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泉茗茶

商南泉茗茶

商南泉茗茶最初叫“毛尖”後定名“泉水清”茶,該茶外形細嫩顯毫,具有嫩栗香、滋味鮮醇、葉底黃綠明亮,屬半烘半炒的高檔優質綠茶,故將原名改為“商南泉茗”。

詳細信息

商南泉茗茶產于山勢峻峭、翠峰疊嶂、雨熱同季,具有獨特的山地小氣候特徵的商南縣,商南縣位於秦嶺山脈的莽嶺、新開嶺和鄖西大梁山交匯處,屬北亞熱帶季風型半濕潤氣候類型。是中國北部新型的優質茶葉產區。茶葉產區內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叢林密布,遠離工業區,無酸雨、農藥、大氣污染,土壤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茶葉生長周期長,富含各種活性分子,品質上乘。 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造就了商南茶“香高、味濃、耐泡”的獨特品質。具有"湯色明亮、香氣濃郁、爽口爽心,回味甘甜"的顯著特點。“商南泉茗”系手工揉制,外形緊嫩,條索均勻,湯色黃綠明亮,回味甘甜,香氣襲人。與省內名茶“漢水銀棱”、“秦巴霧毫”、“紫陽毛尖”齊名,成為商洛一枝奇葩。

奠基人

商南茶葉奠基人張淑珍,張淑珍,中等個兒,身體微胖。走起路來風風火火,辦起事來認認真真。商南的山山水水遍布她的足跡,鄉村的苗圃茶山疊映著她忙碌的身影。這位生在中州平原,畢業於西北農學院的大學生,在60年代初自願來到商洛山中,用人生最美好的40餘載年華,譜寫了一曲曲凝結著心血、汗水和生命的綠色樂章。 1962年張淑珍到距縣城50多公里的水溝鄉搞幼林普查,在一塊墳地里發現了9株茶樹,她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驚喜地認定:“商南能種茶,我一定要在這裡培育出世上最好的茶葉,讓商南人喝上自己的茶。”從此,張淑珍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了茶,她曾頂烈日,一鋤一鋤地開挖試驗田,一挑一挑地擔水澆茶苗。

為了茶,她曾在隆冬寒夜茶山上的窩棚里聽到過令人毛骨悚然的狼嚎。

為了茶,她曾經歷了大雨滂沱,渾身淋透險被洪水捲走的驚人遭遇。

為了茶,她曾多次帶病上山,飽嘗過無數次試驗失敗的痛苦。

為了茶,母親病危,妹妹連拍3封電報催她赴開封探母,她卻因進行豐產茶園試驗忙得不能脫身。

為了茶,她曾一次又一次放棄了妹妹在開封、丈夫借調到西安後為她聯繫好的工作,死心塌地在商洛山中“安家落戶”。

製作特點

商南泉茗茶產於生態環境良好,無污染,不施農藥的商南縣部分茶場,以穀雨前採摘茶樹的一芽一葉而展葉為原料,在嚴格選料的基礎上,經適度攤放,殺青、清風、初炒、做形起毫,烘焙等揀剔包裝等工序精製而成,屬半炒半烘半機械化生產的高檔捲曲形綠茶。外形緊細彎曲,白毫顯露,湯色嫩綠,清澈明亮,滋味鮮爽,回甜,栗香濃郁持久,葉底黃綠明亮,曾獲中國西部名茶評比“陸羽杯”大獎。陝西省名茶評比多次獲得一等獎,省茶葉協會推薦飲品,2006年獲陝西省名牌產品稱號。具體製作方法如下: 一、嚴格選料

要求各級鮮葉的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至一芽二葉初展,單片葉不得超過5%,碎葉、魚葉和紫芽種葉,特別是老葉要注意揀剔去掉,嚴禁帶有“馬蹄子”和各類夾雜物。不採雨水葉,露水葉,病蟲葉,採摘鮮葉時一律要求用竹籃盛裝,隨采隨放入籃中,不能在手中緊握,竹籃的鮮葉不得用力壓實,要及時交到場部。

二、適度攤放

適度攤放是保證茶葉品質的需要,但時間最長不能超過12小時,否則將嚴重影響質量。

1.鮮葉攤放要求場地及用具潔淨、陰涼、通風、避免陽光直射。

2.攤放厚度不超過15cm,且每隔兩小時用手輕輕翻動一次,攤放過程中嚴禁腳踏或受壓,以免造成損傷致使紅變。

3.按鮮葉質量和時間先後分別攤放,先採先制,要儘量避免雨水葉,一旦出現要薄攤勤翻,待表面水除去後,方可付制。

三、殺青

1.用6SST—30/40連續滾筒殺青機,每次利用殺青機作業前,必須較長時間的預熱滾筒確保吸收足夠熱源。避免每次投葉產生筒壁及筒體尾部粘葉現象。預熱必須啟動滾筒運轉,以防止筒體受熱變形。

2.當滾筒達到殺青溫度時,即滾筒內空氣溫度達到110℃—120℃左右時,才能投葉作業。

3.殺青時間的確定:將鮮葉或類似物質,從進料盤投入滾筒,測定排出滾筒的時間,可通過機架前端手輪絲桿機構改變滾筒傾角調控殺青時間長短,殺青時間根據不同名優茶、鮮葉嫩度、水分多少確定,以殺青適度為準,一般春茶為2分鐘。

