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歷史
和田,古稱于闐,早在公元前二十世紀就見於文獻記載,是著名的玉邑、絹都。
在今天和田市的東、西兩面各有一條河流,分別是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它們從崑崙山蜿蜒奔騰而下,在和田北面匯合為和田河,注入塔克拉瑪乾沙漠。
這兩條河以出產優質和田玉料而聞名天下,其開採歷史最早見於漢代文獻。《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漢使窮河源,出於闐,其山多玉石。”《漢書·西域傳》也說:“于闐之西,水皆西流,注西海;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源出焉,多玉石”。所謂“河源”,是指和田河的上游源頭,即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玉龍河又稱“白玉河”,多產羊脂玉,而喀拉喀什河多出墨玉,考古發現表明,約在公元前二十世紀,和田太就開始向東傳播。
和田玉按產出的情況可分為山料、山流水、籽玉三種,籽玉是指經過億萬年的地殼變動,將山料自然搬運至河中,經雪水沖刷及礦物質的侵蝕,自然的剝離,形成鵝卵狀.它以小塊居多,帶紅皮的籽料尤為珍貴.
玉龍河所產之玉,玉體如凝脂,精光內蘊,厚質溫潤,脈里堅密、聲音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