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圖壁縣第四中學

呼圖壁縣第四中學

作為新疆呼圖壁縣新崛起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呼圖壁縣第四中學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同志提出的“緊緊抓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積極推進雙語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工作重點,把創新作為創先爭優活動強大的動力源泉,以建設全州文化品牌學校為主題,以打造呼圖壁縣第四中學的“五張名片”為實踐載體,把文化內涵作為四中跨越發展的核心支柱,努力將新四中打造成全州的文化品牌名校。

基本信息

理念創新

怎樣讓由五所鄉鎮中學和一所私立國小合併而成的新四中走上科學跨越的快車道?怎樣讓“一流的硬體、三流的軟體”的四中迅速崛起?學校領導班子經過深入討論,細緻研究後,一致認為:四中要跨越式發展,必須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推進學校內涵式發展!同時,校委會提出“一年開好局,二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四年大發展,五年創品牌,八年大跨越,將新四中打造成呼圖壁縣一流品牌中學”的發展思路。並積極倡導“潤育潛質、培養習慣、發展個性、奠基未來”辦學理念,建立“高標準,新思想的教育管理;高品位,新起點的文化環境;高水平,新理念的師資隊伍;高質量,新思維的複合型人才”的辦學宗旨,秉承“制度為范、業績為重、發展為本、團隊為上”的管理理念。

確立了將四中打造成名校的目標後,校委會進一步將“學以知道、教以成德”作為四中校訓,將“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質量強校、規模旺校”作為治校方略。同時,結合全校廣泛開展的創先爭優大討論活動,號召師生髮揚“觀念領先、步步紮實、團結協作、智慧共享”的精神,努力實現“管理有特效,課程有特色,學生有特長,教師有風格”的特色目標。校領導班子還進一步確立“師德高尚、業務精幹、教育特色,一專多能”的師資培養目標,努力把呼圖壁縣第四中學辦成“文脈相承、和諧宜學、特色鮮明、質量上乘”的人文學校。

管理創新

管理是學校步入先進行列的最重要因素,如何在管理中創優?學校領導班子經過深思熟慮後,創新提出建立“高站位決策,低重心運行,近距離服務,走動式管理”的管理新模式,而這也成為四中形成的特色管理模式。

高站位決策。主要體現了以“愛生”為核心的師德建設,引導教師培育敬業奉獻,勤業愛崗,樂業愛生,精業鑽研,創業開拓的“五種精神”;鼓勵教師成為學生思想的啟蒙者、學識的引導者、行為的示範者、成功事業的合作夥伴、最親密朋友的“五種角色”。低重心運行。主要是實施以年級為實體的三級管理運行機制——校務委員會(校黨政工領導、年級部主任)為中心;年級組(主管校長、年級組主任、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工會組長)為重心;班主任(聯合任課教師)為核心。“三級”管理的實施,實現了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相互配合,提高效能。實現了事事有人乾,人人有事乾,時時人在乾的管理機制。近距離服務。主要體現學校領導少管多理,服務到位,共建和諧。做到了有學生的地方就有老師,有老師的地方就有學校的領導。改變值日制度,建立健全了“三級”值日制度——校務委員值日,主要負責全校日常事務管理;年級組小組成員值日,主要負責本年級事務管理;公寓管理生活指導值日,主要負責學生公寓事務管理。走動式管理,主要是實施年級組領導小組成員集體聽課、評課活動。由年級組主任牽頭,定時組織集體聽課活動,並及時開展集體評課反饋活動,及時總結經驗、推廣經驗,及時發現問題、矯正問題。

通過一年多的運行,結合管理實踐,四中領導管理團隊,逐步摸索形成“四四六六”的管理框架,即:學校文化建設體現在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觀念文化方面,做到了環境文化設計不落後,體現系統化,制度文化以人為本,行為文化規範,觀念文化先進;在學校文化管理上做到追求發展、崇尚尊重、適應變化、達成和諧;在學校文化管理上體現了讓學校更添美麗,讓教育更添品質,讓教學更添智慧,讓管理更添效能,讓教師更添魅力,讓學生更添修養。

讓廣大師生切實體會到管理創新給學校帶來的新變化,校委會從並不寬裕的經費中拿出近百萬元,大力實施校園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先後投資50萬元,種植樹木9868顆,種植花卉1萬餘顆,種植草坪50餘畝;投資30萬,引進奇異巨石16塊,完善牆壁文化工程,凸現文化傳遞,使校園文化形成系列。通過一些列的修繕,校園文化體現了以校園文化之美,養學生之情;以教師之行,育學生之性;以科學之理,明學生之心的良好氛圍。

教育創新

結合新四中多民族學生共同受教育的實際,校委會進一步提出將愛國教育、民族團結教育融入到各項活動之中。一是高唱民族團結歌曲。在校園中,師生唱響愛國主義歌曲和歌頌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優秀歌曲,《義勇軍進行曲》、《一家人》、《感恩的心》、《歌唱祖國》等;二是開展主題班會。全校各班開展以“維護民族團結”為主題的主題班會,在班會課上,同學們以自己所知道的歷史地理知識,用大量的史實證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三是舉辦“熱愛祖國、民族團結一家親”為主題的簽名活動,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板報比賽;四是大力開展“幫扶大結對”活動。在教師中,開展學科之間、年級組之間、班主任之間的民族大結對活動。在學生中,開展了民漢班級之間、民漢學生之間的大結對活動;五是開發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校本課程。學校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音樂教師將哈薩克舞蹈《黑走馬》改編為校園集體舞《青春飛揚》作為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特色課程;六是建立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約束激勵機制。自活動開展以來,學校湧現初民族團結先進班集體16個、民族團結好少年65名、民族團結先進教師32名。

