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怪坡

哈密怪坡

在303省道距新疆哈密市區30多公里處有一個長約1000米的“怪坡”,汽車上坡,在不給油空擋的情況下,車將 向坡頂滑行,從坡底的零速度到坡頂時時速可達40公里。如果往地上倒礦泉水,水也是向坡頂倒流。哈密“怪坡”是在2006年6月偶然中發現的。關於它的成因眾說紛紜,比較認同的說法是視覺錯誤。

簡介?

“四力”?

自然界的力不外乎電磁力、萬有引力、強力、弱力四種。而後兩種只在基本粒子的尺度上發生作用。那么,假設怪坡坡頂有強磁場,能吸引車上的鋼鐵部件,可按文章提供的內容,水的受力方向並沒有異常,而車上坐的人的人體70%由水組成啊!再構想是萬有引力,也顯然無法自圓其說:連海洋的起潮力都可以在月亮、太陽那裡找到根源,這裡又是什麼質量在起作用呢?除非坡頂有個小小的黑洞。如果真那樣,塵土垃圾一定都會向山坡滑去。天一下雨,像正常情況下窪地會有積水那樣,坡頂就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水帽子。這可能嗎?

哈密怪坡哈密怪坡

結論?

看來,不能將此僅僅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這是科學上的大是大非問題。如果真有這個怪坡,我們基本的科學常識怕要推翻一大半,所有關於力學、物理學的教科書也許都要重寫。出自對科學的嚴肅態度和高度責任感,科技部決定立即派出攝製組飛赴瀋陽,親上怪坡,一鑒真偽。

相關新聞

拍攝時間

1994年元月10日,攝製組的汽車來到了怪坡現場。這是一座坡度平緩的小山,名叫響山。從山腳沿著一條道路上到山腰。據介紹,前面的路段開始轉為下坡,這便是名噪全國的怪坡。

為了便於觀眾抓住要領,我們在這裡先按《人民日報》的介紹,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OA表示從山腳到山腰的上坡路,AB轉為下坡路,BC繼續上坡。所謂怪坡就是指介於前後兩段上坡路之間的這段下坡路AB。

我們站在怪坡的起點向前望去,的確感到是一段下坡路。驅車前行,在20多米之後,確實有所謂下坡費力之感。轉過頭來再往回走,車也果真開始滑行,前幾十米頗有自動上坡的感覺。也許這便是許多人大呼眼見為實的原因。

考察實驗?

於是我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簡單測試工具,開始悄悄做一點最基本的考察。我們將一隻塑膠球和一隻鐵球並排吊起,看到兩根引錢完全平行,這個對比實驗表明,鐵球並沒有受到坡上磁力的吸引。我們帶來的指北針也反覆顯示,當地磁場沒有任何異常。接下去做的試驗同樣簡單,在所謂車往坡上滑的行程中,我們將隨身帶的礦泉水倒在地上,一個重要的事實出現了:水同樣往所謂的坡上流去,和汽車自由滑動的方向完全一致,根本不存在報上所說的水流和車輛滑行方向相反的情況。此時,怪坡已經導出了以下結論:在這裡,車往“高處”滑,水也是往“高處”流的。

那么,又究竟憑什麼證明坡的起點是高處,終點是低處;憑什麼認定這兩段上坡路間是一段下坡路呢?只能說憑感覺。那么,我們的感覺靠得住嗎?

攝製組架起了隨身帶來的經緯儀,開始進行最基本的實地測量。這本是常識範圍內的簡單操作。從一端遞次測量到另一端,用水平法、三角高程法經過反覆測繪,真相終於大白:這個感覺是下坡路的怪坡,其主體部分實際上仍是一段上坡。不過比它前後兩段上坡路坡度平緩得多罷了。

請看怪坡的實地測量圖:開始一段AD,確是20米左右的下坡路。隨後就慢慢變成上坡,人們將起初下坡,後來以上坡為主的道路AB當成了從始至終一貫到底的下坡。這就是怪坡之謎的謎底。

我們把攝像機架在怪坡中點,將雲台和托板調成水平,對怪坡從頭至尾做180度旋搖。此時清楚看到,坡的起點A在鏡頭的水平線以下,而終點B在水平線以上,和測量結果完全相同。 開著車又驗證一遍,也和測量結果絲毫不差。車無論從怪坡哪一端開始滑行,最後都會停在最低點D。怪坡處處嚴格遵守著已知的科學規律,這裡根本沒有一絲一毫可怪之處。 那么,為什麼這樣多的人都會產生錯覺呢?攝製組接著對箇中原因進行了探索。

大家知道,我們進行一切定向定位活動,總是離不開參照系的。怪坡處在兩段陡坡之間。從一端往前看,迎面是山。從另一端往後看,是路面和天空的交界線。加上四周全是傾斜的山坡,找不到一個可以作為基準的水平面。這種地形地貌的烘托,很容易引起視覺上的誤差。 如果說人們在不自覺尋找一種參照系的話,這裡唯一能夠當作尺度的,大約就是這些護欄、石柱了。

假設驗證?

我們開始著手考察這些對道路並無實際意義的石柱。從柱頂吊一根鉛垂線,馬上便能發現,原來每根石柱都不是垂直的,而是一律平行傾斜了大約5度。錯覺就這樣加強了。在生活習慣中,我們總是把柱子視為垂直的。一條水平的路如果柱子一律向左傾斜,我們便會感到這是一條左高右低的下坡路;反之,柱子往右傾斜,我們便會感到是一條右高左低的上坡路。現在,在坡度不大的情況下,沒人想到去懷疑歪的是柱子,自然就覺得斜的是道路了。

除了石柱的角度外,更能引人誤入迷途的是石柱的放置方法。怪坡開頭確有一小段下坡,此後才慢慢變成上坡。試想如果路邊的柱子都有同一高度,各個柱子頂端的連線自然就能如實描繪出道路起伏的狀況。怪坡之謎也會被人一眼看穿。而這裡,各處石柱的高度是不同的,設計者確定每根柱子長短的唯一標準是,必須使使它們各自的端點在一條直線上。這樣,道路先下坡後上坡的事實便被齊刷刷的柱子頂點所掩蓋了。人們誤以為柱子頂點的走勢就是道路的走勢。於是,後面一大段上坡被誤認為開頭一小段下坡的繼續延伸。

此外,怪坡製造者的一番苦心還可以在多處發現。在怪坡首端,右邊出發點比左邊返回到達點高出數十公分。原因何在呢?右邊墊高,是為了人們來到怪坡,放眼望去,第一印象便產生明顯下坡感。而左邊鏟低,則為了保證回來時靠慣性滑得更遠。

再譬如,若將怪坡像前面的路段一樣修成瀝青或水泥路面,照說摩擦力更小,滑行的效果會更好。但光潔的路面容易泄露真實的走勢,於是便保持兩邊高,中間凹的土路模樣。柱子根全用碎土石擁住、埋住,看不見顯示角度關係的交界線。也隱瞞了柱子在地面部分的真實高度。連那個雕像的底座也是蓄意做成歪的。這哪裡是什麼自然之謎,分明是一個人造之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