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

長篇小說。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代表作。蕭紅,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1911年6月2日生於黑龍江呼蘭縣,1942年1月22日病歿香港。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等。幼年喪母,父親性格暴戾,她只有從年邁的祖父那裡享受到些許人間溫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蕭紅性格中孤獨、敏感、矜持而又倔強的一面。《呼蘭河傳》1940年完稿於香港。1941年5月由桂林上海雜誌圖書公司首次出版,至今已發行二十餘種版本。《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小說共分7章,前有序後有尾聲,著名文學巨匠茅盾作序。

基本信息

作品介紹

這部作品以作者自身的童年回憶為線索,通過描寫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鎮呼蘭(今哈爾濱市呼蘭縣)的風土人情,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當地老百姓平凡、卑瑣、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得過且過、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在藝術表現上,《呼蘭河傳》是比較獨特的:它雖然寫了人物,但卻沒有主角;雖然敘述故事,但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說儼然一體卻又可以各自獨立。可以說不但是小說,還是散文、敘事詩。作家以她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造就了她“回憶式”的巔峰之作。

作品榮譽

在《亞洲周刊》組織評選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作品中,《呼蘭河傳》排名第九。

作者簡介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張廼瑩(廼:nǎi,乃的異體字),筆名悄吟、玲玲、田娣等,被

《呼蘭河傳》蕭紅
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11年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27年在哈爾濱就讀東省特別區立第一女子中學,接觸五四運動以來的進步思想和中外文學,尤受魯迅、茅盾和美國作家辛克萊作品的影響。1930年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結識蕭軍,兩人相愛,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5年首次以蕭紅為筆名,出版了小說《生死場》。夏志清稱蕭紅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之一”。與‘’蕭軍‘’,‘’端木蕻良‘’合稱為‘’東北作家群‘’。

點評鑑賞

媒體評論

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茅盾說。
《呼蘭河傳》以更加成熟的藝術筆觸,寫出作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北方小城鎮的單調的美麗、人民的善良與愚昧。蕭紅小說的風俗畫面並不僅為了增加一點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著巨大的文化含量與深刻的生命體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當然,最值得重視的是這部作品的獨特的藝術個性。茅盾對此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堪稱精當——“但是我卻覺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傳,所以更好,更有意義。“而且我們不也可以說: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論蕭紅的〈呼蘭河傳〉》)

藝術特色

美和追求美是人類固有的天性,人們欣賞自然的美,創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藝術家們開墾出人類美的藝苑,以自己的才華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態的藝術之花,為人類生活增添無比絢麗的色彩。
在中國三十年代文壇上,年輕的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融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為世界文苑開出一朵美而不艷的奇葩。

