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山簡介
天池山在江蘇吳縣市藏書鄉。因山腰有池,橫浸山腹,故名。池旁有寂鑒寺石屋。屋四周翠竹成林,蒼岩蔽日,清池映峰,崇山四抱,附近有缽盂泉、真彼岸、金蟾峰、比丘石、天燈樓、饅頭石、壽星讀經石等古蹟。山頂有蓮花峰,上寬下窄,兀立危如累卵,稱“吳中第一峰”。山的東半面稱華山,山道陡峭,長松夾徑,以青翠見勝。
天池山在江蘇吳縣市藏書鄉,是一處旅遊勝地,有缽盂泉、真彼岸、金蟾峰、比丘石、天燈樓、饅頭石、壽星讀經石等古蹟。
天池山在江蘇吳縣市藏書鄉。因山腰有池,橫浸山腹,故名。池旁有寂鑒寺石屋。屋四周翠竹成林,蒼岩蔽日,清池映峰,崇山四抱,附近有缽盂泉、真彼岸、金蟾峰、比丘石、天燈樓、饅頭石、壽星讀經石等古蹟。山頂有蓮花峰,上寬下窄,兀立危如累卵,稱“吳中第一峰”。山的東半面稱華山,山道陡峭,長松夾徑,以青翠見勝。
吳縣,從秦朝至1995年一直為行政區劃名,撤消縣時的轄境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而其行政區域相當於現在的蘇州市吳中區和相城區。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
簡介 位置面積 歷史沿革 社會經濟 吳中教育概況天池山位於蘇州西南15公里藏書鎮境內,與姑蘇名山天平山、靈岩山一脈相連。因半山坳中有天池,故而得名。
景點簡介 歷史典故 天池山歷史文化天池山位於蘇州西南15公里藏書鎮境內,與姑蘇名山天平山、靈岩山一脈相連。因半山坳中有天池,故而得名。
地理位置 地名典故 自然地理 古蹟遺存 旅遊信息天池湖泊群形成於24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座落在海拔1900米的分水嶺山巔,發源於汾河與恢河。分南北兩路注入黃河與海河兩大水河。
簡介 形成 分布 重點介紹《天池石壁圖》就是元四家之冠的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淺絳山水畫的代表作。於七十三歲時精心之作。圖繪蘇州以西三十里的天池山勝景。現在該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資料 文物現狀 簡介 構圖 畫中描繪《天池石壁圖》就是元四家之冠的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淺絳山水畫的代表作,於七十三歲時精心之作。圖繪蘇州以西三十里的天池山勝景。現在該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品內容 繪畫成就 作品評價 作者介紹,廢吳郡,改吳州為蘇州(因吳縣姑蘇山而命名),吳縣隸蘇州。隋大業元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國建置吳縣,隸屬會稽郡(直至東漢初)。會稽郡郡治設於吳縣,吳縣為會稽郡首縣。秦二世三年(前207),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自然地理《天池石壁圖》軸,元,黃公望繪,絹本,設色,縱139.4cm,橫57.3cm。 本幅自識:“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為性之作天池石壁圖,時年七十有三。 此...
黃公望天池石壁圖軸221年,秦實行郡縣制,建“吳縣”,境域屬吳縣。漢襲秦制,胥口仍屬吳縣。新朝始建國二年(公元9年),王莽代漢建新政,改吳縣為泰德縣,胥口屬泰德縣。東漢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漢順帝廢泰德縣恢復吳縣,胥口屬吳縣。三國時...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