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病因:1.腦血管病2.占位性病變3.變性和脫髓鞘疾病4.炎症 臨床表現:一、前庭周圍性眩暈 均為真性眩暈,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變。1.內耳病變(耳源性眩暈):(1)美尼爾病(2)急性迷路炎(3)內耳損傷(4)鼓膜內陷或受壓(5)耳石和前庭終未感受器病變 2.前庭神經病變:①藥物中毒。②小腦橋腦角腫瘤或蛛網膜炎。③前庭神經外傷,症狀同前庭出血,但少見。3.前庭神經元炎 二、前庭中樞性眩暈:為腦幹、小腦或頂顳葉病變引起。1.腦血管病2.占位性病變3.變性和脫髓鞘疾病4.炎症:如腦幹腦炎等。三、眼源性眩暈。四、本體感覺性眩暈。五、全身疾患引起的眩暈。六、精神性眩暈。檢查:有了初步的病因判斷後,再進行相應的體檢和實驗室檢查。體檢重點為前庭功能、聽力、神經系統檢查和心血管系統檢查。治療:一、病因治療二、一般治療 三、藥物對症治療:(一)吩噻嗪類(二)抗組織胺類(三)莨菪類(四)其他 四、手術治療
症狀體徵
(1)眩暈為突發性鏇轉性,持續時間短暫,可自然緩解或恢復,但常反覆發作。 (2)眩暈程度較劇烈,伴波動性的耳鳴、耳聾,以及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等植物神經症狀,而無一時障礙和其他神經系統症狀。 (3)自發性眼震為鏇轉性或鏇轉水平性,Ⅰ-Ⅱ°,發病初期眼震向患側,稍後轉向健側。各項前庭反應協調,眼震與眩暈的方向一致,傾倒與自示偏斜方向一致,前、後兩者方向相反。自發反應與誘發反應以及植物神經反應的程度大體相仿。 (4)變溫試驗可出現前庭重振現象(一側前庭功能減弱,稍加強刺激則反應正常),很少有優勢偏向。
疾病病因
可使前庭及其中樞聯繫功能發生紊亂的病變較多,如外傷、炎症、中毒、神經變性、腫瘤、供血障礙以及受周圍組織牽拉壓迫等。
病理生理
前庭分析器通過傳導束與小腦、脊髓、植物神經系統、動眼系統等有著廣泛的聯繫。在靜止情況下,兩側前庭感受器不斷向同側的前庭神經核對稱地傳送等值的神經衝動,通過一連串複雜的姿勢反射,維持人體的平衡。前庭系統和其與中樞聯繫過程中的任何部位受生理性刺激,特別是病理性因素的影響,都可能使這種信息傳送的兩側對稱性或均衡性遭到破壞,其結果客觀長將表現為平衡紊亂,主觀感覺則為眩暈。對稱性與均衡性的破壞可由一側前庭系統受刺激,功能亢進或減退引起,也可因兩側受刺激的程度不同而發生。
診斷檢查
檢查:有了初步的病因判斷後,再進行相應的體檢和實驗室檢查。體檢重點為前庭功能、聽力、神經系統檢查和心血管系統檢查。
變溫試驗可出現前庭重振現象。
對一位以眩暈為主訴的病人,首要的任務是仔細收集病史,根據病史中的線索,在內科、神經精神科、骨科或眼科醫師的協助下進行檢查,共同尋找、確定其原發病。只有如此,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治療。
保健貼士
1.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醫生應多做解釋工作以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及顧慮。
2.發作時應臥床休息,室內宜安靜,空氣要通暢,光線儘量暗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菸酒,飲食宜少鹽。
3.發作間歇期不宜單獨外出,以防事故。
4.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菸酒,飲食宜少鹽。
眩暈症狀按摩療法
眩暈是一種由於某種病變引起的主觀感覺異常。主要表現為自身或外物有鏇轉感、搖擺感和漂浮感。
引起眩暈的病因很多,一般說來有耳源型、眼源型、顱內病變、軀體、中毒和腦功能失調等。自我按摩對預防眩暈復發及減輕症狀有較好作用。
1、預備式:坐在椅子上,腰微挺直,雙腳放在地上與肩同寬,雙目平視或微閉,呼吸調勻,心情放鬆,靜坐1~2分鐘。
2、揉按攢竹穴、太陽穴:將雙手中指及拇指指尖分別放在同側的攢竹穴和太陽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解熱鎮痛。
3、摩揉百會穴:將右手掌心放在百會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鎮靜除煩。
4、按揉聽宮穴:將雙手食指指尖放在同側聽宮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開竅醒腦。
5、揉按風池穴:將拇指指腹放在同側風池穴上,其餘四指放在頭部兩側,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開竅鎮痛。
6、梳推頭兩側:雙手呈爪形狀,分別放在同側的眉毛上部,適當用力沿頭部的兩側梳推至頭後部的風池穴處,連續做5~10遍。
功效:鎮靜除煩。
7、掐揉曲池穴:將一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肘部曲池穴處,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掐揉0.5~1分鐘,雙穴交替進行。
功效、鎮靜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