結構

首先,《呼蘭河傳》在結構上與其它小說完全不同.以一般小說的概念去衡量它,它不具備貫穿全書的線索,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中心人物。有人說它是自傳,因為它描寫了作家的家庭及幼年的生活,但“作品是既不講家史,也不說家庭,就連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也不談.這是不符合‘傳記’的寫法和要求的。”(《蕭紅文學之路》208頁)。
茅盾先生曾指出:“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呼蘭河傳•序言》)《呼蘭河傳》前四章,作者以畫家的筆墨描繪出呼蘭河的風俗人情畫面,可謂多姿多彩,生動自然,又創造出一種散文詩的意境,純樸清新,一種別樣的美。小說的後三章又可做為三個短篇,各自獨立,但作者又因為一個統一的主題將它們聯結一體。仿佛在面前敘述一些遙遠而又真實的故事,牽動著讀者的心弦,為它和起美麗抑或憂鬱的調子。
呼蘭河的冬天:“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飛著清雪。人們走起路來是快的,嘴裡邊的呼吸,一遇著嚴寒好像冒著煙似的,七匹馬拉著輛大車,在曠野上成串的一輛挨著一輛地跑,打著燈籠,甩著大鞭子,……這批人馬在冰天雪地裡邊竟熱氣騰騰的了。”
這是怎樣的一幅東北農村小鎮的晨景,何其生機盎然,鄉土氣息撲鼻而來。“得得”的馬蹄聲,清脆的甩鞭聲,打破了靜寂的清晨;而那跳躍的燈籠,升騰的熱氣更使畫面充滿著濃郁的地方色彩。
至於那賣饅頭的老者,腳踏有圓滾滾的雞蛋大凍掌子的鞋子,背著箱子顫顫驚驚地往前走,眼睛晴掛著霜,鬍子的冰溜沉甸甸的……
至於那東二道街的大泥坑,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一下起雨來,則白亮亮的漲得溜溜地滿,漲到兩邊人家的牆根上去了,把人家的牆根給淹沒了。
呼蘭河的火燒雲也特別的奪目耀眼,“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紅彤彤、金燦燦、半紫半黃,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真是色彩繽紛,絢爛至極。
從地面到天空,女作家那支神來之筆仿佛將你帶入呼蘭河的小鎮。不僅那晨景圖,火燒雲,不僅那園子的蝴蝶,小白菜,狗尾草……使你歷歷在目。還有那黃昏之後尚未人睡的孩子的嚷叫:“烏鴉烏鴉你打場,給你二斗糧”;那粉房裡鮮明荒涼的歌聲“人家的丈夫團圓聚、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長城”也聲聲傳入你的耳鼓。在你的心間盪起一種純樸的美感,那么實在、那么自然!使你不覺沉醉其中,置身於小鎮的清晨與黃昏,感受著濃郁的小鎮的氣息。
呼蘭河傳這也得力於它那不似小說的小說結構。假如我們將它刻意構思,套入固有的模式: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打起伏筆、制起波瀾,則必失這自然純樸之美.難以使人產生“天然去雕飾”的美感。
作者在第一章里開首就寫“嚴冬一封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讀者便從東北小鎮的嚴寒的大地著眼,領略了呼蘭河的自然、社會、人情風貌。到第二章,我們又順著作者的筆觸進入呼蘭河人們的精神世界。那全身無處不哆嗦的大神,跳到半夜時分,那鼓打得分外地響;擁擁擠擠變得荒涼孤寂的河燈還在黑色的河水中流下去;野台子的戲牽動著小鎮所有的人們,釀造許多或許歡樂或許不幸的故事;四月十八的娘娘廟會,沒有兒子的婦女們正在給送子娘娘戴一副眼鏡;人們圍擁著爭著看不倒翁的表演……到第四章,我們又看到了童年的作者在其祖父的庇護、嬌慣、溺愛中那種悠然意的任性的成長。
我們只感到這是作者的信筆寫去,自然而灑脫,毫不嬌柔,毫不矯飾,決沒有因為它不像小說,感到齋要一個完整的情節和中心的人物.當我們看到後幾章的漏粉的一群的生活,貧苦卻還苦中作樂,直感到一種淒涼和悲哀。及至小團圓媳婦被折磨死,周圍鄰居的評頭品足,又使你既為他們的愚昧狠毒而痛恨,也為他們被毒害不覺悟而痛心。直至最後作者寫到王大姑娘同磨官馮歪嘴子的愛情,他們居然衝破封建樊籬,在窮苦、誹謗、中傷中生活得恩愛、興旺,才透出一口氣。不禁為他們的勇敢,為他們頑強的生命力而讚嘆。
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著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儘管淒婉,儘管優郁,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

語言

其次,《呼蘭河傳》在語言運用上也別具一格.讀著它,會感受到一條悠悠的小河,緩緩地從容地流淌著,時而濺起幾朵機智的幽默的浪花。就像作者那聰穎的雙眸閃耀的智慧光芒。
在作者童年的後園裡: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摟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個花就開一個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
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真如在青天一方碧綠的草地上,我們微閉雙眼,聆聽著身旁一灣清澈的小溪,輕輕地默默地流過。作者童年心目中的後園多么的動人和可愛!不禁使人產生一種審美的超越,心靈的淨化,竟至於沒有什麼形容詞,更不要談華麗了。而語言是如此的平緩,就像一個純樸的女孩兒正向她的小朋友講敘她所迷戀的地方,真切率直,卻令人神往。
當我們談到祖父蹲在地上拔草,童年的作者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上紅彤彤二三十朵玫瑰花,祖父嘴裡念著: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的。然後祖父就戴著滿頭紅彤彤的花朵進入家門,祖母大笑,父母親笑,祖父則也笑了十多分鐘,我在炕上還打著滾笑.祖父剛有點忘了,我就在旁邊提著說:“爺爺,今年的雨水真大呀。”和著作者童年的“攪亂整個後園”的震耳的笑聲,我們也忍俊不禁。仿佛那紅花正在耀眼,花香正在襲人,家人的笑語正縈繞在你的耳畔……正是作者那幽默的筆調,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才使你醜身其中,得到精神的愉悅,產生美好的情感。
還有那賣饅頭的人跌倒後掙扎著爬起來,連饅頭帶冰雪揀到箱子裡去,一數,不對數,他明白後,就對那吃饅頭的人說:“冷的天,地皮冰裂了,吃了我的饅頭了。”聽著的行人都笑了。讀者也禁不住啞然失笑。為書中人物的幽默,為著作者的幽默。

