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槐秋

唐槐秋

唐槐秋(1898-1954),原名震球,中國戲劇活動家、演員、導演。湖南湘鄉人。早年赴法國學習航空機械。1925年回國,參加南國社及廣東戲劇研究所。1933年組織中國旅行劇團,演出中外名劇,對推動演劇職業化,提高話劇演出藝術水平有較大影響。建國後擔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導演。1954年病逝。

基本信息

生平

唐槐秋 唐槐秋
唐槐秋 唐槐秋
唐槐秋 唐槐秋

湖南省湘鄉縣(今湘鄉市)人,1898年10月14日生於湘鄉縣興仁鄉一個仕宦之家。1911年至1916年在日本留學,畢業於東京成城中學。1919年輾轉法國留學,在華爾曼航空專科學校攻讀。1925年回到上海。當時在國外專攻航空的中國學生寥若星辰,其父是譚延闓的朋友,所以各地競相禮聘。恰在此時,他與舊友歐陽予倩、田漢邂逅重逢,從此改變了他的生活道路,開始了畢生艱苦的粉墨生涯。田漢贈詩中曾有“甘擲衣冠稱戲子”之語,指的就是這回事。1926年他在上海與田漢合作,創辦南國電影劇社,參加了未完成的影片《到民間去》的拍攝,演出了《蘇州夜話》、《名優之死》等話劇。他是南國社的主要骨幹。1929年初,應廣東戲劇研究所所長歐陽予倩之邀,到廣州任該所的劇務主任和該所附設的戲劇學校教務主任。1933年冬,在既無資金又不願讓官方作後台的情況下,他全憑自己的熱情和勇氣,以及話劇界朋友們的支持,赤手空拳在上海創辦了中國旅行劇團。當時,中國人民正遭受著軍閥混戰和帝國主義侵略的無窮苦難,話劇作為西洋藝術被介紹到中國來,能夠欣賞的觀眾並不多。他不計成敗得失,偕同妻子關靜、女兒唐若青投入了這個開始僅幾個成員的小劇團。經過慘澹經營和夥伴們的共同奮鬥,“中旅劇團”這個純粹的民間職業話劇團走南闖北,蹤跡遍及平、津、滬、寧、漢和香港等地,努力支撐了14年之久,終於闖出了一條路,擴大了話劇的影響,推動了話劇的職業化。他導演、主演的許多重要劇目,在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培養了大批話劇人才,如舒繡文、藍馬、白楊、陶金、孫道臨備等人。著名話劇演員孫景璐曾說:“我是唐槐秋先生指引下開始了藝術生涯的。”他和電影界的關係密切。1933年2月,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在上海成立,他當選為執行委員。在《都會的早晨》、《失戀》、《桃李劫機》、《大地之花》、《孔夫子》、《洪宣嬌》、《大雷雨》等影片中,他均演過主要角色。

唐槐秋 唐槐秋

抗日戰爭期間,由於他在淪陷區組織演出進步劇目,在北平和上海兩次被日軍投入監獄,身體備受摧殘,他不怕利誘威逼,表現了一個愛國者的崇高氣節。田漢讚揚他“開荒播種三千里,茹苦含辛二十年”,“矢傲滿身猶戰鬥,湖南端的出蠻牛”。

全國解放後,他在北京中國戲曲研究所任導演科長,參加過《兵符記》的導演。1954年4月25日逝世,終年56歲。

1984年11月,中國戲劇家協會為紀念中國旅行劇團成立50周年暨著名戲劇家唐槐秋逝世30周年,專門召開了紀念會。陽翰笙、曹禺在發言中都稱他是“中國話劇事業的開拓者”。