4.每批鮮葉投葉結束後,約經一半殺青時間內,應腳踏出葉端機架、使滾筒急劇傾斜,快速排出殺青葉、防止焦葉、爆點。

四、清風

用簸箕接到殺青葉後,迅速簸揚十餘次,使葉間溫度和蒸氣散發,揚除碎片碎末,以免造成葉色變黃,香氣和滋味爽度下降,同時安排專人揀剔老葉及夾雜物

五、初炒

主要目的一是可彌補殺青不足,不勻;二是散發水分,因此鍋溫應先高后低,由100℃左右逐步降至80℃,操作上前期同殺青,悶炒與抖炒相結合。但很快改為抖炒。炒至三成乾即葉色變暗,粘性變小,手握成團,拋之即散時即可做形起毫。

商南泉茗茶

六、做形起毫

1.做形

此時鍋溫掌握在70℃左右,方法是:待茶柸受熱均勻後,雙手將茶捧在手心中,運用掌力,沿順時針方向轉搓揉、不斷抖散茶塊,不斷換葉,並隨著水分的散失,不斷加大用力(由輕到重)。約經10—12分鐘條索緊結,茶條開始變硬時便開始搓團。

2.搓團的主要目的是使緊結的茶條變彎曲,近似螺形,其方法是將葉子攏在兩手中心,五指稍併攏,始終沿順時針方向搓揉四、五次成一團放入鍋中,讓其定型,再搓第二團(一鍋分三、四團)。搓完後一道解散,抖開散發水分,再搓再解塊,約經五分鐘便進入起毫。

3.此時鍋溫應穩定在60—70℃手勢基本與搓團相同,利用掌力使茶葉間相互摩擦,隨著茶葉不斷乾操,用力則應逐步減小,待茶條緊結彎曲,有刺手感時即可出鍋。 七、揀剔去末

出鍋後的茶葉應首先簸揚去掉碎末,然後稍作攤放,使葉內水分分布均勻,便於乾燥一致,在攤放的同時,必須安排專人揀淨老葉、花蕾“馬蹄子”等雜物。

八、烘焙

選用6CHP—60三斗烘焙機,溫度計指針穩定在100—110℃熱風溫度60—70℃翻動動作儘量輕、勤。

編輯本段回目錄商南泉茗-栽培及管理技術

栽培及管理技術

茶園管理上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從粗放型管理向綜合生態型轉變。茶園管理實行林、田、路、水綜合治理。灌溉現有霧噴、滴灌;修剪方面,根據氣候、生產實際,適時進行機械化修剪;廣施有機肥(餅肥),增加土地肥力,種植綠肥,推廣菌肥。採取生物綜合措施消滅病蟲害不施任何農藥,引進抗性較強品種,防止凍害和病蟲害。根據商洛的自然條件和氣候特點,在新建茶園和栽培管理上也有所不同。 ⑴規劃: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在茶樹適生區選擇交通便利、坡度在25度以下、背風向陽、土壤母質以頁岩、片麻岩為主,且呈弱酸性無石灰反應的粗骨性黃棕壤、棕壤的地塊。

⑵整地:所在規劃地塊要求施工前按照設計密度拉線定距,按帶距1.5米左右,寬1米的反坡台面整地。在商南縣當地編有順口溜:等高線、澆山轉,內低外高1米寬,土層不少於1尺厚,茶籽點在正中間。

⑶播種規格:種子要選用當年生霜降後採收的飽滿、無霉變的種子。反坡梯田上將種子點播在中間,在緩坡上多採用單行條播,行距1.3-1.4米,穴距30cm,每穴點種5-8棵,每畝需種量約20公斤。

⑷幼園管理:茶苗出土時的高溫少雨和凍害是北方茶區新建茶園的兩大“天敵”,對此我們採取了兩種措施,一種是在播種當年不除草,利用雜草來遮陰和保溫,第二年春季氣溫回升後再進行耕鋤和施肥,另一種措施是在距播種行30cm處播種一行黃豆遮陰,冬季用培土來保溫。3年齡幼樹需要定苗,每穴定苗三株,去弱留強。

沏茶的步驟

沏茶的步驟大致可以總結為:燙壺、置茶、溫杯、高沖、低泡、分茶、敬茶、聞香、品茶九個步驟,具體介紹如下:

商南泉茗茶

一、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為度。

三、溫杯: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沖: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五、低泡: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為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為度。

七、敬茶:將茶杯連同杯托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為敬茶。

八、聞香: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嘗,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關於煮水時“湯候”的掌握,應以水面泛“蟹眼”汽泡過後,“魚眼”大汽泡剛生成時沏茶最佳。同時應注意煮水時宜“猛火急燒”,忌“文火久沸”。當沏茶的水的酸鹼度PH值大於5時,會形成茶紅素鹽,使茶水顏色變深發暗,甚至使茶水喪失鮮爽感。井水中一般溶解的鹽類較多,水質硬,故不宜沏茶。河水鹼性較小,泉水鹼性最小,因此泉水沏茶最好。

茶葉中的胺基酸對人有好處,它在水溫60度時就能溶解,維生素C在水溫超過70度,就要受損,茶單寧喝咖啡鹼在水溫70度時就溶出,水溫再高,茶的味道就過苦澀,因此水溫最好保持在70-80度之間,因此,將開水灌入暖瓶,再用來沏茶比較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