作品深度

《呼蘭河傳》的作者在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揭示他們的貧苦、無望、愚昧、麻木的時候,諷刺幽致則使人感到悲涼、悽苦。
養豬的那家租住的碾磨房,房頂的草上長著青苔。一到下雨,那房子裡的人就提著筐子上房采蘑菇,采蘑菇的驕傲得不得了,而全院子的人則沒有不羨慕的,都恨自己為什麼不住那草房裡。於是感嘆啼噓,相嘆不已。房上采蘑菇的故意選幾個大的拋下來,藉以炫耀,哪知道忘記了房頂已經露了洞,一不小心就把腳掉下去了,把腳往外一拔,腳上的鞋子不見了,鞋子就從房頂落到翻開的滾水裡,滾著翻著……
讀者絕不會因為這情景的有趣而歡笑,即使有笑也是沉重的,淒涼的,含著眼淚的。既同情他們的不幸,又原涼他們的麻木。這也是作者的諷刺幽默所產生的優郁的美感效應。
女作家蕭紅不僅以獨特的結構布局《呼蘭河傳》的篇章,以從容平實的筆觸敘述呼蘭河畔人們的鄉土生活,風情習慣,同時又為我們創造出詩一般的意境,童話般的情調: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裡蜜蜂、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
這種蝴蝶極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蟻是綠的。蜂子則嗡嗡的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蕭紅故居花園裡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據說這花園,從前是一個果園。祖母喜歡吃果子就種了果園。祖母又喜歡養羊,羊就把果樹給啃了。果樹於是都死了。
到我有記憶的時候,園子裡就只有一棵櫻桃樹,一棵李子樹,為因櫻桃和李子都不大結果子,所以覺得他們是並不存在的。小的時候,只覺得園子裡邊就有一棵大榆樹。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來了風,這榆樹先嘯,來了雨,大榆樹先就冒煙了。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了。”
這是一個童話的王國,雖然語言仍不失其質樸,卻著了重濃的色彩,色調斑斕,生機躍動,彩蝶飛舞,金光閃耀。而你也正漫步其間,接受靈魂的陶冶。正是這美麗的花園,組成了作者童年的快樂,自由的生活、造就了作者的熱情奔放,而又堅強剛毅的性格。

內容評論

由此可以看出“寂寞”是蕭紅一生心境的關鍵字。呼蘭河小城的生活在蕭紅看來是寂寞的,而她的童年生活也是寂寞的,從童年起寂寞就深深地烙在了蕭紅的心上。為了擺脫寂寞,蕭紅從中國的最北端走到了最南方,從童年走到青年再到中年,許多年過去了,蕭紅的寂寞依舊深重,始終如影隨形。可以說,寂寞伴隨了蕭紅一生。
多年的漂泊之後,蕭紅在人生的末端,重新回顧童年的生活,提筆寫下《呼蘭河傳》,想必是在為了替自己的心靈尋找歸屬吧。儘管呼蘭河城不是安詳寧靜的天堂,儘管那裡充滿著無知和愚昧、苦難和悲涼,荒涼的土地上四處瀰漫著絕望。但是蕭紅還是用平和、淡泊的語氣敘述了故鄉的種種,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她信手而又仔細地拈來一片片記憶的碎片,將其一一擺出來,並在抒寫的過程中一一回味那份獨屬於童年、獨屬於鄉土的氣息,呼蘭河小城就是蕭紅心靈的家。書里慈愛的祖父現後花園的動植物是蕭紅生命中至為重要的一抹暖色,是她生命的慰藉和源泉所在。

