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經過
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1世紀),在周公東征中,周公旦率軍於朝歌(今河南淇縣)平定武庚叛亂的作戰。
商紂王之子武庚乘周王朝內部不睦之機,煽動管叔鮮、蔡叔度等,聯合東方舊屬國發動叛亂。周公旦率領周軍沿武王攻商的路線,直取朝歌,進攻向武庚封地邶(朝歌北)。周大軍一到,武庚軍大驚,立即潰敗。周軍殺死武庚,占領其地,取得東征的首戰勝利。
周滅商後兩年,武王卒,其子誦繼位,是為成王。成王年幼,周公旦攝政,代成王行事。當時周朝剛剛建立,其統治基礎遠未鞏固,原來的殷商勢力仍很強大。武庚及地處東方(今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安徽及江蘇北部地區)的一些諸侯國趁機叛亂。管叔(武王次弟)因企圖繼王位,對周公旦攝政極為不滿,於是散布流言,並煽動蔡叔、霍叔等,慫恿武庚及東方諸國,以“周公將不利於孺子”為藉口,公開叛亂,周王朝面臨著殷商復辟的危險。周公旦面對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復辟勢力,多方權衡,斷然決定興師東征。
但當時周朝內部反對武力平叛者大有人在,為了組織東征軍發動平叛之戰,周公旦進行了大量的宣傳鼓動工作。他發布文告(即《尚書·大誥》),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武王死後,政局動盪,國內很不平靜,殷商遺族看到周朝內矛盾尖銳,有懈可擊,因而輕視周朝,企圖復辟並發動叛反,王朝面臨天降大禍,不可等閒視之,必須除絕禍患以求振興。他用大龜占卜,說得到上天旨意,用武力平定叛亂,且卜兆是吉利的。據此告戒周人及原來歸屬於周的諸侯,必須順行天意,繼續文王、武王的大業,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只有團結起來,齊心協力東征平叛。
經過周公的宣傳動員,藉助上天的旨意和文王、武王的餘威,周公終於把東征大軍組織起來,並親任統帥,揮師東征。周公率東征大軍沿當年武王伐紂的路線向東征討,首先將兵鋒直指邶地,周師一到,“殷大震潰”,殺武庚(一說敗逃,不知所終)。與此同時,分兵一路直取管叔駐地鄘,並迅速消滅管叔的武裝,占領了城邑,管叔亦被殺死。接著周師攻克蔡叔駐地殷,捉蔡叔而囚之於郭凌(一作郭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