執政,為平定朝廷內外的不滿,以“貪污過巨”之由,將管理著大蒙古汗國中國行省的財政大臣奧都刺合蠻處死,以馬合謀·牙刺連赤取代之。
奧都喇合蠻被斬之後,其眾多的後裔子孫四散,多改為漢姓喇氏,讀音作yáo(ㄧㄠˊ);亦有改姓為拉氏、剌氏者,讀音作lá(ㄌㄚˊ)。
第三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阿剌剌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①元朝時期蒙古七十二姓中有“阿剌剌氏”,元末明初遷至烏喇地區(今吉林永吉)。後有滿族亦引以為姓氏,簡稱阿喇氏,滿語為Ala Hala,漢意為“山崗、大阜”,後多冠以漢姓喇氏、剌氏等,讀音作lá(ㄌㄚˊ)。
②元朝時期蒙古七十二姓中有”外剌氏”,世居精奇里江地區。明朝末期舉族歸附後金政權,佟·努爾哈赤賜其姓氏為剌氏,亦有稱喇氏者,讀音作lá(ㄌㄚˊ)。
第四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豁羅剌思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元朝時期蒙古豁羅剌思部,以部為氏,世居察哈爾地區。後有滿族亦引以為姓氏,改稱瑚拉巴斯氏,滿語為Hulabas Hala,後多冠以漢姓喇氏、剌氏等,讀音作lá(ㄌㄚˊ)。
第五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族札只剌氏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札只剌氏,又稱札答蘭氏、茶赤剌氏,扎賴氏,為成吉思汗之勁敵札木合的後裔,世居錫喇塔拉地區。後有滿族亦引以為姓氏,改稱扎賴氏,滿語為Jalai Hala,後多冠以漢姓喇氏、剌氏等,讀音作lá(ㄌㄚˊ)。
第六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古女真族諳石剌氏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諳石剌氏源於金國女真部,以姓為氏,為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扎庫木地區。在滿清王朝時期改稱烏什拉氏,滿語為Usira Hala,後多冠以漢姓喇氏、剌氏等,讀音作lá(ㄌㄚˊ)。
第七個淵源:源於鄂倫春族,出自古鮮卑族後裔鄂倫春魏拉依爾氏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鄂倫春族魏剌伊兒氏,世居精奇里江地區。後有滿族亦引以為姓氏,改稱魏拉依爾氏,滿語為Weilalr Hala,後多冠以漢姓喇氏、剌氏等,讀音作lá(ㄌㄚˊ)。
第八個淵源:源於達斡爾族,出自古契丹族後裔扎剌赤兒氏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達斡爾族扎剌赤兒氏,又稱扎喇亦爾氏,源於元朝時期的扎剌赤兒部,以部為氏,乃元朝太師木華黎的後裔,世居烏魯特、察哈爾地區。後有滿族亦引以為姓氏,改稱扎拉爾氏,滿語為Jalar Hala,後多冠以漢姓喇氏、剌氏等,讀音作lá(ㄌㄚˊ)。
第九個淵源:源於滿族,出自古女真族扎剌兒氏族,屬於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扎剌兒氏,源出元朝時期女真扎剌兒部,又稱查拉里氏、賈拉喇氏,以部為氏,為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瓦爾喀、烏拉、扎庫木等地區。滿清時期改稱扎拉哩氏,滿語為Jalari Hala,後多冠以漢姓喇氏、剌氏等,讀音作lá(ㄌㄚˊ)。
二.遷徙分布:
文獻《回教民族說》中注釋,喇氏回族主要分布在甘肅省的臨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陝西省的喇家村、四川省的廣元縣、彭縣,河北省的唐山市等地。
三.郡望:
高昌郡:即新疆吐魯番地區。
四.歷史名人:
喇萬英:(公元1949~今),河北唐山人。著名醫學教育家。
教授。
1976年畢業於華北煤炭醫學院,留校到附屬醫院中醫科工作。 1981年晉升為主治醫師,1993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1998年晉升為主任醫師。
歷任中醫黨支部書記、中醫科副主任、中醫教研室副主任,現任中國中醫藥學會微量元素分會理事。
主持研製的通脈降脂膠囊,已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中醫醫療工作中,解快過複雜的技術難題,套用中醫的理、法、方、藥,治療高脂血症、動脈硬化,冠心病、急慢性腎炎、腎盂腎炎、泌尿繫結石、肝膽結石、膽囊炎、結腸炎、癲癇、腦萎縮、足脛腫等疑難雜症方面取得了較好療效,曾多次參加國際及全國性學術會議,在唐山地區和煤炭系統有較大影響。
主編著作《單味中草藥臨床套用》,《中醫百家新論》、《臨床微量元素學》等十部,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中中西醫合(以活血膠整為主)治療眼內出血,於1996年獲河北省科技成果一項,獲唐山市1997年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出版的《有毒中草藥大辭典》獲河北省1997年科學技術進步獎。
相關詞條
-
納喇姓
納喇姓源於古女真族、蒙古族、高麗族納喇氏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納喇氏,亦作那拉氏、納蘭氏、納拉氏,是滿族先世最早的著姓之一,源出女真族最古老的姓...
姓氏淵源 葉赫納喇氏 烏喇納喇氏 哈達納喇氏 輝發納喇氏 -
布達喇姓
布達喇姓,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布達喇氏,亦稱布達拉氏,滿語為Budala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後多冠漢姓為布氏、達氏。
姓氏淵源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相關詞條 -
碧喇姓
碧喇[碧喇、必喇,讀音作bì lā(ㄅㄧˋ ㄌㄚˇ),滿語為Bila Hala]。源於滿族,出自金國時期女真族必蘭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
都拉喇姓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改永吉州為吉林廳。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將吉林府改為吉林縣。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改吉林縣為永吉縣,同...
-
他塔喇姓
"---他塔喇氏家譜 ---他塔喇博爾康
歷史 郡望 文獻 名人 -
崇吉喇姓
1958年9月27日,經中共吉林省委決定,永吉縣屬於吉林市管轄的吉林行政區。 1966年2月市、地分設,永吉縣屬於永吉專區管轄。 1969年5月市、地合...
-
察喇覺羅姓
察喇覺羅[察喇覺羅,讀音作chá lā jué luó(ㄔㄚˊㄌㄚㄐㄩㄝˊㄌㄨㄛˊ),滿語為“Calagiolo”]。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
喀喇汗王朝
喀喇汗王朝(Qara Khanid)是由民族建立的,位於中亞地區和我國新疆西部的一個國家,在其強盛時期為強大的中亞帝國。極盛時期,據有東起庫車,東南起羅...
簡介 名稱 歷史 政治 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