圖書序言

蕭紅(1911~1942),原名張廼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享有盛譽的女作家。如同流星划過天際,在蕭紅誕生的百餘年裡,其棄世時間已是她逗留人世時長的兩倍還多。然而,人們沒有忘記她的人生傳奇和她的文學。
蕭紅祖籍山東,1911年6月1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蕭紅的童年記憶,從與祖父在一起的後花園時光開始。美好的童年經驗,成就了她日後那動人的文學想像,與祖父在後花園裡的許多場景就定格在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里。理性而公允地說,蕭紅其實擁有一個非常幸福的童年,而祖父母的溺愛,不覺中讓她養成了任性倔強的性格。這份任性,對其日後悲劇性命運的形成,並最終過早客死異鄉,顯然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爾後,除了家道中落,八歲以後,蕭紅在母喪等一系列家庭變故中漸漸成熟。在父親的安排下,還在讀書的蕭紅與國小教員汪恩甲訂婚。但是,汪恩甲身上的一些紈絝習氣以及不時表現出的庸俗,常令其心生不滿。1930年秋天,她悄悄離開哈爾濱,到北平求學。
當時,張廼瑩自然想像不到她那娜拉式的出走的後果。求學之路困難重重,1931年,困窘中的蕭紅回到呼蘭老家,父親隨即將其軟禁。在龐大的家族裡,與之年齡相仿的姑姑和七嬸非常同情蕭紅的遭遇,於10月3日夜幫她逃離。蕭紅從此切斷了與家族的聯繫。日後,父女倆在哈爾濱街頭相遇,形同陌路。
.隨著天氣轉冷,在哈爾濱流浪月余的蕭紅,為了不至凍斃街頭,只得投靠汪恩甲。1931年11月中旬,兩人住進位於哈爾濱道外區正陽十六道街的東興順旅館。次年5月,汪恩甲出門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從此音訊杳無。旅館老闆將身懷六甲的蕭紅據為人質,催討所欠食宿費四百元。絕望中,蕭紅向《國際協報》寫信求援。主編裴馨園親自到旅館探訪之後,讓編輯三郎(即蕭軍),於7月12日送兩本書到旅館,對蕭紅進行精神安撫。蕭紅和蕭軍得以相識。然而,巨額欠款令三郎及周圍朋友都對困厄中的蕭紅愛莫能助。一籌莫展之際,1932年的大洪水最終幫助了她。8月7日,松花江決堤後,旅館一樓被淹,老闆和旅客逃生而去,9日,蕭紅被難民船從二樓窗戶救出。至今,1932年、大洪水、蕭紅,依舊是哈爾濱歷久彌新的傳說。
三郎、廼瑩安家商市街後,兩人靠著三郎做家教的微薄收入艱難度日。然而,在極度困厄中,他們並不缺少夢想。1933年9月,在朋友資助下,以筆名“悄吟”在報紙上發表大量文章,初露鋒芒的張廼瑩和三郎出版了作品合集《跋涉》,轟動整個東北的文壇。但因《跋涉》引起偽滿當局的注意,兩人於1934年6月15日抵達青島。在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他們各自完成了自己的成名
作《生死場》和《八月的鄉村》。11月2日,兩人離開青島來到上海。
在魯迅的大力提攜下,1935年12月,長篇小說《生死場》作為“奴隸叢書”之三自費印行,作者署名“蕭紅”。這是張廼瑩第一次使用“蕭紅”這個筆名。《生死場》奠定了蕭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這個名字從此廣為人知,流傳至今,成了呼蘭、哈爾濱以及黑龍江的文化印記。然而,為了排解內心的痛苦,成名後的蕭紅於1936年7月至1937初在日本東京度過了一段蟄居的日子,其間,魯迅之死更令她哀痛不已。