育人是學校的靈魂,名師立教博學業精。學校把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幹、教育特色,一專多能”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推動學校文化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如何讓年輕教師提高教育水平,與全州、全區乃至全國教師一起爭創優秀。校委會提出青年教師的培養目標:一年上路、二年合格、三年出成績、五年成為骨幹、學科帶頭人。學校以教務處為核心,形成了“分管校長—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任課教師”的教研網路,構建了“學科互動、定期研討、案例論證”為主體的校本培訓機制;全面實施教師梯隊、骨幹教師、班主任的培養計畫,每年選派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到外地學習;開展“人人上一堂精品課工程、寫一篇好論文、撰寫一堂典型課例、研究一個課題”活動以及公開課、觀摩課、匯報課、研討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等“四課一賽”活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業務素質。

學校還將教師爭優秀的具體要求進行量化,規定,教師每月讀一本好書,一年寫2篇高質量論文、3篇習作;每月參加4次集中學習的政治業務學習。學校也拿出經費,每學期派出近20名老師赴北京、上海等地學習考察,組織老師到自治區、自治州內聽課、參加調講賽;不定期邀請國內和本地教育專家、名師來校傳經送寶,並鼓勵教師參加更高層次的學歷進修,努力打造學習型學校。

教學創新

教學是學校的生命線,如何提高教學質量,也是打造文化品牌學校努力推進的一個重要部分。學校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創新教學模式,尤其是將“雙語”教學作為踐行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加強了“雙語”基礎建設,分別配備了教材教輔、教學設備等,滿足了“雙語教學”的需要;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加大了師資培訓力度,通過脫產培訓、集中培訓、校本培訓和自學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近兩年有12人參加疆內外“雙語”學習,有10名教師達到“雙語”直授課的水平;三是廣泛開展教學交流,結對互學活動。開展了“雙語”教師教材分析、教案編寫,案例分析、集體備課、說課、上研討課,加強交流,提高教學能力。同時還了開展了“雙語”教師課堂教學調講賽、口語大賽、匯報課等活動,吾列斯老師在全國調講課中獲得二等獎,教師的“雙語”綜合能力提高了;四是學校一次性考入新疆內地高中班12名學生。有利促進“雙語”教學的持續發展。

在教學創新過程中,經過不斷討論探索,學校創新提出“4211”高效愉悅教學模式,將課堂40分鐘劃分為新課講授、當堂練習、鞏固拔高三個環節,切實做到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機結合,促使教師逐步形成講學習、重合作、求高效、比奉獻的良好風氣。

要在教學上創先,質量上爭優,必須有強大的教研能力做支撐。學校高度重視教育科研,提出“以研促教,以研興教”的教育思路。同時積極鼓勵教師學生參與各類競賽,自建校以來,取得豐碩成果:在國家、自治區、州各種調講課比賽、論文評比中173人獲獎,其中獲得國家級獎2人、自治區級128人、自治州級21人;國家級課題有3人結題,州級課題5人結題;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有4位教師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師”。在教育部門組織的教育教學檢查與抽測中,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與質量名列前茅;2010年中考全縣前50名占22名,內高班全縣有19名學生考取,該校占12名,內高班一次性考入人數這么多在昌吉州居首位,在自治區也是屈指可數;校本課程的研發也初現端倪,《我們可愛的家鄉》校本教材已經編寫完成,即將出版。校園哈薩克族舞蹈、校園武術、太極拳、少年軍校已經在全校學生中推廣普及,已經成為學校校本課程的特色。

創先爭優

依託創先爭優活動,學校黨總支以“先鋒工程”為實踐載體,以爭創黨建示範點為切入點,在黨內開展了“三示範”(黨員示範課、黨員示範班、黨員示範崗)、“兩爭當”(爭當教學能手、爭當學科帶頭人)、“三於”(“黨員思想素質要高於民眾、各項工作要超於民眾、師表形象好於民眾”)、“四有”(“重要崗位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爭挑重擔有黨員,突擊攻關有黨員”)、開展“十個一”(學習一本理論專著、參加一次心理諮詢、展示一節高水平的示範課、設計一份師德工作創意方案、在樹立自身形象上有自己的一句格言、參加並指導團員一項活動、重點關心一名特困生、參加一次課題活動、重點聯繫一名黨外民眾、工作中有一項特色)的活動。

學校注重選樹典型,開展了“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十佳管理好乾部、優秀教師、優秀教研組”等評選表彰活動。在教師中開展了講我身邊人的小故事活動,在學生中開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宣講活動。在黨員教師中廣泛開展的教學展示、教學基本功大賽、班主任技能大賽、黨員示範班、黨員示範課、黨員示範崗、創先爭優先進集體等系列創評活動。

“創先爭優”活動,使廣大黨員在教育教學管理中,形成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黨支部是一面旗,黨員是一盞燈”的良好局面。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黨員,成為教學工作中的骨幹。為實現創一流業績,學校黨總支提出了“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名幹部一個楷模,一個支部一個戰鬥堡壘”的要求,得到了全體黨員普遍的認同和積極貫徹實施。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廣大黨員在學校不同的崗位上體現了“我是黨員,向我看齊”、“以我為榜樣,向我看齊”。

通過近2年的發展,學校先後創建成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自治區消防安全示範學校、昌吉州職工之家、昌吉州青少年太極拳示範學校、呼圖壁縣文明單位、平安學校、綠色學校、花園式學校、衛生紅旗單位、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學校黨總支創建成為“五好”黨組織。2010年末,學校又被評為縣級創先爭優先進單位、文化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少先隊工作先進單位等,校長陳金龍也被評為第六屆全國優秀校長。在黨的各項政策和上級部門的關懷指導下,呼圖壁縣第四中學已經成為一顆新星在全州、全疆教育界冉冉升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