年表

唐槐秋 唐槐秋

1898年10月14日生於湖南湘鄉。14歲留學日本。

20歲畢業於東京成城中學。後又留學法國學航空。

1925年畢業回國,與田漢相識,開始戲劇生涯。

1926~1928年,參與了從南國電影劇社到南國社的全部戲劇活動,主演了《到民間去》、《蘇州夜話》、《名優之死》等一批電影和話劇。

1929年到廣州擔任廣東戲劇研究所的劇務主任和附設學校的教務主任。

1933年底唐槐秋辦起了以“民間、職業、流動”為特點的中國旅行劇團。

1934年3月,在南京首演《梅蘿香》,敲響了話劇職業化的開場鑼鼓。同年7月,率中旅北上,在北平演出《茶花女》、牛大王、《女店主》、《英雄與美人》、《天羅地網》、《復活》、《委曲求全》、《雷雨》等中外名劇,培養了唐若青、陶金、趙慧深、白楊、戴涯、藍馬等許多優秀演員,為以後的中國話劇發展作出了貢獻。

唐槐秋 唐槐秋

1936年,唐槐秋率領中旅回到上海,創造了“話劇賣座之盛超過電影”的記錄。1937年抗戰爆發,率中旅在武漢、香港演出救亡戲劇。

1939年冬,中旅回到已經淪為“孤島”的上海,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再率中旅北上。

1945年9月,他滿懷振興中旅的希望,奔向南京,但拒絕官方津貼。

1947年初,中旅被迫解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唐槐秋在中國戲曲研究院擔任京劇導演。

1954年4月25日逝世於北京。

評價

唐槐秋是現代戲劇史上有影響的演員和導演。他塑造的周朴園、潘月亭、文天祥等形象得到高度評價。作為導演,他長於運用線條、角度展示畫面,揭示人物關係與劇作內涵,《雷雨》是他導演的代表作。唐槐秋還在電影《桃李劫》、《孔夫子》中擔任重要角色。

個人榮譽

作為演員,曾經拍攝過的電影: 1、洪宣嬌(1941)

2、孔夫子(1940)....孔夫子

3、大地之花(1939)....馬英

4、桃李劫(1934)

5、都會的早晨(1933)....黃夢華

6、失戀(1933)

7、到民間去(1926)

職業劇團拓荒者

“一個怪念頭,害了他一輩子,卻使他青史留名。”這是話劇研究者洪忠煌對中國第一個職業劇團——中國旅行劇團創始人唐槐秋的評價。

唐槐秋 唐槐秋

唐槐秋於1898年10月14日誕生於湖南湘鄉的一個仕宦之家,法國留學期間,他迷上 了話劇。他看到許多歐洲的旅行劇團連演員帶布景、道具都用汽車裝載,甚至連“舞台”也自行攜帶,往返在平坦的公路上,隨時都可以招徠觀眾,開闢“露天劇場”舉行公演,這種“自由劇院”,很富有羅曼蒂克氣息,“在中國為什麼不組織這樣一個劇團呢?”回國後的唐槐秋深感話劇必須從學校走向更廣大的市民社會,必須使話劇的創作和演出進入文化市場而成為真正的職業。

1933年11月,他在上海創辦了中國旅行劇團(以下簡稱“中旅”),有成員6人。“中旅”剛開始多在北京、天津演出。它首次赴津公演9天,總計18場,共11個劇目,票房收入很高,唐槐秋曾經說:“此次可得進款3000元之譜,而開銷則不及2000元,經濟上不至失敗。”

1936年4月15日,唐槐秋帶著譽滿北方的話劇團回到了劇團誕生地上海。那時上海有許多放映電影和上演戲曲的影院和劇院,卻沒有一所專演話劇的劇場,因為話劇缺少觀眾,一向不賣錢。

“中旅”劇團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時任卡爾登大戲院經理的曾煥堂怕話劇沒有觀眾,和唐槐秋簽訂了一個“倒三七”契約,即劇場得大頭,劇團得小頭,而且不管演出售票情況如何都要保證劇場收益,如果劇場收入不足156元,則由劇團予以補足,演期限為10天。面對這樣的苛刻條件,唐槐秋接受了,他覺得卡爾登大戲院地處鬧市,是達官顯貴聚集之地,而且舞台設施精良,只要在這裡一炮打響,就能在上海打開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