滬戰爆發,二蕭離開上海前往武漢。1938年春,蕭紅、蕭軍、端木蕻良、艾青、聶紺弩等人前往臨汾民族革命大學任教,後因戰局變化而轉至西安。二蕭在臨汾的離別,實際是心照不宣地分手。兩個月後,他們在西安正式分離。5月下旬,蕭紅與端木蕻良在漢口大同酒家正式舉行婚禮。夏秋間,兩人先後從武漢避難重慶。在渝期間,蕭紅完成了《回憶魯迅先生》這部她留給世人的散文精品。
1940年1月17日,蕭紅和端木蕻良離開重慶抵達香港。終於擁有了一個相對安寧的寫作環境,蕭紅拼力完成在大陸期間一再擱淺的寫作計畫。從1940年1月到1941年6月,她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一生中最為成熟的作品:《馬伯樂》《呼蘭河傳》《小城三月》。這段時
間可以說是蕭紅一生中最為華美的篇章。正如香港中文大學資深蕭紅研究者盧瑋鑾教授所言,她“仿佛早已預知時日無多,要拼盡氣力,發出最後又是最燦爛的光芒”。
1941年7月間,蕭紅身上的一些宿疾越發沉重,輾轉病榻。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她懷著對戰爭的恐懼和被人遺棄的焦慮,轉移多處,痛苦不堪。香港淪陷後,求醫心切的蕭紅在養和醫院做了外科手術,術後發現是誤診。戰爭狀態下缺醫少藥,病情急遽惡化。1942年1月19日深夜,自感時日無多的蕭紅在紙
上對陪在身邊的作家駱賓基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等語。
1942年1月22日上午11時,蕭紅在法國醫院設在聖士提反女校的臨時救護站棄世,享年31歲。
長篇小說《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巔峰之作,動筆於武漢時期。多年的輾轉流徙,讓蕭紅難以有一個安寧的寫作環境。到香港後,終於有了寫完它的機會。1940年9月1日,《呼蘭河傳》開始在《星島日報》副刊《星座》上連載。此後四個月,邊寫邊連載,蕭紅沉浸在對故土和兒時生活的無限感懷與怔怔思念中,同時也融入了她對人性和社會的審視與思考。故鄉在萬里關山之外,精神卻在那裡流連不已。這是她一生中最為充實、愉快的四個月。小
說於12月20日完稿,27日連載完畢,蕭紅在文前註明:“本書由作者保留一切權益”。這種說明在報刊上十分罕見,或許源於《呼蘭河傳》脫稿之際,作者對這部心血之作的無比看重。
今天看來,《呼蘭河傳》無疑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中文長篇小說之一,2000年被香港《亞洲周刊》評選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之九,而前八名分別是:《吶喊》(魯迅)、《邊城》(沈從文)、《駱駝祥子》(老
舍)、《傳奇》(張愛玲)、《圍城》(錢鍾書)、《子夜》(茅盾)、《台北人》(白先勇)、《家》(巴金)。在時間的長河裡,多少名噪一時的作品鏇即湮沒無聞,但《呼蘭河傳》卻常讀常新,召喚不同時代的讀者與之對話。《呼蘭河傳》讓蕭紅遠遠超越了她的時代。
《呼蘭河傳》給了中國現代文學一抹淒迷的氣質,一種卓異的風格,一種完全有別於中國20世紀40年代文學的獨特品格。優雅而任性、感傷而婉諷,令人魅惑。文字間寄寓著一個無鄉女子渴望回家的絮絮傾訴,亦包含著一個思想深邃的作家對國民性的反思與批判。情感與理性的熔鑄,讓時年二十九歲的蕭紅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如此獨特的存在,這個名字因其獨創性的文字而不朽。而呼蘭河早已成為且不斷成為眾多讀者的又一處精神故鄉。蕭紅,這流落異鄉的呼蘭河的女兒,以其對故土的想像性觸摸,刺激了太多後人對呼蘭河、對後花園的想像,不斷傳說她那坎坷、傳奇而短促的一生。

