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概況
哈證族其實在上大學報選修課的時候,學生考慮哪門課會對自己將來求職有幫助。考取各種各樣的證書來為自己的簡歷增加砝碼,應該是“藝多不壓身”那句話的最好實踐者了。
《教師資格證》、《計算機等級證》、《中高級口譯證》、《會展高級設計師證》、《文秘證》……近日,滬上某知名大學中文系大二學生小凡拿著老師開具的考證清單,奔波於各類培訓班,忙得不可開交,“這個暑假要考五六張證呢”。
暑假來臨,不少高校老師為學生開選單,本打算“指導”他們利用暑假多拿“本本”,可不少學生卻反映,這張被大家戲稱為“十全大補湯”的選單,實在有些“營養過剩”,各種各樣的考證讓學生直呼吃不消。
事例介紹
暑假一到,小凡和同學們就收到了班主任精心製作的一張暑期安排表,其中一頁專門列出了學校附近的培訓機構以及證書、培訓地址、培訓費等詳細信息。“老師特別囑咐我們,證書總歸是多多益善的,所謂技不壓身,多考一張證,以後找工作一定能派上用場!”小凡對老師的“教誨”深信不疑。在老師的鼓動下,家在安徽的小凡捨棄了假期,參加了教師資格證的培訓班,成為校園中的留守一族。小凡所在班級約七成的學生都參加了各類培訓班,高校中“哈證族”的人數逐漸壯大。“人家假期里都去考證了,如果我不去,總覺得有點另類!”小凡道出了不少“哈證族”的心聲。該班學生小薛說,當今社會非常看重資格認證,不僅就業需要證書,即便是實習,公司也很重視證書。“像我們學中文的同學,不少人都是跨專業實習,誰會問你‘之乎者也’啊!還不是看你手中拿著多少口語證書、計算機證書,一些去外貿公司的,還得考金融方面的證書!”成為“哈證族”,小薛的確也有些無奈。
專家建議
資深職業規劃師洪向陽分析說,老師開具“考證清單”本身就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說明老師對職場行情缺乏理性的分析,同時在就業服務上,也缺乏對學生科學的指導。考證並非多多益善,其實用人單位也是要審查學生所持證書是否與崗位需求相關,所以,大學生要選適合自己的職業資格證書。在選擇合適的證書前,首先應該做一些有益的探索。這種探索可以通過實習去發現自己的職業傾向,包括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從而再決定考何種證書,補充哪方面的技能,要警惕過濫的考證成為自己的累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