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甄(1630~1704)
正文
中國清初思想家。初名大陶,字鑄萬,號圃亭。四川達州(今達縣)人。從小隨父居住吳江。順治十四年(1657)舉人。曾做過10個月的山西省長子縣知縣,任職期間,“導民樹桑”,頗有成績。去官後,“僦居吳市”,著書不輟,度過了一生。唐甄的主要著作是《潛書》。唐甄是清初經世致用之學的積極倡導者,他認為儒家不應只講心性,不談事功。他在《辨儒》一文中說:“儒之為貴者, 能定亂除暴, 安百姓也。若儒者不言功……何以異於匹夫匹婦乎?”在哲學上,唐甄“宗陽明良知之學”,是個主觀唯心論者。他認為“天地萬物在我性中”,主張充分發揮性的作用,去建立事功。他還提出“道貴通,通由於明。道貴變,變由於通”的樸素辯證思想。唐甄的社會政治思想具有某些近代民主思想的因素,他對封建專制君主進行猛烈的抨擊,說:“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他反對把帝王神化,認為“天子之尊,非天神也,皆人也”。他把所謂愚忠愚孝看作是一種“祟”,提倡“破祟”;要廢除這種精神枷鎖。他反對把儒家經典神聖化,視《詩》與《春秋》為“家人之言,閭巷之語”。唐甄揭露了封建專制下的社會嚴重不平等現象,提出了“天地之道故平”的平等思想。唐甄主張富民,認為“財者,國之寶也,民之命也;寶不可竊,命不可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