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1日

1949年9月1日

1949年9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平舉行了馮玉祥將軍逝世一周年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宋慶齡、李濟深、郭沫若等,致送了輓聯、花圈和輓詞,並將其遺骨安葬泰山。“北平新華廣播電台”與“北平人民廣播電台”兩台合併,前者稱“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第一台”,後者稱“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第二台”。

1949年9月1日,馮玉祥黑海遇難周年祭日追悼會在北平舉行,李濟深、宋慶齡、周恩來、張瀾、何香凝、郭沫若及馮玉祥夫人李德全等600餘人出席,毛澤東、朱德及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送了輓聯花圈。“北平新華廣播電台”與“北平人民廣播電台”兩台合併,前者稱“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第一台”,後者稱“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第二台”。第二台早晨節目的開始曲及終了曲為《東方紅》,中午和晚間節目的開始曲及終了曲為《我愛新中國》。

大事記

中國大事記

1949年9月1日,馮玉祥黑海遇難周年祭日追悼會在北平舉行,出席者有李濟深宋慶齡周恩來張瀾何香凝郭沫若及馮玉祥夫人李德全等600餘人。毛澤東、朱德及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送了輓聯花圈。毛澤東的輓詞是:馮玉祥將軍逝世周年紀念謹致悼意。李濟深主持祭祀並致悼詞。周恩來在致詞中說:馮玉祥先生從一個典型的舊軍人轉變成一個民主的軍人,他經過曲折的道路,最後走向了新民主主義的中國。馮先生生前曾進行反蔣,尤其在美國最後一幕與美帝國主義曾進行了正面鬥爭。馮先生堅決地拒絕了美帝國主義對他的引誘,毅然離美準備回到中國解放區,接受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的號召,不幸中途遇難,實值得大家紀念。今天我們紀念馮玉祥先生的最好辦法,就是堅持對帝國主義的鬥爭,尤其是對美帝國主義的鬥爭。

1949年9月1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中共山西省委員會,程子華、賴若愚等13人為委員,程子華為省委書記。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軍區亦同時成立,程子華為省人民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49年9月1日,新華社發表短評《反對美國對日本“不宣而和”的陰謀》指出:美國正對日本實行所謂“不宣而和”的計畫,允許尚未簽訂和約因而仍處在交戰狀態的日本參加國際會議,與別國交換領事館,並從事其他雙邊活動,這表示美帝國主義已決心利用這個“不宣而和”的計畫,來代替對日和約,拖延以至根本拋棄對日和約,長期獨占日本,以便迅速地把日本變為美國在遠東實行侵略的主要基地。美國這種已經實行的“不宣而和”的陰謀計畫,不但完全違反波茨坦協定等國際協定的原則,嚴重地侵犯蘇聯、中國以及其他對日作戰國家人民的利益,而且同樣侵害了日本人民的利益。日本人民必須和中國人民以及其他一切東方國家的人民聯合起來,堅決反對美帝國主義企圖以日本為基地而控制日本,變日本為殖民地和侵略基地,以與東方人民為敵的反革命計畫。

1949年9月1日,“北平新華廣播電台”與“北平人民廣播電台”兩台合併,原“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稱“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第一台”,原“北平人民廣播電台”稱“北平新華廣播電台第二台”。第二台早晨節目的開始曲及終了曲為《東方紅》,中午和晚間節目的開始曲及終了曲為《我愛新中國》。

1949年9月1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總部在北平正式掛牌辦公。

1949年9月1日,河北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保定人民廣播電台正式播音。

(圖)馮玉祥馮玉祥

1949年9月1日,毛澤東主席指定吳玉章成仿吾范文瀾馬敘倫郭沫若沈雁冰等共同組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

1949年9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平舉行了馮玉祥將軍逝世一周年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宋慶齡、李濟深、郭沫若等,致送了輓聯、花圈和輓詞,並將其遺骨安葬泰山。

1949年9月1日,受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之電令,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過黃河向青海進軍。

1949年9月1日,周恩來在馮玉祥逝世一周年的追悼會上致詞:

“馮玉祥先生從一個典型的舊軍人轉變成一個民主的軍人,他經過曲折的道路。最後走向了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紀念馮玉祥先生的最好辦法,就是堅持對帝國主義的鬥爭,尤其是對美帝國主義的鬥爭。”

1949年9月1日,鄧子恢在《論稅收政策》一文中建議:

“各省加緊訓練新幹部,訓練的對象首先是知識 分子,他們純潔、熱情、容易接受新事物;其次是店員及銀行職員,他們成份好,又有專業知識;再次是榮譽軍人,他們受過戰場上的考驗,對革命忠誠,可以做骨幹。”

1949年9月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員會擴大會議作出決議,明確要求:

“在農村實行組織起來,向合作社的方向發展,特別注意依據自願等價原則,普遍發展小型互助組、變工隊和小型合作社,並大力加強農村供銷合作社,整頓改造舊合作社。”

(圖)山西省委、山西省軍區在太原成立山西省委、山西省軍區在太原成立

1949年9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軍區在太原成立。程子華任省委書記,並任省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同日,山西省衛生廳成立 。

1949年9月1日,經中共山西省委批准,成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山西省工作委員會。1957年5月,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山西省委員會。

1949年9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在傳達中央關於開國大典閱兵的指示時說:

“中央決定在新中國成立之日,除地面部隊以外,空軍也要出動。”

1949年9月1日,福建省泉州市解放,並於9月9日設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轄晉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莆田、仙遊、金門(待統一),政區依舊。

1949年9月1日,福建省龍巖縣解放,縣委機關遷駐城內,設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

1949年9月1日,中共常德地委作出《關於本地區地方武裝幾個問題的決議》,對各縣成立縣大隊的領導關係、編制、番號、幹部配備等都作出明確規定。

1949年9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布《1949年9月至1950年1月農業工作計畫》、《關於秋收選種工作的通知》。

1949年9月1日,孫立人正式就職國民黨政府台灣省防衛司令。

1949年9月1日,新華社就西藏地方當局驅逐漢人一事,發表社論:《決不允許外國侵略者吞併中國的領土——西藏》。

(圖)《甘肅日報》《甘肅日報》

1949年9月1日,《甘肅日報》蘭州創刊,是甘肅省委機關報,也是甘肅省內惟一一份覆蓋全省的綜合性黨報。

1949年9月1日,《長江報》和《戰旗報》同時刊登了文章《記“二級人民英雄”記者劉慶泗》:

“在三年人民解放戰爭中,新聞戰線上出現了不少優秀的模範工作者和英雄,其中的一個——劉慶泗同志,這次在全軍群英大會上又榮膺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二級人民英雄稱號。這是劉慶泗同志的光榮,更是新聞戰線的光榮。”

1949年9月1日,隨軍南下的新華書店華東總分店設立了上海分店,負責上海解放以後全市的圖書發行業務。

1949年9月1日,江西省新華書店在剛剛解放的南昌正式宣告成立,由此翻開了江西圖書發行事業新的歷史篇章。

1949年9月1日,上海晨光出版公司率先出版了由當時的全國美術協會編輯的《新中國版畫集》

1949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出版的攝影畫報《前線畫報》創刊。

1949年9月1日,河北人民廣播電台在保定開播,呼號“保定人民廣播電台”。

1949年9月1日,武漢新華廣播電台改為武漢人民廣播電台,

(圖)上海西郊公園上海西郊公園

1949年9月1日,南京市溧水縣文化館成立。

1949年9月1日,上海市工業會為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籌)接管,上海市軍管會工商處改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商局。

1949年9月1日,天津市各界代表會議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成立並開始辦公。

1949年9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將在土改中獲得的文物和圖書共88箱,其中圖書30箱由石家莊運抵北平,交北平歷史博物館保藏。

1949年9月1日-2日,內蒙古自治區化德縣召開全縣勞模大會,會議討論了李玉晨縣長所作的報告,安排了稅收工作及造林工作,會議結束時進行了表彰。

1949年9月1日,上海市帶有公園性質的農事試驗場定名為“西郊公園”,次年3月正式開放。

國際大事記

(圖)德新社舊址德新社舊址

1949年9月1日,德意志新聞社簡稱德新社在漢堡成立,總部在漢堡。

1949年9月1日,“解放歐洲全國委員會”在紐約成立,名義上是民間組織,實際上是根據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的意見而成立的,該組織的目的是“以和平的手段支持東歐各國人民取得自由和獨立”。下設有新聞社,負責散發材料;聯絡委員會,負責與東歐各國僑民聯繫。發行一份雜誌:《東歐》(英、法、德文出版);創辦一家電台:即“自由歐洲電台”,用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捷克語進行廣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