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九宵環佩”琴

唐“九宵環佩”琴

唐“九宵環佩”琴,琴為伏羲式,杉木斬成,木質松黃。此琴原為上海文史館館員沈邁士先生舊藏,後轉讓吳金祥先生處藏,早年流失海外。

說明:中國嘉德2003年春季拍賣會。 長120.5cm
琴為伏羲式,杉木斬成,木質松黃。配以蚌徽。白玉制琴軫、雁足,刻工精美。岳山焦尾等均為紫檀制,工藝規整。琴身髹朱紅色漆,鹿角灰胎,間以歷代修補之墨黑、朱漆等。琴身通體以小蛇腹斷紋為主,偶間小牛毛斷紋。琴底之斷紋隱起如虬,均起劍鋒,突顯比琴面渾古。究其原因,系此琴面仍可供按彈撫弄,若斷紋起劍鋒反礙事及易出雜音,故琴家每三數年便一小修,旨在磨挫其斷紋之劍鋒的原故。琴身頸腰之面底等均作唐琴獨有之圓楞減薄處理。龍池為圓形,鳳沼作細長之橢圓形,以漆作賠格。琴面以微隆起之勢成納音。龍池內有唐宮琴格式之寸許大字“至德丙申”隸書腹款。至德丙申為唐肅宗元年(公元756年),為中唐之始。琴背池上陰刻篆書“九霄環佩”,是為琴名;龍池下刻“清和”篆印,二印均為唐代原刻,尚有原填金漆痕跡。比照海內外公私藏家的唐琴,北京故宮博物院舊藏“大聖遺音”和北京琴家錫寶臣舊藏之“大聖遺音”,均有“至德丙申”款;遼寧省博物館藏之“九霄環佩”、中央音樂學院藏之“太古遺音”、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之“枯木龍吟”亦均有“清和”篆文方印。另有“汾陽後裔郭京家藏”和“東坡蘇軾珍賞”篆文印二方,篆刻時間略晚於唐代。此琴弦長112.5厘米,音質蒼古,為唐琴中佼佼者。此琴原為上海文史館館員沈邁士先生舊藏,後轉讓吳金祥先生處藏,早年流失海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