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立軸,絹本,青綠設色,縱:101.9厘米,橫:54.7厘米。作者融匯了山水丘壑和人物動態, 闡明唐代山水畫已著意於生活與自然之交織、輝映,一派明媚春光景象。畫中山石用墨線勾勒輪廓,石綠渲染。畫樹、松已用交*取勢,整體勢態蔥鬱, 富有裝飾味,和有勾無皴的山石,起伏均勻的水紋,精麗工致的屋宇, 圖案形狀的夾葉,十分相稱,而且還可以看出其中吸取域外繪畫的跡痕。
畫家簡介
李思訓,651年生,716年逝世,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唐代書畫家。字建,作建景。宗室,孝斌子。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封彭國公。李邕碑稱“雲麾將軍”。工書法,尤擅畫山水樹石,筆力遒勁,格調細密。好寫“湍瀨潺涭、雲霞縹緲”之景,金碧輝映為一家法,鳥獸草木皆窮其態,還常用神仙故事來點綴幽曲的岩嶺。這種以青綠為質,金碧為紋的山水畫,富有裝飾性。源於隋代展子虔,繼承發展了六朝以來以色彩為主要的表現形式。朱景玄說他“國朝山水第一,列神品”。明代董其昌推之為“北宗”之祖。唐代張彥遠說:“山水之變始於吳(道子),成於二李”(李思訓、李昭道父子)。李思訓之畫風為後代金碧青綠山水者所取;子李昭道亦擅山水,創畫海圖。人稱他們父子為“大、小李將軍”。畫跡有《山居四皓圖》、《江山漁樂圖》、《群峰茂林圖》等17件。著錄於《宣和畫譜》。這件作品並非李思訓真跡,應是古代摹本。但從題材內容、表現技法方面看,都屬於李思訓流派,是研究李派山水的一件重要作品。
李思訓擅畫青綠山水,受展子虔的影響,筆力遒勁。題材上多表現幽居之所。傳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江帆樓閣圖》軸,畫遊人在江邊活動,以細筆勾勒山石輪廓,賦重青綠色,富於裝飾性。此畫雖今被認定為宋人手筆,但可以反映他的畫風。他的兒子李昭道,官至太子中舍人,也是著名的畫家,人稱“小李將軍”,秉承家學,亦擅青綠山水,風格工巧繁縟。
清人安岐認為此畫“傅色古艷,筆墨超軼,雖千里希遠不能辨其青綠朱墨,傳經久遠,深透絹背,有入木三分之妙,的系唐畫無疑,宜命為真跡”。安岐是位有眼光的鑑藏家,他的意見值得重視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