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育仁[清代將領]

吳育仁[清代將領]
吳育仁[清代將領]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育仁(1839~1898),原名隆仁,字從起,號樂山,安徽肥東人。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同治元年(1862年)入淮軍“華字營”,在鎮壓太平軍、捻軍諸戰中,以軍功升至記名總兵,又獨領“仁字營”,後調正定鎮總兵,授“施勇巴圖魯”勇號。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前夕,李鴻章見戰事難免,本打算將朝鮮牙山清軍由輪船送大同江與四大軍會合,但牙山清軍統領葉志超認為戰事一觸即發,商船渡兵太過冒險,於是李鴻章便決定向牙山增援。時任北塘防軍統領、通永鎮總兵的吳育仁自告奮勇,派兵前往。7月21日,仁字營翼長、記名總兵江自康率正副營1150人乘“愛仁”輪由塘沽開往牙山;旅順營務處“遇順”拖輪也開往牙山,幫助駁運登入。24日,該軍在牙山登入完畢。

7月22日,吳育仁再次派出義勝前營200人、榆防軍200人,馬100匹,在塘沽乘英國輪船“飛鯨”號前往牙山。7月23日,吳育仁所部的義勝前營300人(管帶吳炳文副將),通永練軍左營500人(管帶駱佩德副將),北塘水雷營35人(哨長張硯田),仁字軍親兵前營炮隊100人(哨長許天才,過山炮4門),仁字軍營務處165人(幫辦高善繼),其他營哨官16人,增援牙山軍的75毫米行營炮8門在塘沽乘英國輪船“高升”號前往牙山,途中遇到日本軍艦“浪速”號攔截,高善繼等人誓死不降,“高升”號被擊沉,高善繼、吳炳文、駱佩德以下官兵871人壯烈殉國,僅有哨長張硯田等245人遇救生還。受到這次重大損失後,吳育仁所部只有兩營不足千人,因此再也無法出戰。只有在朝鮮的江自康率仁字兩營參加了成歡之戰、平壤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鬥。

病逝

葉志超、鄭國魁、吳育仁、潘萬才的合影 葉志超、鄭國魁、吳育仁、潘萬才的合影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吳育仁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