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周末憂慮症是指由於股市在一段時間內每個星期五都出現了跌勢,引起了投資者的擔心焦慮,稱之為“周末憂慮症”。由於擔心政策面出現利空,近期持續四個周五出現調整,業內人士戲稱股市場患上“周末憂慮症”。由來
銀行股的故伎重演,一方面是希望很長時間未漲的銀行股有一個補漲,另一方面是想通過拉抬銀行股順便將股指拉到4200點上方。然而此舉的最終落敗一是因為銀行股的每一次行情往往是“反彈一日游”,以至上一輪的套牢盤蜂擁而出,使股價沖高回落;二是因為市場對銀行股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痛苦記憶,將銀行股作為大盤的反向指標。而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周末憂慮症”的提前出現。打開日K線圖,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幾周來幾乎每個星期五都是跌的,例如5月18日、5月11日、4月27日等等。原因在於市場擔心周末出現“利空”。而事實上,近幾周確實如此,例如上周末的“組合拳”、前周末的加強投資者風險教育的通知等。而正是這些事實讓投資者患上了“周末憂慮症”,並提前復發。
案例分析
從歷史走勢來看,每一輪牛市行情上漲過程中,由於部分個股符合當時牛市的主題,而大幅走高,但一旦牛市行情出現轉勢,此類個股的股價將深幅回調,從而成為牛市行情退潮後的裸泳者。比如說1993年前後的浦東板塊,再比如說1999年至2000年的網路股題材以及相伴隨的資產重組題材,經過熊市的洗禮之後,當時盛極一時的黑馬股紛紛恢複本來的面目,股價一落千丈,當時熱捧題材股的投資者大多深陷其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此類個股的上漲缺乏基本面的強有力支撐,僅僅憑藉著熱門題材吹泡泡,從而使得股價過分脫離基本面,因此,一旦行情降溫,後續資金跟風乏力,入駐其中的主流資金也會在獲利頗豐後伺機減持套現,如此就推動著股價“跌跌不休”,漸漸打回原地。對此,有業內人士戲稱題材股炒作相當於是在沙丘上建房,雖然可以短期內搭高一點,但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塌掉。最為典型的就是1999年至2000年的網路股狂潮造就的黑馬股,在2001年至2005年的熊市調整中,跌幅慘烈。
預防措施
反觀A股市場,題材股的炒作激情絲毫不亞於1999年至2000年的網路股狂潮,比如說券商概念股,遼寧成大、豫園商城等控股券商的券商概念股尚因為可合併券商利潤而提升其每股含金量外,大多數券商概念股的券商股權對公司的估值並不會有實質性的提升,甚至部分券商概念股每10股中只含有不到1股的券商股權,但炒作資金就可以將該類個股的二級市場股價抬升至15元以上,如此明顯高估股價,所以,一旦行情降溫,此類個股的調整幅度將不亞於當年的網路概念股。而且,從盤面來看,當前的題材股炒作也已經漸入風險期,一方面是後續跟風資金漸漸乏力,主要是因為個人投資者新開戶數有所下降。而基金等機構資金則限於自身投資規則的束縛,對於題材股炒作有著極強的防火牆,所以,題材股股價已上升到一定程度上,自然漲升乏力,一旦市場有個風吹草動,此類個股的股價就會出“雪崩”一樣出現急挫,從而帶來投資風險。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監管的嚴厲也使得炒作題材股的資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比如說近期關於涉嫌重大違法賬戶將被限制證券交易的報導,再比如說關於針對內幕交易者的處罰等等,無一不折射出監管部門正在織造一張無形的網,如此就自然會抑制短線資金的炒作激情,一旦激情消退,題材股的退潮周期可能會提前,即不會等到大盤轉勢才退潮。而且即便題材股難以短線退潮,但由於監管力度的提升,也會使得此類個股在後續行情的演化過程中出現滯漲的態勢,這在牛市行情中也是風險的一種,故建議投資者對題材股的炒作可要小心對待。
例句
1.巨觀調控陰雲未散,周邊股市動盪局面沒有明顯改善,大盤仍有再度出現“周末憂慮症”的可能。2.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周末憂慮症”的提前出現。打開日K線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近幾周來幾乎每個星期五都是跌的,例如5月18日、5月11日、4月27日等等。原因在於市場擔心周末出現“利空”。而事實上,近幾周確實如此,例如上周末的“組合拳”、前周末的加強投資者風險教育的通知等。而正是這些事實讓投資者患上了“周末憂慮症”,並提前復發。
3.尾市雖有回升,但一段時間來形成的“周末憂慮症”無疑會讓今日的大盤依然充滿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