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周至堃(1905-1948),本名盧志英,字子江,又名盧宗江,盧濤。1905年生於山東昌邑縣。因家境貧寒,他少年時隨人闖關東,在黑龍江謀生。後去張家口、鄭州、洛陽等地。1925年,他在馮玉祥部國民聯軍任營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諜報戰的先驅者之一,曾任蘇中聯抗部隊副司令員,1948年犧牲於南京雨花台。
德安起義
1927年,大革命失敗之後,時任西北馮玉祥部騎兵八旅上校參謀主任的盧志英,在執行劍斬任務之時擊斃敵營長湯司林,率領該營參加起義,即德安起義。
起義之後盧志英率部隊轉戰於甘肅、寧夏邊,遭敵包圍,失敗受傷後逃出。1927年8月,他到北平從事地下工作,並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旁聽,堅持自學英、法、德、日語。1929年,他赴上海,在中共中央軍事部做情報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被派去西安,在楊虎城部從事兵運工作。1932年冬,他化名盧宗江,赴南京任中共市委書記,因爭取國民黨中央委員王崑崙等要人加入中國共產黨走漏風聲,被捕入獄。因未暴露真實身份,後經黨組織營救獲釋。
諜報英才
1934年,盧志英受黨組織派遣,化名打入了國民黨贛北區專員兼保全司令莫雄的司令部。不久便擔任了上校主任參謀。在此,他獲取了蔣介石部署的徹底消滅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圍剿”計畫,該計畫由一起“潛伏”的項與年送到瑞金,紅軍得到情報,突出重圍,到達陝北後,毛澤東曾對康生、李克農說:“紅軍得以生存,盧志英同志功不可沒呵!”
搞到蔣介石第五次圍剿的“鐵桶計畫”後,黨組織擔心盧志英再生意外,便派出4位偵察員接他和夫人、孩子返回中央蘇區。可就在他一家於臨川南郊與接應的同志會合不久,莫雄的“除奸隊”隊長張大炮發覺他奔向“紅區”,便帶人追趕。見張大炮追來,大家便隱蔽在路邊的山林里。未料,追兵過去不遠,張育民(盧志英在德安刑場救出的死囚首犯,先是經周恩來安排與盧志英假扮夫妻從事情報工作,後來成了盧志英的夫人)懷中的孩子“哇哇”啼哭起來,聽到哭聲,追兵調過馬頭,氣勢洶洶搜尋而來。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盧志英一把奪過哭聲不斷的嬰兒,沿著山溝朝遠處跑去,在一道山樑上,他狠了狠心,將親生的兒子掛在了一棵酸棗樹上。張大炮循聲過去,發現只有一個小孩時,殘忍地扣響了扳機。孩子沒了,大家都很傷心。他卻強忍著悲痛勸大夥:“同志們別太傷心了,犧牲個孩子挽救了大夥,值得!”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盧志英留在上海搞地下工作。1938年2月,在被日軍劃為禁區的提籃橋監獄斜對面開了一家滬豐麵包廠。它是由日軍駐吳淞海軍司令保島特批的。廠長周育生就是盧志英。麵包廠表面上是為了解決國際難民的口糧,實際上廠里送麵包的工人是地下黨員,專門收集虹口一帶的軍事情報。盧志英還通過朋友在大世界等鬧市區開設“大中華咖啡館”“唐拾義藥廠”“金龍三輪車製造廠”,作為秘密聯絡站。
軍旅司令
1940年10月,黃橋決戰後,在陳毅等人的策劃下,一支特殊武裝部隊“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直屬縱隊”、“魯蘇戰區蘇北游擊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部”( 簡稱“聯抗部隊”)在海安曲塘鎮成立了,盧志英來到了聯抗部隊,擔任了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並正式使用化名周至堃。
但是周至堃在聯抗擔任司令的時間並不長,1942年1月,周至堃受黨組織派遣,改名重返上海,開展情報、策反和採運軍事物資工作;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和地下交通線與粟裕聯繫。抗戰勝利後,粟裕隨新四軍北撤,他的組織關係改為和華中分局情報部聯繫。
獄中生涯
抗戰勝利後,粟裕隨新四軍北撤,周至堃的組織關係改為和華中分局情報部聯繫。1947年1月,華中分局情報部也被撤往山東,周至堃只能與情報部設在江蘇海邊的海防委員會取得聯繫。這時,他更是不為人知。在極其艱難危險的處境中,他仍以堅強黨性在京滬杭等地積極開展工作,建立情報組織;1947年3月2日,情報系統內出了個叛徒張蓮舫。國民黨特務逮捕了周至堃,秘密關押在獄中。敵人知道他擔任重要職務,用金錢、官職誘惑他,甚至許諾讓他當上海公安局長;誘降失敗,敵人又將他的愛人張育民和兒子以及侄孫押解到蘇州,企圖用骨肉親情來軟化他,他依然不為所動。1947年10月,他被押解至南京,關在憲兵司令部。在獄中,他受盡酷刑,敵人給他上電椅、火燒、絞頭、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敵人甚至用打氣筒往他的肛門裡打氣,直到他的肚子脹成一面鼓。
在獄中,盧志英他已經知道全國解放勝利在望,他不希望兒子將來靠父親功績與榮譽生活,就帶著手銬堅持教兒子學習文化。有一次,兒子做錯了數學題,他語重心長地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的世界是你們的,不學好本領可不行啊!”這牢獄裡的課堂,讓他的兒子盧大容刻骨銘心,後來,盧大容成為新中國核工業戰線上的一位專家。他把這段經歷寫成了《我跟爸爸坐牢的日子》,此書已經成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經典讀物。
盧志英矢志為黨,忠貞不渝,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敵人無計可施,在1948年12月27日晚上,將他秘密活埋在雨花台旁的小山上,犧牲時,盧志英年僅43歲。
文武全才
周至堃寫得一手好字,還寫文章、寫詩。由於有過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旁聽的經歷,所以對英、法、德、日四種外語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曾任江蘇省文聯主席的李進(夏陽)在回憶文章《他只留下四首詩》中說,周至堃懂得三種外文,“他家中的手稿,都被特務抄去”。這么看來周至堃顯然是文人。
在聯抗部隊的老戰士心中,周志堃又是武人。張鐸在《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周至堃》一文中回憶了周至堃在海安期間指揮的兩次戰鬥。一次是1941年2月的馬溝攻擊戰。馬溝在曲塘姜堰之間,戰鬥一打響,很容易引來曲塘姜堰的敵援,聯抗攻打馬溝故意網開一面,使敵人無心戀戰,落荒而逃。還有一次是曲塘阻擊戰,不僅勝利完成了任務,還給了敵人較大殺傷。(參見新四軍叢書《聯抗戰士憶聯抗》)。由此看來,周至堃無疑又是武人。
戰友回憶
盧志英英勇就義之後,他當年的戰友,曾同任聯抗副司令的李俊民寫下了一首七律,深情地回顧了這位傳奇英雄。詩曰:
愛君膽氣異平人,朔北江南幾死生。
戰地指揮常若定,鑽心戰術更無倫。
歷經虎穴耐驚險,撲向狼窩罔顧身。
鞭笞鉗髡終不屈,矢志為黨見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