內容提要

第一章

呼蘭小城並不怎么繁華,只有兩條大街。十字街上有著飾店、布店、油鹽店、菜店、藥店,也有拔牙的洋醫生。東

《呼蘭河傳》地居邊陲的呼小城並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街
二道街上有火磨,有學堂,有碾麻房、豆腐房、染缸房、扎彩鋪。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著一個“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騾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熱鬧,沒有人出來加以整治。有的說應該拆牆,有的說應該種樹,但沒有一個人說要填平的,儘管填坑並不難。

第二章

呼蘭河的精神盛舉——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逛廟會。人有病就跳大神,敲鼓、殺雞,人們都趕來看。七月十五鬼節,呼蘭河上放河燈,和尚道士在河沿上打起場子做道場。人們傾城而出到河沿上去觀河燈。每當豐收或乾旱不雨,就要唱台子戲來求雨或謝龍王。一到唱戲接姑娘喚女婿,熱鬧得很。場上打架的,吵架、調情的,看熱鬧的,戲不一定要看,戲場是一定要去。廟會上,人們虔誠地在爺爺廟跪神,到娘娘廟求子。廟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貨物、玩具,各樣好吃的。這些盛舉都是為鬼而做的,並非為人而做的。

第三章

我的家是寂寞的,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快七十了。我的童年生活是寂寞的。我家的花園是荒涼的。家裡面只有祖父最關心我,我寸步不離他,他常教我讀詩,帶我到後花園遊玩,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著我。祖孫倆相依相伴,有著無窮的快樂。

第四章

我們有幾家鄰居,西邊的一間破草房租給一家餵豬的;還有一間草房租給一家開粉坊的,他們常常一邊曬粉、一邊唱歌,過著很快樂的生活;廂房裡還住著個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裡還住著個趕大車的胡家。

第五章

胡家養了個小童養媳——小團圓媳婦。她是個十二歲的小姑娘,成天樂呵呵的,可胡家想給她個下馬威,總是無端打她,左鄰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為,都說應該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時間也越打越長,小團圓媳婦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聽了跳大神的人的話,決定給小團圓媳婦用開水洗澡。洗澡時,很多人來看熱鬧,只見她被滾燙的水燙了三次,幾天后終於死去了。

第六章

我家的親戚有二伯,他是個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愛打腔,卻喜歡同石頭、麻雀、黃狗談天。聽祖父講,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戰爭時,多虧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罵他“絕後”,只要聽到有人這樣罵他,就會傷心的大哭起來。

第七章
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

人們都管拉磨的那個鄰居叫“磨官馮歪嘴子”,他不但會拉磨,還會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買年糕,看到裡面炕上躺著一個女人和一個小孩,原來馮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馮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鄰人們的羨慕和嫉妒,大家都說王大姐壞,謠言層出不窮,馮歪嘴子受盡了人們的冷嘲熱諷。過了兩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因難產死去,馮歪嘴子常常含著眼淚,但他看到大兒子已會拉驢飲水,小兒子也會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絕望。在兒子身上,他看到了活著的希望。

版本介紹

1.《呼蘭河傳》1941年,桂林上海雜誌圖書公司出版。
2.《呼蘭河傳》1942年,桂林松竹社再版。
3.《呼蘭河傳》1947年,上海寰星書店出版。該版收有駱賓基的《蕭紅小傳》和茅盾的《〈呼蘭河傳〉序》。
4.《呼蘭河傳》1954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出版。
5.《呼蘭河傳》1979年12月,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6.《呼蘭河傳》1980年代(具體年月不詳),香港新文學研究社出版。繁體豎排。
7.《呼蘭河傳》1987年5月,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8.《呼蘭河傳》(連環畫版)1990年,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繪畫者——侯國良。該書獲第三屆連環畫金獎。
9.《呼蘭河傳·生死場》1993年9月,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出版。該書為呼蘭“蕭紅文化節”叢書一種。
10.《呼蘭河傳》1996年4月,瀋陽瀋陽出版社出版。該書是七卷本“蕭紅作品精粹”中的一卷。
11.《呼蘭河傳》2000年7月,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為“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叢書中的一種。
12.《呼蘭河傳》2001年1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為“新文學碑林”叢書中的一卷。
13.《呼蘭河傳》,2001年11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該書為中國戲劇出版社“中國現代名家名作文庫”叢書“蕭紅卷”一種。該卷的《呼蘭河傳》實際是蕭紅作品的合集,收錄了蕭紅的部分小說和散文。
14.《呼蘭河傳》2003年1月,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該書為“現當代名家遊記散文攝影珍藏版”叢書中的一卷。
15.《呼蘭河傳》2003年8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該書為中國青年出版社的“紀念珍藏版”。

16.《呼蘭河傳》2004年1月,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為浙江文藝出版社的“世紀文存摩登文本”叢書一種。
17.《呼蘭河傳》2004年5月,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為“現代文學名家紀念館”叢書中的一卷。
18.《呼蘭河傳·小城三月》2004年9月,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為復旦大學出版社“經典文庫”叢書一種。
19.《呼蘭河傳》2005年1月,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為“現代文學經典文庫”叢書中的一卷。
20.《呼蘭河傳》2005年1月,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為百花文藝出版社的“現代文學名著原版珍藏”叢書一種。複製了1947年上海寰星書店出版的《呼蘭河傳》。

