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介紹

古城名稱來歷;
(1)部族牧地說。公元1732年,清從布特哈遷3796名索倫(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巴爾虎壯丁和家屬,駐牧呼侖貝爾,編制為索倫左右兩翼,八旗五十佐。故,旗以牧地而命名也。
(2)湖泊說。公元1734年,在今正陽街區位,建城池,招京晉等商來旅經商。城距呼侖貝爾兩湖較近,城遂稱呼侖貝爾城.
歷史沿革簡況
1.唐:室韋地
2.遼:上京道轄
3.元:嶺北行省和林路轄

4.明:奴爾乾都司斡難河衛所轄
5.清初:衛拉特蒙古部遊牧地
呼侖貝爾城史志:
(一)、一地多主:
1.建城始:呼侖貝爾副都統衙門管理
2.1902年後:鐵路兩側歸東省鐵路管轄
3.1920年:建呼侖縣,今海拉爾劃其轄區。
(二)、日偽時期,確定今日地名
1.1932年:日本入海拉爾
2.1932年:日在海拉爾建興安北分省,撤呼侖縣、呼侖貝爾副都統衙門
3.1933年:建海拉爾辦事處,行使鐵路附屬地外行政轄權
4.1935年3月:中東鐵路由日本人接收。
5.1936年1月1日:建立海拉爾市政管理處,市公所轄新市街(鐵路附屬地)、海辦(呼貝城)合併,統歸海政。
6.1936年以後:海拉爾,取代古稱“呼侖貝爾城”,成地理專稱,沿用至今。
7.1940年:設海拉爾市(2001年呼倫貝爾盟撤盟設市,改海拉爾區)。
豐富的礦產資源

煤炭探明儲量為307億噸,其中歷經多年開採利用量(包括在建礦井的儲量)為9.15億噸,預測儲量755億噸,居自治區第三位。探明儲量是遼寧、吉 林、黑龍三省總和的1.8倍。即使到2000年,年產原煤5000萬噸~6000萬噸,也夠數百年之用。
有色金屬礦產是呼倫貝爾市的優勢礦產。成礦地質條件好,分布集中,建設條件優越,資源遠景大,不僅在自治區具有優勢,有的在全國也名列前茅。全市有銅、鉬、鉛、鋅、銀等礦床13處,已探明金屬儲量329萬噸,占全區同類金屬儲量的18%。其中銅金屬136.5萬噸,鉛金屬40.5萬噸,鋅金屬68.1萬噸, 鉬金屬26.9萬噸。
呼倫貝爾市黑色金屬已發現鐵礦床、礦點、礦化點70餘處,其中規模大小不等的鐵礦床8處。探明鐵礦石儲量為7366萬噸,保有儲量7317萬噸。呼倫貝爾市砂金產地分布集中,成礦地質條件好。額爾古納河流域為名砂金產地,全市金儲量32噸,而且品位高,成色好,易於開採。
白銀儲量也相當可觀,額仁套力蓋銀礦和甲烏拉、查乾布拉根銀金屬礦床中的銀金屬總儲量達4000餘噸。
硝鹼類礦產資源遍布呼倫貝爾草原,現已探明的有硫鐵礦、芒硝、天然鹼、溴(伴生)、重晶石以及食鹽、磷和明礬等8種,大小礦產地40餘處。
呼倫貝爾市現有大小鹽、鹼、硝湖33個。其中:硝湖23個,估計含量3900 萬噸。呼倫貝爾市境內建材非金屬礦產種類多、分布廣,已經發現的有20種,礦床、礦點60餘處。
水泥灰岩幾乎全市各地均有分布,探明儲量4 000萬噸。 矽砂僅海拉爾矽砂礦地資源量就達70億噸以上。莫力達瓦達翰爾族自治旗的寶山瑪瑙礦儲量為 2775噸,居全國之首。鄂倫春旗境內的哈達罕螢石礦點,估計儲量800萬噸以上。
呼侖貝爾遊記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風牛羊。”這首膾炙人口的北魏民歌,帶給我少年時期無盡的夢想,多想奔跑在一

