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賀昌中學

呂梁市賀昌中學

巍巍呂梁山,綿延八百里,橫亘在山西中西部地區。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呂梁市賀昌中學。回顧過去,成績斐然,展望未來,賀昌中學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腳踏實地的作風,同舟共濟的共識,向爭創一流名校的目標闊步前行。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賀昌中學是山西省呂梁市政府直屬的省首批重點中學,創建於1945年。為紀念我黨早期革命家賀昌同志,1946年校名由“晉綏建新中學”改為賀昌中學。1999年被確定為“山西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0年7月被評為“山西省文明學校”,2006年被確定為省級德育示範學校,2007年9月評定為省級示範高中。

2004年,在呂梁市委、市政府“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實現規模發展”精神指導下,賀昌中學與原離石區高級中學合併,學校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現有教學軌制24軌,教學班級72個,在校學生4700餘名,學校占地面積45337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9984.17平米。
現有教職工389人,專任教師279人,其中高級教師93人,中級教師118人,有省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6人,省級教學能手12人,市級教科研專家庫成員20人,市級中青年專業技術學科帶頭人2人。教師隊伍梯度結構合理,中青年在教師隊伍中占有極大比重,已成為學校的骨幹和中堅力量。

2004年以來,學校先後投資了1000餘萬元,建成了雙向控制閉路電視系統,校園智慧型廣播系統,新增現代化教學儀器3套,添置圖書10餘萬冊,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設備齊全,教室全部配置了多媒體教學設備。

賀昌中學以其優秀的歷史傳統,濃郁的文化氛圍,全新的辦學理念,雄厚的師資力量,先進的教學設施,優質的教學資源,顯著的辦學力量,優秀的教學質量,良好的社會信譽,成為呂梁山上一所有巨大影響力和特色示範作用的高級中學。

學校歷史

創建(1945~1949)

1915年,據離石縣誌記載,離石高等國小堂改名離石縣立高等國小校,校址在今賀昌中學文廟院內。19<0>18年,賀昌在此就讀。

創建創建

1927年,離石縣私立初級中國小在文廟內興辦,城內人傅秉雄任校長,掛牌“離石中學”。七七事變後被迫停辦,1943年後又開辦兩年。

1945年9月,抗戰取得全面勝利。政府利用日偽中學的基礎,籌建了晉綏建新中學(意為“建設新中國”)。晉綏解放區戰犯調查委員會委員、離石縣議會副議長劉菊初任校長,史立言任副校長(興縣人,主事),專屬教育科長薛子達兼教導主任。

1946年3月,學校正式開始上課。縣誌記載有學生60餘名。後經考試分為兩個班:中一班、中二班。

1946年後半年學校擴建,向北面發展。學生增加到200餘名。前院增加了中三班,後院新開了師範班,後改為幹部隊。這一時期有些革命老同志倡議為紀念賀昌革命烈士,將“建新中學”改為“賀昌中學”,經賀龍司令員(另一說王震)建議,晉綏邊區公署決定,通令學校改名。“建新中學”於1946年8月15日正式改為“賀昌中學”。

1947年春土改開始,學生被分為三支進行減租減息運動。回校時已到農曆5月,為避國民黨敵機轟炸丅,學校搬到棗林進行學習大約一個月。6月,因“抗旱避荒”和防空備戰等原因,學校暫時停辦。師生投入解放戰爭中,男生參軍參戰,女生大部分到戰地醫院當護員。

1948年9月遵照上級意見學校複課。賀中在大武複課開學。複課後與賀龍中學合併稱為“賀昌中學”。校長仍為劉菊初,柳云為副校長兼黨委書記,景子彥任教導主任。

1949年6月,賀中從大武搬回離石城內原校。根據當年3月晉綏邊區教育會議確立的中等教育的任務,中學主要是培養一批教師骨幹及對區、鄉幹部進行文化補習。1948年招收的師範生與兩個專署辦的示範班合併,又招收了部分插班生,學生約100人。另又接收南下幹部家屬青年婦女隊2個。約200人。文化幹部補習班一個,一年中學班一個。附設幹部子弟學校,繼續完成教育任務。

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太原市正式成立,“賀昌中學”改為“山西省立賀昌中學”由省政府直接管理。

發展(1950~1976)