讀者感受

嚴格按照《呼蘭河傳》中描寫恢復的蕭紅故居《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的一部長篇小說。從一種特殊的程度上來
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
說,是蕭紅的一部絕世之作。這部作品在思想上繼承了魯迅對中國人民性質的剖析與批判;在題材上,開創了介於散文、詩歌與小說之間的一種體裁樣式;在語言上,文字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沉鬱感傷。因此,這部作品無論在思想、體裁還是語言上都有著很高的藝術和審美價值。因此,我為自己買到了一本好書所高興。我也推薦同學們來閱讀一下這本書。自從讀過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人最關鍵的是要繼續生存下去,還要有一種自由。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樣,快樂的生活,每天天亮就起床,天黑就睡覺,從小無拘無束,就像小猴在森林裡玩耍,就像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這是什麼?是自由,也是一種享受。在這個村里,有一種自私的精神,村裡有一個大坑,別人都不肯去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點錢財;而這個坑,害死了多少人?就連雞、鴨、牛、羊它都不肯放過,都要結束他們的生命。這使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兩個兄弟,住在一間房子裡,牆經過風吹雨打,而破了個洞。哥哥對弟弟說:“弟弟,你去修吧,哥哥太累了。“弟弟又回答哥哥:“哥哥,你去修吧,我還小。”事情過去了一個多月,他們兩兄弟誰也不肯去牆上補洞。終於有一天,房子撐不住了,剎那間房屋倒塌了。哥哥和弟弟都後悔萬分。你想,區區一個洞會帶來這么嚴重的結果。可他們後悔也晚了。當然,故事中的人有好的人、不好的人,故事中的事也有好的事、不好的事,他們事後的結果,又分好的結果、壞的結果。讀了這本書,我又悟出了許多道理,例如:不能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這樣做事。做事要有一定的規則和計畫。自由,是一個人最大的需求和需要。從小,父母就應該儘量不管我們,不要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家長的同意才肯做。讀書,既可以哺育你的靈魂,增長你的知識,開闊你的視野,還可以增強、提升你的寫作能力。一本書就像一個朋友、一位老師、一個溫暖的家庭。讓我們以一種寬廣的胸懷來召喚一份真情、一份溫暖。讓震撼心靈的華彩美文滋養我們的精神、生命與靈魂。蕭紅寫“生”與“死”,寫生命的被漠視,同時寫生命的頑強。蕭紅是寂寞的,卻也正是這寂寞的心,最能由人類生活也有大自然中領略生命感呢!一片天真地表達對於生命、對於生存的欣悅——其中也寓有作者本人對於“生”的無限眷戀的,正是那個善寫“人生荒涼感”的蕭紅。而由兩面的結合中,才更見出蕭紅的深刻。

入編教材

我和祖父的園子》(選自《呼蘭河傳》,現為五年級語文下冊(蘇教版)第19課課文、(教科版)(我和祖父的花園)第12課課文、(人教版)第7課選讀課文(祖父的園子)
小團圓媳婦之死》(選自《呼蘭河傳》,現為高中選修《中國小說欣賞》(人教版)第11課課文)
祖父》(選自《呼蘭河傳》,現為七年級下冊(長春版)課文)
祖父和我》(選自《呼蘭河傳》,現為上海六年級(預初)上學期的第一課)
跟祖父學詩》(選自《呼蘭河傳》,語文鄂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課)
火燒雲》(選自《呼蘭河傳》,現為四年級上冊(人教版)第四課,五年級語文下冊(滬教版)第6課)
三月的原野》(選自《小城三月》,現為五年級語文下冊(語文A版)第3課課文)

相關詞條

《呼蘭河傳》 蕭紅
《呼蘭河傳》 魯迅
《呼蘭河傳》 蕭軍
《呼蘭河傳》 端木蕻良
《呼蘭河傳》 《生死場》
《呼蘭河傳》 《小城三月》
《呼蘭河傳》 《吶喊》
《呼蘭河傳》 《邊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