1998年的7月中旬,單位有趟公差,有幸去了內蒙古的牙克石,算是圓了我沉澱在心中多年的草原夢。匆匆的行程到達北京已是中午,徑直中轉往東北方向去。又是一日一夜的行程,早晨時分抵達了牙克石,熱情的東道主在車站迎候著我們。隨後領著我們去了賓館作以安頓。
牙克石地處內蒙古的東北部,大興安嶺南簏,東連美麗富饒的嫩江流域,西接呼倫貝爾大草原,南與扎蘭屯相連。“牙克石”在滿語中意為“要塞”,是通往海拉爾,滿洲里的必經之地。當南國還是烈日炎炎,驕陽似火,暑熱難耐。在這裡卻是芳草萋萋,溫暖如春,涼爽宜人。
在牙克石辦完公事,好客的東道主組織了我們一行40多人的呼倫貝爾草原旅遊。早晨我們乘上豪華大巴出發,去往滿洲里。
呼侖貝爾的夏季是片一望無垠的綠色海洋。一路上草原風光盡現眼底,微風吹過,綠波千里。白雲飄浮在湛藍的天空,仿佛伸手就可摘取;羊群如流雲飛絮,飄遊在草原上。草原綺麗的風光,令人心曠神怡!難怪蒙古族的長調是那么悠遠綿長,是這綠色的海洋給了歌手抒發的胸襟;難怪馬頭琴音是那么寬厚深沉,是草原的寬廣給了琴師的靈氣。
途經呼倫貝爾盟的“那達慕”會場,作了短暫的遊玩。東道主讓我們自由活動,願意騎馬的可以在草原上放開興致去策馬揚鞭;願意學摔交的、射箭的有蒙古族教練教你一展身手。這些活動都不適合我們這些南方人,只有少數膽大的駕著馬溜上一圈就完事。
“那達慕”在蒙古語意中為“娛樂”或“遊戲”的意思。如今,“那達慕”成為集娛樂、體育、經濟、文化於一

在短暫停留後繼續前行,過了呼倫貝爾盟府所在地的海拉爾,前方就是滿洲里。一路上綠野無邊,一路上歌聲不斷。豪放的主人為了不使遠方的客人在旅途上的寂寞,在車上拉起了歌,由善歌的主人帶頭。分管我們這片業務的何麗女士以一曲清唱《塞北的雪》讓我們陶醉在行程中,清麗抒情的歌喉不亞於殷秀梅的原唱。還有位呼和浩特的客人唱了首深沉悠遠的《蒙古人》。車行草原中,人伴歌而行,草原風光在眼前一幕幕掠過,讓人感受著草原的遼闊和博大。
不知不覺車在瀰漫的絲絲細雨中來到中俄邊界。東道主特意安排我們進了蒙古包,品嘗特有的手扒羊肉。我們席氈而坐,整隻的羊子弄熟擺放在低矮的桌子上散發著誘人的香氣。這時蒙古族少女手捧著酒杯給遠道的客人唱著祝酒歌,虔誠地用手指沾著酒彈向空中和地面,行敬天敬地的蒙古族禮俗,再是一一地給客人敬“下馬酒”,展現的是一派蒙古民族風情。蒙古包外細雨霏霏,蒙古包內奶茶飄香,讓我們薰陶在熱情豪放的氛圍中。
出了蒙古包已是黃昏,天還是陰沉沉的,雨依舊沒停歇,東道主帶我們去了滿洲里賓館下榻。晚宴後,安排的活動是在賓館游泳池游泳。主人的盛情,我們隨主而行。當南方還是暑熱蒸騰,這裡已是涼氣襲人,感受到的秋的舒爽。下得泳池更覺得水冰涼沁骨,不會水的在一旁觀之,會水的一試身手。我在水中遊了幾個來回,雖然頗感爽意,但有著絲絲涼意,不得不提前上池。一些俄羅斯客人天生就適應寒冷,在水中游的歡暢自在。
第二天上午,晴空麗日。東道主帶我們乘車去遊覽滿洲里國門。中俄鐵路穿過國門向草原那邊的俄羅斯延伸,過

然後我們去了中俄邊境商貿中心參觀,內地的商人在這裡經營的多是俄羅斯商品,有蘇聯時期的盧布、有蘇聯軍隊的望遠鏡、有軍大衣、有俄羅斯銀器飾品等琳琅滿目的小商品,大宗商品多數通過草原鐵路和公路進入了內地市場。
中午在東道主帶領下,我們一行乘車去了呼倫湖,也是我們旅遊的最後的一站。約兩個小時的車程,就來到呼倫湖風景區。
呼倫湖是北方第一大湖被譽為“廣寒仙境”,這裡是鳥的天堂,魚的樂園。呼倫湖與俄羅斯境內的貝爾湖,遙相對望,被稱為姊妹湖。呼倫湖已開發為旅遊區,來避暑消夏的人來車往,十分熱鬧。中午燦爛的陽光照在呼倫湖上,放眼望去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清澈見底的湖水在微風下漣漪拍岸。藍天映在湖裡,湖裡蕩漾著白雲,在茫茫草原有如此浩淼的湖是不多見的。在湖裡有戲水的、有躺在沙灘上曬日光浴的、有隨船游湖的,來這裡的人自有各自的樂趣。岸上的餐廳還有著特產風味全魚宴,烤全魚類的。好客的東道主自然安排了我們品嘗呼侖湖的魚為午餐。
太陽已偏西,草原鍍上了一層金輝,湖面上滿是波光粼粼。旅遊結束了,我們就要返程,再眺望茫茫草原,感受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景象,遠離塵世的喧囂,沒有人際間的爭鬥,只有草原的開闊曠遠。
其他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