1950年,賀昌中學基本轉為普通中學,當時在校生有4個班(國中一、二、三、四班),150多人,兩個新招的師範班,即賀中師範一班、二

50年代後期的校門50年代後期的校門

班,共約100人。

1951年正月,招收師三、師四兩個初師班。每班四十多人。

1952年學制調整:由春季招生改為秋季招生。招收國中班5個,學生251人。並開始辦高中,成丅立高一班,學生45人。至此賀中發展為完全中學。

1953年秋柳林中學合併於賀昌中學,停止招收師範班。

1954年政府強調集中辦學,賀中停辦兩年高中。

1957年開始,回響國家號召,開設校辦工廠,在明倫堂附近,另外還辦有縫紉廠、磚廠、養殖場、農場。學生利用假期參與勞動。1958年大煉鋼鐵,學生去安家莊等地做工。

1959年,省地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強調一條龍辦學,將離石農機廠的技術人員組成一個大專班。同時又把交口民辦國中6個班,城內民辦國中,城內完小全部併入賀中。這樣何種加上新招班級,在校高、國中班31個,學生1351,教職工258人,全校總計1610餘人,校名改為為“賀昌綜合大學”,一年後停辦,賀昌中學歸縣所屬,校名仍為“賀昌中學校”。

1960年暑期,高五班畢業學生52人,參加高考取得優異成績,學校名列晉中地區的第一名,因此被評為全省的優等校。

1961年9月,對全縣農中進行精簡調整,只保留了6所重點農業中學,其餘停辦,城關農業中學附設在賀中。這年暑假期間明倫堂失火,也因為這次教訓,賀中校門由1927年以來一直位於會議室東側的寫有“離石中學”的門拆掉。

1962年秋,學校將高國中分設,國中部在本校,高中部3個年級5個班,學生322人,設在袁家莊校內。1964年搬回學校本部。

1965年為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賀昌中學走開放辦學之路,在安國寺辦了賀中分校。高20、21班的師生在此分校除學習文化知識外,還開荒種地,深入周邊農村。

1966年全縣高國中全部停止招生,時間長達四年。

1969年學校恢復國中招生,學制由三年改為兩年,1970年冬,恢復高中招生,學制也改為了兩年。是年招收高中班5個,學生280餘人。

1971年9月,為回響學工學農,與離石發電廠聯合辦學,從高中班22到26班學生中每班抽8名學生入電工班學習。這年拆除賀中牌坊式大門。學制調整:改為年初入學,年底畢業。

1972年,附設兩個師範班,為賀中師五、師六班,學制兩年,中師性質。1974年1月學生畢業分配。

1975年,9月,在賀中由縣農業局、農機局、工業局、水利局、文教辦公室聯合創辦了一所“五七”大學。設農機專業和植保專業,招收兩個班,學員92人。

騰飛(1977~2010)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1978年賀昌中學由呂梁行署直接管轄。1978年學制再次調整為:秋季入學,學制仍為兩年。

1979年賀中招生,全縣統一考試,共招收高中班6個,共230人。

1981年,賀昌中學被確定為首批重點中學。學制由兩年制恢復為三年制,從1981年到1987年,高中每年按四軌招生。

1988年8月間賀中調整為單辦高中,在校國中班138到145歸離石中學。

1988年開始每年以六軌制招生。

1991年,確定為全省高中“兩項改革”試點校。

1997年,擴大規模以八軌制招生。

1999年,確定為“山西省現在教育技術試驗學校”。

2000年,被評為“山西省文明學校”。

2001年.每年以十二軌制招生。

2004年、2005年,每年以十四軌制招生。

2006年,離石高級中學劃歸賀昌中學,學校分東西兩個校區,高三在東校區。當年招收26個班。

2007年至今,每年以二十二軌制招生。

2008年,被定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基地學校。

賀昌簡介

賀昌(1906—1935)男,漢族,山西省離石縣人,中共黨員。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7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入上海

賀昌賀昌

大學學習。先後在太原、安源、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從事青年和工人運動。後參與組織發動上海工人3次武裝起義,是中共江浙區委負責人之一。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7月,被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委員,8月參加南昌起義。後又參加廣州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1928年參與重建中共湖南省委,曾任湖南省委書記,選派幹部,輸送物資,支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傳部部長。1930年8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曾兼順直省委書記。1930年9月在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委員。

1931年11月至1932年2月任中央興國縣委書記。1932年2月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代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34年2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委會委員。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賀昌留在贛南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江西會昌與國民黨軍作戰中英勇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