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弈

和弈

《和弈》是2010年3月1日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光華、陸占奇。 本書主要講述了中國勞動關係的演變及勞動關係的新聞評論。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勞動關係新聞評論集,還是一套將連續30年出版的“和弈”系列圖書的開篇之作。本書的出版意味著,以此為起點,勞動關係新聞評論的瞬時性與“和弈”系列圖書30年出版時間的延續性將交相輝映,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呈現其後30年間中國勞動關係演繹流變的歷史。

圖書目錄

總序

彭光華 許你30年——探索和諧勞動關係的規律之美

序言

陸占奇 言說的邏輯與發展的規律

第一部分 帷幕初啟

立法智慧將在法律實施中驗證

“央視瘦身”揭示事業單位用工困局

高額違約金:留人不易,留心更難

人力資源調整:合法化是前提和基礎

企業勞動法律思維亟待重塑

第二部分 激辯中國

一 政策法規

勞動契約立法:既為修正弊端,又為促進發展

期待特別程式產生特別效應

社保基本法帶來多少期待?

待遇向上看齊改革穩步推進

仲裁實體化建設是一場攻堅戰

服務實踐需要是效率源泉

問題意識有助於增強制度實施效果

服務農民工:沒有最高標準,只有更高要求

崗位質量提升重於就業數量增長

實現全面公平仍待醫保制度改革繼續深化

從“一突出”到“兩並重”:提升監察效能之舉

不能以犧牲法律換取“發展”

“實效性瓶頸”:工資集體協商的突破之路

不要讓制度設計缺憾矮化法律精神

福利剛性不應成為不合理保護的理由

遏制職業病危害不能止於強化監管

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寓意強烈民生關懷

新農保更重政府責任

規範央企高管薪酬體現社會公正

二 勞動契約

與法相悖難有管理效率提升

“無固定期限勞動契約迷惑”應有破有立

員工權益保護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底線

三 工傷認定

工傷認定決定書的價值取決於勞動者維權需要

“擴大性自殺”與法律自洽性執著的危害

用人單位“坐大”職業病診斷的根源是什麼?

擴大研究視野強化救濟職能

四 社保管理

社保管理:“堵”與“疏”需並重

從“自我儲蓄”到“普惠式保障”,進步的不僅是政策

擴大透明度或有利於強化監管

五 企業裁員

因抗爭產生工會逼近了工會的本質

改變競爭方式就是拓展生存空間

“不裁員”需輔以勞資合作意識

“職業醜人”警示:管理虛偽才是真正危機

制衡資本公正回歸

六 集體行動

大眾利益為集體行動劃定邊界

勞動條件向下競爭是誰的悲哀

計程車司機“罷運”需要制度梳理

通用汽車:企業利潤與勞工權益博弈的微觀樣本

七 規章制度

“偷菜”能否成為解僱理由有賴於制度細化

“失戀假”與“戀愛獎”價值幾何?

八 薪酬績效

應對金融危機更需和諧勞動關係

人性化溝通與透明的反饋最為關鍵,

高管限薪:遞延薪酬效果好於現付薪酬

“天價薪酬”:激勵作用何在?

高管薪酬該以何種方式與“國際接軌”

薪酬激勵:沒有“萬能鑰匙”,也非一勞永逸

實施績效工資是為了有效激勵

九 惡性事件

工傷保險制度應服務於一切勞動者

勞資衝突暴力化是一種最壞的博弈選擇

無視工人利益,必將引發危機

強勢企業文化遭遇弱勢勞工:一場雙輸的博弈

“行為不當”直指機制困境

“猝死”:“酷六”事件掀開“過勞”冰山一角

十 休息休假

職工休假權不能簡單折算

能否“整月不上班”取決於法律規定

“無薪休假”不該變身“免費加班”

完善病休假制度提高傳染病防治效果

第三部分 問政高端

社會責任是企業必須面對的選擇

人性關懷植根於勞動法律精神深處

民主協商奠定企業規章制度合理性基礎

調解的智慧之道

大學生就業制度保障是關鍵

企業文化與規章制度何以同步下滑?

《勞動契約法》:一“馬”能否拉大車?

不要誤讀誤論《勞動契約法》

高效率人力資源管理:日本企業還是美國公司?

反思礦難需要另闢蹊徑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勞動關係再認識

國際金融危機與社會法弱化

“規範裁員”並不是禁止裁員

勞動價值觀與勞動立法的度

勞動關係規則網路有什麼用?

調解作用需擴大政策引導要具體

“職業醜人”出現人力資源管理沉淪

附:評議事件目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